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关注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的训练以及体能训练三个方面对初中篮球训练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提升初中篮球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篮球训练 初中 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将篮球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具备了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当前CBA篮球联赛、NBA篮球联赛以及篮球世锦赛等国内外篮球赛事的兴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也大大升温,篮球运动已逐步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这种状况为学校篮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而同时也对体育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篮球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成为了诸多体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篮球训练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一、 因材施教,训练要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能都比较好,但是身体各器官、各系统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并未发育成熟。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由简到繁、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训练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团体运动项目,所以,一般来说,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任课教师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任课教师就要开始关注学生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并根据中学的特点,尽可能的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讲解和示范则应尽力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篮球学习和训练的热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训练中去,从而有效的提升训练效率。
另外,通过了解和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现状较男生而言更不理想。很多女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不够,参加篮球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不高,很多女生在参加了篮球学习训练之后,对篮球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规则仍然一知半解。除此之外,女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也相对较低,女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比较强,因此,要想提升篮球训练的质量,任课教师应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加强吃苦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培养,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二、 注重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战术尤其是防守技术的训练
初中篮球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是从其他运动队中选拔出来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者是个头较高的学生,而他们的球性却通常较差,很多队员在这之前对篮球运动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专业的篮球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入手,首先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篮球运动重点和区别于其它运动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篮球项目的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到训练的具体内容,则应以基本的技术训练为主,应重点加强运球、传球等关键技术的训练,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其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以篮球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同时,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在开展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时,则应把防守技术的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防守技术是篮球运动员为了阻扰对方队员的进攻,并进行夺球反攻而采取的一系列动作的总称。初中学生的篮球基础比较薄弱、篮球运动水平比较低,在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常常因过度重视进攻而忽略了防守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个问题,重点讲解和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并着重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在进行防守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从无球队员的防守教起,重点强调防守位置的选择及移动,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防守概念。另外,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防守训练时,可以首先在消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在积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重点关注学生防守步法的训练,还要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进行讲解和纠正,随时对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知识,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三、 体能训练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非常大的对抗性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才能完成日常训练任务,也只有拥有足够好的体能做基础,才能满足篮球比赛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动权,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初中篮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将体能训练始终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稳步提升队员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扎实的做好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储备工作。
(一)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训练的准备环节
体能训练开始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如果做的不科学或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伤害事故不但会影响学生篮球训练的成效,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热情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一个高质高效的体能训练过程,应该从准备活动环节就开始重视。一般来说,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两种。适量的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运动状态,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
伸展运动分为静力性伸展运动、动力性伸展运动以及被动伸展运动三种。静力性伸展运动对来说比较缓慢、舒展,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局限于某个范围内的伸展活动。动力性伸展运动则比静力性伸展运动的运动强度要大的多,动作也相对比较剧烈。所以,动力性伸展运动一般都放在静力性伸展运动之后进行,通过进行动力性伸展活动,来增加四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灵活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正常训练状态。被伸展运动则是由其它同学或体育任课教师来协助完成的伸展活动,被伸展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非常有效。在开展伸展运动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序开展。 除伸展运动之外,热身运动也是开展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热身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糅合了伸展运动的内容。热身运动一般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一般性的热身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活动,一般活动到身体微微出汗时为宜;其次是全身性的伸展运动,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热身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动力性伸展运动、各种变向跑以及专项移动练习的综合,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任课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正式的训练程序了。
2.体能训练的力量训练环节
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力量训练环节,是学生进行运动动力的基础,也是其顺利完成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前提。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更是对参与者的力量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篮球队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提高篮球队员的专项对抗能力、速度素质以及专项技术水平的掌握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篮球比赛过程中的进攻、防守、跑动以及拼抢等均与队员本身的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育任课教师要想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通常有两种训练途径,首先是通过增大学生身体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提升其力量素质。其次是通过改善学生身体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调动肌肉进行工作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将提升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安排在提升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之前,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成效。
3.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
