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语文教学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生活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亲历丰富生活的场所,就要把生活与语文相融在一起,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教育与社会环境及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及发展给语文教育提供了各种信息和物质条件,丰富发展了语文教育的内涵。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使得语文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让这一切和谐融汇、协调发展的良好载体,是使语文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学语文,让语文更增生命力,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模拟生活情境,再現生活
  课堂学习情境通常比较严肃,单调,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意识,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我们稍作调整,在课堂中引入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带着模仿表演、游戏的成分,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教学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例如复述课文,如果,我们稍作调整,引进生活中母子间讲故事的情境,复述由一人独白改为由“母亲”给“儿子”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说”者因为有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有了交流的对象,说兴更浓,并且很自然地会用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加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听”者则一改沉默静听的僵化形象,回归生活的真实,边听边作出反应:提问、猜测、反驳、赞同……结果复述演绎成为平等、开放、不断生发创新火花的对话过程,于是整个课堂都沉浸在这种生动活泼,如听相声似的活动之中,并且谁都乐于尝试,早已忘记这就是自己曾经多么惧怕的“复述”了。再如把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变成与诗人对话,学生逐句根据诗意想象诗中情境和诗人攀谈,亲切自然,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对诗人的内心情怀感同身受,中心主旨不解自破。此外还可以把写书评变成推销员推销商品,把理解课文主旨变成话题辩论,把朗读课文变成走进录音棚,扮演小播音员;还可以把听广播说新闻、接待来宾、与陌生人攀谈、劝慰伤心的朋友、给父母写信、现场解说、写自传、写消息等生活情境引入听说读写训练中来。学生一旦融入情境,主体意识迅速增强,便能不断生发出智慧和灵感,创新潜能充分激发,教学活动也顿时变得更加生动活跃。
  二、捕捉生活热点,渗透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要想保持鲜活,有趣,必须贴近生活,将生活热点引入课堂。例如在上《两弹元勋邓稼先》时,当我和学生一起感悟了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的崇高品质后,我适时地把课文进行了延伸。我用多媒体循环播放事迹感人、社会反响强烈、学生又比较熟悉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图片。如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的全国模范导游花枝;83岁只身斗歹徒救下邻家女孩,身中7刀的老太太王桂莲;转移了乡亲,自己却都被洪水卷走了的陈淑秀、曹彦林。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带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憾,学生有的神情肃穆,有的泪光莹莹,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此时也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课后,学生都说:“老师,这堂课我真的好感动!”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围绕中学生普遍关注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如“话不投机半句多”,“跟人的交谈中要注意些什么?”“网络语言能否运用于作文中?”“我看超女、好男儿现象”“《孙子兵法》为何受到现代企业领导的青睐?”“和谐生活,简朴生活”“特奥教会我们什么?”“世博与我”等,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解答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寻找语文学习的活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另外,我们利用晨会时间开设“新闻播报”,学生将看到的时事新闻口述给大家,一天一则新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孩子们从小形成读报、关心实事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两分钟演讲,写收视笔记、日记等方式引导学生每天看《焦点访谈》、《科技博览》、《东方之子》、《东方时空》等电视节目,观察身边的社会生活现象,思考生活哲理。真正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使这些原来满脑子充斥着明星轶事、武打传奇的青年学子,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洲风雨、心系天下兴亡。作文中也出现了“特奥运动员给我的启示”“我喜欢的道德模范”等鲜活的材料。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发展多元智能
  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是在语文课上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如学习《家乡的秋白梨》,我们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请学生当推销员。先通过自己画的图片,通过有声有色的介绍,把江湾的秋白梨推销出去。然后,试着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从推销课文中的特产到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这是生活意识愈来愈浓的体现。教学中根据班级生活的实际情况,组织同学交流“我的采蜜集”、“我的小本本”,同学们互相修改,传阅观摩。这样,既增进了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生活化实践活动还可以是在生活中发掘语文的运用,将语文活动与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家庭、社区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去,比如:开展语文生活化研究,一些学生就自发地组建了小组论坛,有《做人智慧论坛》、有《三国人物论坛》、有《中国历史事件论坛》,开放的论坛吸引了众多的辩手,他们利用自身优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将论坛经营的有声有色;办好校刊和校广播站,学校的《梦飞》校刊由学生自由撰稿、组稿、选稿,其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到《中学生报》《少男少女》等刊物发表;主持升旗仪式、主持毕业典礼联欢活动、参加演讲朗诵比赛、参加啄木鸟行动调查广告牌、标示语中的错别字,纠正广告语中不恰当的语法或表达;为社区出板报、写公益宣传广告,组织普通话比赛,带老人写信、发mail,宣传文明礼仪用语等等。
  总之,语文生活化,让老师们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们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为语文教学打造了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概括与说明.具体来讲,大学生群体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方面,是推动一个国家和
庞德《华夏集》译作对英美诗歌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华夏集》的翻译及艺术造诣争议也是不可否认的.传统的翻译研究已经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
【摘 要】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往往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阅读理解相对较难,因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质量;教会学生猜测词义的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阅读策略;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独善其身,为国家为民族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
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需要,高校要在立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讨和深化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之路,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变革.大连艺术学院以大型剧目《追梦·
在旅游服务企业的竞争体系中,游客就是上帝,决定了旅游服务企业盈利与否。相反,旅游服务企业也需要以游客的价值为基础进行自我的调整,使旅游服务企业获得更多游客的认可,提
目前,贵金属市场出现分化,黄金白银弱势寻底,铂金震荡下行,由于非洲罢工的对钯金产量的影响,钯金出现可观的升幅,钯金价格强势突破900美元大关,并再度刷新13多年高位,涨势如
摘要:文章从两个方面简单的谈了谈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第一方面,古典诗画的意境,主要是从空间关系上进行分析和阐述的,中国古典诗词和文人画是分不开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以后中国画的发展也有所影响。第二方面边塞诗中表现的民族精神,这部分主要以唐代的边塞诗为主,简单的写到了初唐、盛唐和晚唐的三个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人画;边塞诗;唐代  接触中国古典诗词对于我来说应该算是很早了,还没上
诗人龙泉写了一首诗叫《半个我》,诗中写道:“老师说我,上课不够用心/前一段还可以,后一段只有半个我在听/领导指出,如果你工作100%投入/你的人生将比现在精彩几倍/妻子说,你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回。是不是也在提醒/只有半个我在跟她一起生活/这半个我,让我胆战心惊/那幽灵一样飘荡的另一半/在哪里……”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往往还想着其他的事。就是说,我们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