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高考看文言文翻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之前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设置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因此,考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自从2002年以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翻译。这种变化,明显地提高了要求,加大了难度。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几年这种题型的设置变化。2002年首次出现,分值为5分;2003年沿袭这一形式,分值仍为5分;2004年不仅沿袭这一形式,而且分值增加为8分;2005年继承了前三年的形式,分值增加了一倍,竟达到10分。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越来越重视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我认为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因为这种要求考生亲自动手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强调了考生既要字斟句酌,又要顾及全篇,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能力考查,它不仅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要学生会读,又要学生会写。
  基于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翻译试题的变化,我认为有必要在文言文学习中加强翻译的训练。
  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呢?
  
  第一,要有全局观念。
  
  纵观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的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均为纪传体且多集中于“二十四史”。这类材料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和寄托作者的深情。因而,它有一个完整的中心和明确的主旨。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要求我们要有全局观念,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和理解。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其中的“知”,孤立地看,解释成“知道”也不错,但联系上文看,这样翻译就不正确。如果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李广这个人或他死这件事,怎么会为他“尽哀”?联系全文来看,这个“知”最好翻译为“熟知”、“熟悉”才合乎情理。
  
  第二,要关注核心词语和特殊句式。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材料。要想翻译好一段文字除了要有全局观念,联系上下文,还离不开弄懂个别核心的词的词义。在翻译句子时,要对所给语句中的每个词语作出准确的理解,特别是容易出错的关键词语。例如,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一句中的“岂”、“其”、“勤”、“恪”等是核心词语,因为“此”、“非”、“天”、“佑”等等在翻译上一般不会出错。再如,2004年高考试题中的“……与交止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一句中的“比”、“通”、“贸”、“籴”等是核心词语,其它词语则不易出错。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许多是不同的,辩论这些不同,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句式,是阅读文言文,做好翻译题必需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列出六项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关注特殊句式。
  
  第三,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与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信、达、雅”,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高标准。
  所谓信,就是准确,忠实于原文,不增不减原意。做到“四个一”,即原有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少;原无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多;原文的意思一点也不能改;原文的语气一点也不能变。例如2005年的“裴使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译为“裴使(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勤勉谨慎吗?”
  所谓达,就是要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卷中的“其李将军之谓也?”如果忽视“其……之谓也”的固定句式,就会不通顺,也就不能达到“达”的要求。因此,要想使翻译通达流畅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要搞清原句是否有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意动句和使动句等,要把这些特殊句式变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2)要补出原文省略的内容;(3)要注意句中和句间的关系,一些关联词要译出或补出;(4)借代词要用本体去取代;(5)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所谓雅,就是用词造句讲求精美,有文采,典雅得体。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中的“日饮得无衰乎?”如果从一词一译的角度来译,可以译为“您每天的饮食恐怕减少了吗?”但是这种翻译显得生硬,不符合触龙那种亲近关切的语气,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要想使译文典雅得体,必须注意人物的个性、语气和文章的文体风格。
  