篮球队员的弹跳力素质,对其成绩的影响很大。人体的弹跳高度主要是由人的腿部在蹬伸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来决定的。因此,在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伸髋、伸膝、伸踝等运动动作的构成。在这个阶段可运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助跑起跳摸高、原地跳起摸高、负重浅蹲提踵、短距离冲刺跑等等。
助跑起跳摸高和原地起跳摸高是提升学生弹跳素质最基本的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训练方式对弹跳素质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负重浅蹲提踵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弹跳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负重浅蹲提踵训练时,负荷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切忌负荷过大,急功近利。短距离冲刺跑则是通过提高人体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来提升人体的弹跳能力的。而且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也发现,一般来说速度快的学生都具有不错的弹跳能力。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应在训练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一部分有关短距离冲刺训练的内容。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来提高学生的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伸展性以及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进而让学生的弹跳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弹跳素质的提升,是以力量素质的提升为依托的,因此在弹跳力训练的环节,体育任课教师也应适当安排有关快速力量的练习,只有通过快速力量练习才能将学生的力量素质转换成弹跳能力。立定跳远、多级跳等方式都是快速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4.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环节
速度素质指的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会具体的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移动速度三种。反应速度与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训练反应速度的敏感期是在少儿时期,而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则较小,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因此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来安排速度素质的训练时,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速度训练和移动速度训练。进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
5.体能训练的耐力训练环节
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很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也非常重要。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长跑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长跑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学生的肌肉耐力,让学生体能血乳酸的代谢能力增强,从而让身体的供能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
6.体能训练的灵敏素质训练环节
灵敏素质指的是运动员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的移动身体,并在移动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队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有两种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起跳、急停、维持平衡以及改换动作等一般性质的灵敏素质,其次是,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专项灵敏素质。总之,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其根据球场情况及时有效的运动相应的篮球技战术的能力与其身体移动的灵敏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篮球队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对篮球成绩的好坏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灵敏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通常来说,灵敏素质通常会涉及到速度、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可采用软体、栏架以及反应变向球等多种方式来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7.体能训练后的恢复环节
训练结束后的放松运动能让学生在经过一堂课的训练后紧张的身体状态得到放松,肌肉得到恢复。篮球运动的运动量较大,在经过一堂紧张的训练课程之后,学生身体的疲劳状态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对其训练之后的恢复阶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体育任课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为学生安排放松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训练情况、疲劳程度来选择。通常来说常用的放松恢复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积极性的休息、合理的营养供给、良好的作息习惯、科学的心理调整恢复以及温水浴、按摩、音乐等。
(二) 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系统化、负荷适宜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而且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也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具体说来,学生身体发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机体功能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即使不加人工干预,也是会存在的。而阶段性则表现为,在这个自然发育的阶段,发育也是有迟缓之分的。所以,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训练开展体能方面的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这个规律,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计划时都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尽量保持训练的系统性,切忌盲目激进的训练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肌肉以及各个部分的机能还为发育完善,如果不顾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会造成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初中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安排应尽力全面、系统、合理。 2.体能训练尽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尽量采用实战训练法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能训练常常是与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分来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抱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从而妨碍了训练的正常进行,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实际上,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在不断的进行对抗性训练中逐步巩固、提高、完善的,在对抗性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基础在比赛中的更具实用性,而且这种体能训练方法相较传统的训练方法而言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更能主动自觉的参与、接受,从而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体育任课还要注意应尽力将训练与球结合,并安排一部分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身体动作和战术动作,这样可以将日常的训练与实战比赛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训练尽量实战化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实际的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而且随着比赛的进行,比赛的激烈程度会越来越高,相应的防守的强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学生在这个时候想完成日常训练时的技术动作就会更加困难。所以说,如果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真正的篮球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与日常的训练表现相距甚远。所以,中学阶段的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尽量与实战比赛相结合,让学生的体能水平、机体功能方式等尽量与真正的比赛的情况下的一致。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强度非常高的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战术水平、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篮球学习和训练方面,基本上业余的性质都比较强,而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也往往比较关注于结果,而对具体的训练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则稍有不足,以致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初中篮球训练的水平和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初中体育任课教师必须在重视篮球训练、深入研究中学生篮球训练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合理设置,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篮球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戴亿新,钱琦.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 陈李芝,吴雪.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体育博览.2011(10).
[3] 夏克礼.浅谈中学生篮球队业余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4] 冯守东,冯守军.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 李芬作,陆久海.对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6] 王新武.篮球意识的培养及对现代人竞争意识形成的影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7] 赵丽霞.浅析教学课与篮球意识的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8] 曹梦春.浅谈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9] 王军.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9).
[10] 马俊扬.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11).
