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维渗透环保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小河与青草》(苏教版第一册13课)
  《小河与青草》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这是一篇具有渗透环保教育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拓展学生思维,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师:课文学完了,小朋友知道书本上的小河确实很清,流得也很欢;小草也绿得很可爱。那么,在你的印象中,我们这儿的小河和小草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回忆一下,同位交流)
  指名回答
  生:我们这儿的河水很浑浊。
  师:你真棒!学过的词就会用了。
  生:我们这儿的小河里有许多垃圾。
  生:我们这儿的小河边光秃秃的,小草都被踩死了。
  生:(难过地说)老师,我看见东边的那条河水,水又黑又臭,都被污染了,听爸爸、妈妈说住在附近村子里的人(坡桥村、龙河村)得癌症的人比较多。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知道得也很多,同学们,你知道那样的河水还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生:那里的鱼都被害死了,整条河里也见不到一条小鱼。
  生:还有我们家种的西瓜用那里的水浇后,也都死掉了。
  生:用那河水浇庄稼,庄稼也有毒,人吃了也会生病。
  师:是啊!那里的水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啊!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能使河水变清,使小草变绿呢?
  (学生激烈地讨论、交流)
  生:(高兴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造一种换水机器,把被污染的河水吸进去,然后吐出来清澈的河水。
  师:真聪明!为他鼓掌!(掌声)这办法很好。你长大一定能制造出这种机器。
  生:(低头)我不往河里扔脏东西。
  师:你真个好孩子。
  生:我去把小河里的脏东西捞出来。
  师:你真是个爱劳动、爱环境的好孩子。
  生:我会劝别人也不往小河里扔垃圾。
  师:办法不错。
  生:我不去踩小草。
  生:我要写一块牌子“不要践踏小草”,插在河边,让别人也不去踩小草。
  生:我要和小伙伴在河岸边多栽些小草。
  生:听说这条河里的黑水是造纸厂、化肥厂排放出来的,我去劝他们,把污水处理好,别再往小河里排放。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棒!你们也都很聪明。有了大家的这些高招妙计,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这儿的小河一定会像书上讲的一样清,小草一定会像书上讲的一样绿,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更美丽。
  反思
  1.联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工业、农业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已对人类和整个地球造成危害,保护环境势在必行,所以教师要从小教育,使他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例中,我带着学生走出了课本,将课堂向课外延伸,渗透环保教育,胜过任何说教。以“在你的印象中,我们这儿的小河和小草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巧妙地拨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站在更高、更现实的角度来看待小河与小草。当学生说到河水被污染了,我适时地抓住这一环保教育的契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围绕“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进行了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学生说的都是他们眼见或耳闻的,真实可信,其他同学听了,震动也很大,产生共鸣,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在头脑中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2.启发想象,探索环保办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适时适度地发掘课文中环保教育因素,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以后保护环境打下坚实基础。课例中,一句“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这儿的小河变清,小草变绿呢?”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奇思妙想的广阔天地间尽情翱翔,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让小河变清,小草变绿。这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逻辑思维能力,有机地渗透了环保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出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热爱地球妈妈吧!妈妈的草地是温暖的摇篮,请不要把草地毁坏,让妈妈心酸;妈妈的河流,是爱的源泉,请不要往里排放脏水,让妈妈心灵污染……”是啊,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多么重要啊!
  像《小河与青草》这样具有环保因素的文章还有很多,作为教师一定要独具慧眼,充分挖掘和发挥这些好的环保课例,让环保意识从小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为人类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