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也要更加完善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谈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0 前 言
继电保护技术的存在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使电力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系统的不断创新,相应的继电保护技术也要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一直以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问题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继电保护能够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具体地说就是,如果电力系统自身出现问题或相关的电器设施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然后快速切除出现故障的部分,降低损失,尽量使没有出现问题的电力系统正常工作。如果被继电保护的元件出现了异常情况,继电保护系统应该马上对此作出判断,并向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发出信号,在这个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要增加判断的时间,看看是否真的有故障出现,不要盲目解决问题,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与供电部门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可以使供电部门更好地控制电力系统。如果电力系统出现异常状态时,要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出问题的部分并科学的将问题部分切开,另外还应该及时向有关监控系统发出信号,准确告知维护人员故障位置、原因,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设备损坏,还能降低相邻供电区域受连带故障的几率,有效地防止电力系统因局部故障引起的大范围停电事故。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1 选择合适的保护设备类型
根据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的继电保护设备类型也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选择是做好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①对继电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可靠,能够顺利地完成对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 自动切除故障等工作;②由于网络监控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与网络监控系统协调合作,达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监控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备类型时,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2.2 新形势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能否发挥其功效是评价其应用价值的主要标准,其中较常见的保护类型包括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母联保护以及线路保护。 在装置中运用二段、三段式的电流保护,能够在发生短路时迅速切除故障并最大限度缩小停电范围。 通过主变保护和母联保护, 能够迅速切断故障点与主变的联系,使输变电设备免遭破坏。 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和电脑信息技术,能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工作,确保输变电设备有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不断地更新换代。 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广泛使用了网络、计算机科学以及综合自动化等技术。 这些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和运用,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 ①单片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运用,使继电保护达到了微机化,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灵活的操作方式。 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继电保护工作网络化、信息化。 在加快数据处理速度的同时,有效地达到了远程调节、在线监控与信号报警等目的。 此外,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中心监控系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减少了操作步骤,使得工作更加智能化。 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更加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网络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作为非线性映射方法之一的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繁琐的非线性问题,使工作得以简化。 网络智能化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为继电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2 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自适应控制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日益成熟。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理念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根据运行状况的变化,以及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及时对保护定值、性能、特性等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在电力系统的频率发生变化, 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出现异常以及出现其他故障时,利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保护。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宗旨是针对电力系统出现的种种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继电保护的性能。 这种新的保护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增添了微机保护的活力。 自适应继电保护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响应时间,广泛应用于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中。 目前虽然自适应保护技术起步时间较早,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自适应,要求更全面地收集系统故障和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做好信息分析工作,做好保护相关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作.
3.3 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将会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 为彻底改变目前变电站监控、保护、计量、控制装置及各系统的分割状态,需要对系统集成技术的变电站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从而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更好地滿足远程控制、信息共享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核心是在微机保护装置、远方的终端单元(RTU)的系统中加入相关回路,替代原有的继电控制保护屏。 如此不仅能减少对设备的资金投入,节约占用面积,还能使系统更加稳固可靠。 目前,为了做好控制、保护和测量工作,我们通过电缆将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流、电压传输到主控室。 在铺设电缆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二次回路的接线十分繁琐。 此时,如果在室外变电站要求保护的设备附近安装控制、测量、保护、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对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进行数学采样,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其传输到主控室内,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在电缆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避免电磁信号产生的影响,从而传输的质量也将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适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将使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加可靠、灵活,降低变电站的投资成本,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青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J]. 硅谷,2010(16).
[2]万国. 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与标准化建设 [J]. 科技资讯,2011(10).
[3]曹宇鹏,张慧琳. 试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状况[J]. 民营科技,2010(12).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0 前 言
继电保护技术的存在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使电力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系统的不断创新,相应的继电保护技术也要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一直以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问题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继电保护能够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具体地说就是,如果电力系统自身出现问题或相关的电器设施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判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然后快速切除出现故障的部分,降低损失,尽量使没有出现问题的电力系统正常工作。如果被继电保护的元件出现了异常情况,继电保护系统应该马上对此作出判断,并向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发出信号,在这个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要增加判断的时间,看看是否真的有故障出现,不要盲目解决问题,避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与供电部门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可以使供电部门更好地控制电力系统。如果电力系统出现异常状态时,要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辨识出问题的部分并科学的将问题部分切开,另外还应该及时向有关监控系统发出信号,准确告知维护人员故障位置、原因,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设备损坏,还能降低相邻供电区域受连带故障的几率,有效地防止电力系统因局部故障引起的大范围停电事故。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1 选择合适的保护设备类型
根据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不同,所需要的继电保护设备类型也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选择是做好继电保护技术的基础:①对继电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可靠,能够顺利地完成对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 自动切除故障等工作;②由于网络监控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能够与网络监控系统协调合作,达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监控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备类型时,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2.2 新形势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能否发挥其功效是评价其应用价值的主要标准,其中较常见的保护类型包括电容器保护、主变保护、母联保护以及线路保护。 在装置中运用二段、三段式的电流保护,能够在发生短路时迅速切除故障并最大限度缩小停电范围。 通过主变保护和母联保护, 能够迅速切断故障点与主变的联系,使输变电设备免遭破坏。 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和电脑信息技术,能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工作,确保输变电设备有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不断地更新换代。 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广泛使用了网络、计算机科学以及综合自动化等技术。 这些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和运用,使得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 ①单片机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运用,使继电保护达到了微机化,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灵活的操作方式。 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继电保护工作网络化、信息化。 在加快数据处理速度的同时,有效地达到了远程调节、在线监控与信号报警等目的。 此外,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综合运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中心监控系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减少了操作步骤,使得工作更加智能化。 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更加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网络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在继电保护技术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作为非线性映射方法之一的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繁琐的非线性问题,使工作得以简化。 网络智能化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为继电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2 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
自适应控制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日益成熟。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理念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根据运行状况的变化,以及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及时对保护定值、性能、特性等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在电力系统的频率发生变化, 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出现异常以及出现其他故障时,利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保护。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宗旨是针对电力系统出现的种种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继电保护的性能。 这种新的保护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增添了微机保护的活力。 自适应继电保护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响应时间,广泛应用于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中。 目前虽然自适应保护技术起步时间较早,也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自适应,要求更全面地收集系统故障和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做好信息分析工作,做好保护相关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作.
3.3 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将会更多地采用计算机技术。 为彻底改变目前变电站监控、保护、计量、控制装置及各系统的分割状态,需要对系统集成技术的变电站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从而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更好地滿足远程控制、信息共享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核心是在微机保护装置、远方的终端单元(RTU)的系统中加入相关回路,替代原有的继电控制保护屏。 如此不仅能减少对设备的资金投入,节约占用面积,还能使系统更加稳固可靠。 目前,为了做好控制、保护和测量工作,我们通过电缆将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流、电压传输到主控室。 在铺设电缆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二次回路的接线十分繁琐。 此时,如果在室外变电站要求保护的设备附近安装控制、测量、保护、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对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进行数学采样,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其传输到主控室内,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在电缆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避免电磁信号产生的影响,从而传输的质量也将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适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将使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加可靠、灵活,降低变电站的投资成本,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青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究[J]. 硅谷,2010(16).
[2]万国. 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与标准化建设 [J]. 科技资讯,2011(10).
[3]曹宇鹏,张慧琳. 试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状况[J]. 民营科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