关键词 篮球教学 篮球训练 初中 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篮球运动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将篮球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具备了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础设施。而且,随着当前CBA篮球联赛、NBA篮球联赛以及篮球世锦赛等国内外篮球赛事的兴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也大大升温,篮球运动已逐步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这种状况为学校篮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而同时也对体育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篮球教学和训练的质量成为了诸多体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就对初中篮球训练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一、 因材施教,训练要有针对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能都比较好,但是身体各器官、各系统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并未发育成熟。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由简到繁、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训练水平。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团体运动项目,所以,一般来说,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任课教师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任课教师就要开始关注学生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并根据中学的特点,尽可能的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讲解和示范则应尽力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篮球学习和训练的热情,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训练中去,从而有效的提升训练效率。
另外,通过了解和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现状较男生而言更不理想。很多女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不够,参加篮球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不高,很多女生在参加了篮球学习训练之后,对篮球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规则仍然一知半解。除此之外,女生的心理素质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也相对较低,女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比较强,因此,要想提升篮球训练的质量,任课教师应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加强吃苦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培养,根据初中女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二、 注重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战术尤其是防守技术的训练
初中篮球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是从其他运动队中选拔出来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者是个头较高的学生,而他们的球性却通常较差,很多队员在这之前对篮球运动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专业的篮球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从基础入手,首先让学生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篮球运动重点和区别于其它运动的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篮球项目的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对篮球运动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具体到训练的具体内容,则应以基本的技术训练为主,应重点加强运球、传球等关键技术的训练,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其以后的训练和比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以篮球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同时,体育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度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在开展基本战术的教学和训练时,则应把防守技术的训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防守技术是篮球运动员为了阻扰对方队员的进攻,并进行夺球反攻而采取的一系列动作的总称。初中学生的篮球基础比较薄弱、篮球运动水平比较低,在篮球训练和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常常因过度重视进攻而忽略了防守的作用和重要性。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个问题,重点讲解和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并着重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在进行防守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从无球队员的防守教起,重点强调防守位置的选择及移动,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防守概念。另外,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防守训练时,可以首先在消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当学生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在积极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重点关注学生防守步法的训练,还要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进行讲解和纠正,随时对学生所学的篮球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知识,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三、 体能训练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运动强度非常大的对抗性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才能完成日常训练任务,也只有拥有足够好的体能做基础,才能满足篮球比赛的要求,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掌握主动权,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初中篮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将体能训练始终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稳步提升队员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扎实的做好训练过程中的体能储备工作。
(一)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1.体能训练的准备环节
体能训练开始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如果做的不科学或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训练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伤害事故不但会影响学生篮球训练的成效,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热情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一个高质高效的体能训练过程,应该从准备活动环节就开始重视。一般来说,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两种。适量的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运动状态,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
伸展运动分为静力性伸展运动、动力性伸展运动以及被动伸展运动三种。静力性伸展运动对来说比较缓慢、舒展,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局限于某个范围内的伸展活动。动力性伸展运动则比静力性伸展运动的运动强度要大的多,动作也相对比较剧烈。所以,动力性伸展运动一般都放在静力性伸展运动之后进行,通过进行动力性伸展活动,来增加四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灵活性,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正常训练状态。被伸展运动则是由其它同学或体育任课教师来协助完成的伸展活动,被伸展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非常有效。在开展伸展运动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训练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序开展。 除伸展运动之外,热身运动也是开展体能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热身运动的过程中,一般也糅合了伸展运动的内容。热身运动一般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一般性的热身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活动,一般活动到身体微微出汗时为宜;其次是全身性的伸展运动,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热身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动力性伸展运动、各种变向跑以及专项移动练习的综合,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任课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正式的训练程序了。
2.体能训练的力量训练环节
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力量训练环节,是学生进行运动动力的基础,也是其顺利完成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前提。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更是对参与者的力量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篮球队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对提高篮球队员的专项对抗能力、速度素质以及专项技术水平的掌握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篮球比赛过程中的进攻、防守、跑动以及拼抢等均与队员本身的力量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育任课教师要想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通常有两种训练途径,首先是通过增大学生身体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从而提升其力量素质。其次是通过改善学生身体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调动肌肉进行工作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将提升肌肉生理横断面的训练安排在提升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之前,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成效。