  第四,要学会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留”、“替”、“增”、“删”、“调”五个字。
  “留”,就是保留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文言文中某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国号、帝王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例如,2004年高考试卷中“郡不产谷实,而海里出珠宝,与交止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其中的“郡”、“交止”、“海里”为地名,“珠宝”、“粮食”为器物名,它们在译文中应保留不译。另外,文言文中古今同义的词,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词语,译文时也可保留不译。
  “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单音节词的前边或后边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大多是双音节词,所以这种增补的情况在翻译时较多。一个单音节词可能变换成若干个双音节词,翻译时取哪一个,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其中的“古、学、必、师、传、受、业、解、惑”等单音词就分别译为“古代、求学、必定、老师、传授、道理、教授、解答、疑惑”等双音词。另一类是补出原文省略的部分。由于文言文表述是比较简略的,因此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部分意思才能完整。如“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高考卷)应译成“到(他——指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不熟知(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又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这个句子可译为:“(第)一(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鼓足了;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这两处译文括号内的词语,都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增补出来的。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如果不补出相应词语,译文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删”,就是在不影响文言文原意的前提下,删除原文中的某些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是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这里的“夫”与“焉”分别是发语词与语气助词,翻译时可以删去不翻译。上句可以译为:“大国,难以揣测呀,怕有埋伏。”
  “调”,就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调整文言文特殊的语序。文言中特殊句一般包括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及主谓倒装。
  (1)使动用法,原文结构为“动词 宾语”,译文应调整为“使 宾语 动词”。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句中用了使动用法,“来之”应调整为“使之来”。
  (2)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用作动词后,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它怎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看成)什么。即句子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状态和性质。意动用法可分为二类,一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原文结构为“主语 形容词 宾语”,译文调整为“主语 觉得 宾语 形容词”。一般可译为“以 宾语 为 形容词”或“认为 宾语 形容词”。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爱我”。二是名词意动用法,原文结构为“主语 名词 宾语”,译时应调整为“主语 以(或“把”) 宾语 为(或者“看成”或者“当作”) 表意动的名词。可译为“主语 以 宾语 为 名词”。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可译为“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3)宾语前置,原文结构为“主语 宾语 谓语”,译时应调整为“主语 谓语 宾语”。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拿什么?”
  (4)定语后置,原文结构为“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译文时调整为“定语 的 中心词”。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可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5)介宾短语后置,原文结构为“主语 谓语 宾语 介宾短语”,译时应调整为“主语 介宾短语 谓语 宾语”。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这里的介宾短语“于孙将军”后置,译文时应调整到谓语“求救”之前。这句话可译为“事情很紧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6)主谓倒装,原文结构为“谓语 主语”,译时应调整为“主语 谓语”。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可译为“你太不聪明啦!”
  另外,还有一些互文见义的句子,翻译时也必须调整,否则句子就难以理解。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如果译成“将军身经百战为国战死,壮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样翻译语意不通。因为这二句是互文,应把这句话译成“将士们身经百战为国战死,他们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虽然,高考在加大翻译的分值,增强翻译的难度,但是只要了解了文言文特点,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和规律,再加上平时多加训练,相信翻译好文言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其他文献
中源家居603709  中源家居主要从事沙发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贴牌为主,主要销往美国等境外市场。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称,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8,653,968.35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46,674.75元,同比减少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旷野的呼声》《放逐与回归》《现实悲歌》《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二十一世纪》《文化中国》《复旦大学学报》《学术月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多次为《新华文摘》《中国社
震荡市FOF优势显现 新华精选成长主题FOF发行  近期市场波动加剧,投资“一篮子”基金的公募FOF则显示出其“稳健”的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混合FOF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最大回撤为-7.57%,低于同期混合型基金平均-12.08%的最大回撤。对于想降低单一权益基金投资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公募FOF是较好的选项。  据悉,新华基金旗下专注成长主题的FOF新品——新华精选成长主题3个月持
余秋雨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上对那些参加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后进作文化素质点评时,众目睽暌之下,被观众现场指出念错别字。事后,余秋雨先生和此赛事文化考题的出题者陈斌做客新浪聊天,表示自己在“仁者乐山”的“乐”字上,发音没有错误。“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他认为汉字简化不仅要简化字体,还要简化异体字和异读字。余秋雨先生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当时知道“仁者乐山”的“乐”字书面音念“yāo”,“我在评点的
2019年第二个交易日,港股走势未有任何明朗,反之一度跌出25000心理关口,同时创出接近两个月低位,尽管周四恒指收市站稳25000点关口,但2019年首两个交易日,恒指累计下跌781点,大概下跌约3%。外围方面,由于苹果公司20年来首次下调盈利预测,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消费需求转弱的疑虑。资金避险情绪明显,避险货币之一的日元在周四早上一度急升接近4名;现货黄金价格在周四下午也一度上升接近0
虽然现在试行新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分开,写作独立成编,自成体系,看似有序,实则仍难以操作。怎样把枯燥机械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操作,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减轻老师的批阅负担呢?怎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去搜集素材,思考社会人生,总结写法技巧呢?实际上,不是学生缺乏写作才能,没话可说,而是由于作文课完全成了课业负担,面目可憎。如果能够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效果
秀强股份300160   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吸收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以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筹划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通过发行股份与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某公司股权。   为促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公司股票停牌以来,公司会同中介机构与被重组方进行了多次协商,就关键合作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沟通,但最终未能就关键交易条款与标的公司达成一致。公司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经慎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
张玉能,男,1943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祖籍江苏南京。196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美学家蒋孔阳,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94年评聘为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1996-199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师从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奥托·安东尼亚·格拉夫教授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国民,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一听到“批判”,一看到“批判”这个字眼就格外紧张浑身不舒服,来不及辨别方向就自觉地站到了批判者的对面,哪怕对自己毫无危险。很多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语文老师为语文教育的确做出了的巨大的成绩,付出了的很多的汗水。我在语文课堂站了19年,对此深有感受。但这一成果是明摆着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决不能躺在收获的棉花团做着温柔幸福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