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有写 写中有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融合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的元素,同时在写作教学中促进读的效率,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相互作用,共同进步。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读写融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有效组织学习活动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注重读写融合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为学生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读写融合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中培养写话习惯
  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进行思考,产生领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深刻内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感悟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在与课文进行心灵的沟通中产生独到的见解。
  例如《妈妈睡了》一文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让人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在阅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睡梦中的妈妈”,边读边找,提取重要信息,圈画出“美丽”“温柔”“劳累”三个关键词。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展开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写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有了自己的理解,在练写时和课文中所用的词语不一样,比如:“睡梦中的妈妈是安心的,因为她已经做完家务,可以沉沉地睡去”“睡梦中的妈妈是快乐的,因为孩子不吵不闹,懂事体贴”……
  统编教材中有很多情感较为丰富的课文,让学生反复阅读之后把感触最深的写下来,借助文本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构建写话的平台,将阅读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写话习惯,提高写话水平。
  二、在写话中推进阅读进程
  阅读是基础,而写话则是对阅读的推进,通过写让学生的心“静”下来,在文本语言里来回穿梭,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教師根据阅读内容巧妙安排写话,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和思考指明方向,以推进阅读的进程。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结尾描写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向他飞来,这只风筝是谁放的呢?为什么要放风筝?风筝上会写些什么话呢?教师可以安排写话环节: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松鼠和小熊的心情前后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变化,从融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重归于好时的兴奋激动中确定写话内容。不久学生纷纷呈上自己的读书成果:“让我们和好如初吧!”“谢谢你愿意继续和我做朋友,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写话活动推进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在读写共生中实现合作共赢
  读写共生指的是读写能力的共生共长,语文课堂的教学重心不必非得是读,也不必非得是写,而是读与写的互相支撑,互相作用。读写融合产生了新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文《葡萄沟》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葡萄沟的特点,阅读教学时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如着重品读两个关键词,一是“一大串一大串”,借助插图与“一串串”比较,想象葡萄之多;二是“五光十色”,让学生联系上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是讲葡萄品种多和品质好。
  读是初步理解,写是深入体悟,是拓展,这样的读写融合,串起了欣赏美文的诸多要素,拓展了课文的阅读空间。读是写的基础,是写的源头,也是对写的方向引导,读写融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写话能力,如此种种“共生”,不再是各种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读写融合。
  阅读是写话的基础,经过大量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写话素材;写话是阅读的延续,通过写话才能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读写融合在“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的相互作用下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其更为积极地参与作文写作中。本文分别从课前指导、课堂教学方法、起步训练、学生写作欲望和课堂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究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兴趣对学生作文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对其进行
期刊
【目标定位】  1.回顾本单元童话特点,感受情节变化与写作手法。  2.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改编童话。  3.充分發挥想象,描写大蟒蛇与狐狸、青蛙的心理活动。  【案例描述】  一、品赏童诗,乐于表达  1.图片预热,畅所欲言  展示几张有趣的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猜测动物或人物的心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减少写作课压力,放松心情,活跃气氛,同时紧扣主题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状态,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期刊
随堂练笔指抓住教学中的有利契机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是将课文作为写作突破口的训练策略,可以促进写作和阅读的整合,也能够锻炼学生读写结合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安排随堂练笔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认真深入地分析,找到随堂练笔的突破口,让学生边读边写,既能巩固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堂练笔是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活动,强调将阅读和写作整合起来,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以及表达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依据我国《小学语文全新课标》的相关规定,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思维与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作文愈来愈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作文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创新小学作文教学方法非常有必要,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好作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
期刊
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依靠后天的引导与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要求学生“仿照范文写作”“围绕考试写作”,由此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个性,言之无物,遑论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必须探索出一条“开放式创新作文”的新思路,从学生实际
期刊
什么是“读写绘”?简单说就是读书、写作、绘画三者有机结合。就低年级学生而言,即以阅读绘本为核心,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并在阅读之后用写话和绘画两种形式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和感受。“读写绘”一体化教学不仅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创作欲望,更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话水平。如何让绘本成为“慧”本,使“读写绘”课程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发展,是笔者在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一、“慧”在读中:
期刊
读写结合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内化阅读教学。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中,教师如何将读写更好地高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与写作同步提高,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诠释了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
期刊
小学教育是基石,只有基石稳固,才有未来更好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快速增长的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作文尤其重视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上升期的时机,为学生构建有趣味、有意思的小学课堂,为作文学习打好基础。  学好作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打牢语文学习基础,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提升小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作文学习同样重视趣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内容却不仅仅是语言,在语言这一大类下,还细分着阅读、词汇、拼音、写作等等多个小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一概而论,而要进行分类教学。其中,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无疑是放在首位的一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以教学句法、词法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语言叙述事物作为教学目标。其中,作文教学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有了素材积累去拓展学生的思维,学
期刊
自从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给出了新的定义,强调其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后,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表达”,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于是,大量的表达训练如雨后春笋般在语文课堂上涌现。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有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训练,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课堂上进行表达练习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相应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