3.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
篮球队员的弹跳力素质,对其成绩的影响很大。人体的弹跳高度主要是由人的腿部在蹬伸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来决定的。因此,在体能训练的弹跳力训练环节,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伸髋、伸膝、伸踝等运动动作的构成。在这个阶段可运用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助跑起跳摸高、原地跳起摸高、负重浅蹲提踵、短距离冲刺跑等等。
助跑起跳摸高和原地起跳摸高是提升学生弹跳素质最基本的两种方式。而且这两种训练方式对弹跳素质的影响也最为直接。负重浅蹲提踵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弹跳素质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进行负重浅蹲提踵训练时,负荷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切忌负荷过大,急功近利。短距离冲刺跑则是通过提高人体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来提升人体的弹跳能力的。而且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也发现,一般来说速度快的学生都具有不错的弹跳能力。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应在训练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一部分有关短距离冲刺训练的内容。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来提高学生的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伸展性以及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进而让学生的弹跳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弹跳素质的提升,是以力量素质的提升为依托的,因此在弹跳力训练的环节,体育任课教师也应适当安排有关快速力量的练习,只有通过快速力量练习才能将学生的力量素质转换成弹跳能力。立定跳远、多级跳等方式都是快速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4.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环节
速度素质指的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会具体的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移动速度三种。反应速度与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训练反应速度的敏感期是在少儿时期,而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则较小,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因此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教学和训练来安排速度素质的训练时,体育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速度训练和移动速度训练。进行速度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体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
5.体能训练的耐力训练环节
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很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也非常重要。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长跑来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长跑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增加学生的肌肉耐力,让学生体能血乳酸的代谢能力增强,从而让身体的供能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
6.体能训练的灵敏素质训练环节
灵敏素质指的是运动员快速、及时、有效并爆发性的移动身体,并在移动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在篮球运动中,队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有两种表现的形式,首先是起跳、急停、维持平衡以及改换动作等一般性质的灵敏素质,其次是,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专项灵敏素质。总之,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其根据球场情况及时有效的运动相应的篮球技战术的能力与其身体移动的灵敏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篮球队员的灵敏素质水平,对篮球成绩的好坏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中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灵敏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通常来说,灵敏素质通常会涉及到速度、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可采用软体、栏架以及反应变向球等多种方式来对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
7.体能训练后的恢复环节
训练结束后的放松运动能让学生在经过一堂课的训练后紧张的身体状态得到放松,肌肉得到恢复。篮球运动的运动量较大,在经过一堂紧张的训练课程之后,学生身体的疲劳状态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对其训练之后的恢复阶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体育任课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为学生安排放松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训练情况、疲劳程度来选择。通常来说常用的放松恢复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积极性的休息、合理的营养供给、良好的作息习惯、科学的心理调整恢复以及温水浴、按摩、音乐等。
(二) 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系统化、负荷适宜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而且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也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具体说来,学生身体发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机体功能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即使不加人工干预,也是会存在的。而阶段性则表现为,在这个自然发育的阶段,发育也是有迟缓之分的。所以,在针对初中学生的篮球训练开展体能方面的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这个规律,随时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计划时都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尽量保持训练的系统性,切忌盲目激进的训练方式。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骨骼、肌肉以及各个部分的机能还为发育完善,如果不顾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训练的强度和负荷,会造成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初中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安排应尽力全面、系统、合理。 2.体能训练尽量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尽量采用实战训练法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能训练常常是与篮球技战术的训练分来来进行的。这样的教学和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抱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从而妨碍了训练的正常进行,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实际上,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和进步,是在不断的进行对抗性训练中逐步巩固、提高、完善的,在对抗性训练中获得的体能基础在比赛中的更具实用性,而且这种体能训练方法相较传统的训练方法而言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更能主动自觉的参与、接受,从而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体育任课还要注意应尽力将训练与球结合,并安排一部分比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身体动作和战术动作,这样可以将日常的训练与实战比赛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训练尽量实战化会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实际的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而且随着比赛的进行,比赛的激烈程度会越来越高,相应的防守的强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学生在这个时候想完成日常训练时的技术动作就会更加困难。所以说,如果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真正的篮球比赛过程中,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与日常的训练表现相距甚远。所以,中学阶段的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尽量与实战比赛相结合,让学生的体能水平、机体功能方式等尽量与真正的比赛的情况下的一致。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强度非常高的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战术水平、体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篮球学习和训练方面,基本上业余的性质都比较强,而体育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也往往比较关注于结果,而对具体的训练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则稍有不足,以致在初中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初中篮球训练的水平和层次得到有效的提升,初中体育任课教师必须在重视篮球训练、深入研究中学生篮球训练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合理设置,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篮球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戴亿新,钱琦.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 陈李芝,吴雪.浅谈中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体育博览.2011(10).
[3] 夏克礼.浅谈中学生篮球队业余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4] 冯守东,冯守军.篮球专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探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 李芬作,陆久海.对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6] 王新武.篮球意识的培养及对现代人竞争意识形成的影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7] 赵丽霞.浅析教学课与篮球意识的培养[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8] 曹梦春.浅谈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9] 王军.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9).
[10] 马俊扬.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