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差生”不再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儿童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儿童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对音乐的热情和向往,他们用稚嫩的童心追逐着每一个音乐的瞬间,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感受着音乐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不曾放弃。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能力和天赋各不相同,一个很有音乐细胞的和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对音乐的喜爱和学习也存在着天壤之别。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以上音乐课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走进音乐,学习音乐,感悟音乐,所以对音乐有感觉的孩子,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显得非常有热情,能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对音乐感觉不太好孩子,他们的表现就不尽人意了。久而久之,后者这些孩子也就成为了老师们眼中的所谓的“音乐差生”:上课表现不好,不会唱,不会跳。为了孩子们的那一份坚持,如何让“差生”们也能在音乐课上享受音乐,感受音乐,让“差生”不再“差”呢?在五载的器乐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路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摆正心态,优先培养“差生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每个班里都有几个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对唱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五音不全,每次表演的时候都会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慢慢地,他们不敢上台表演了,变得沉默了,因为孩子们渐渐长大,自尊心也开始形成。但是每当看到他们羡慕的目光又沉默的表情时,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是啊,每个孩子都有渴望音乐的心,我有责任帮他们找回那一份爱音乐的心。可是该怎么样才行呢?
  趁着课余时间,我把这些孩子们聚集在了一起,然后拿出了几种不同乐器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时候他们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爱好。围着我让我介绍每一种的乐器和演奏方法。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每个孩子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了各自的乐器。而当我再告诉他们这是优先让他们学习器乐时,孩子们笑得更开心了,一个劲地跟我说一定会很用心地学习,不让我失望。看着他们认真的表情和热情的眼神,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目标已经达到,兴趣已经逐渐形成。
  二、 课堂课下,提高“差生们”学习乐器的兴趣
  有浓厚的兴趣,意味着良好的开端。学习乐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练习和扎实的音乐基础。在课堂上我也更加关注这些孩子的基础知识:基本音符的认识和节奏的训练。而这些也很好地规避了孩子们不会唱的尴尬,而这些知识他们也认识到了对学习乐器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听得就更加认真,整个班的课堂氛围也浓厚了很多。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课下得时候,我也要求他们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乐器的练习中去。其实,不管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多吹多练习,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我就选了两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粉刷匠》《小星星》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学习乐器的劲头就更足了,练习得也更勤奋了,对音乐的兴趣明显提升。这些学习乐器的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出现了竞争,相互比较着谁演奏得更好。
  三、持之以恒,让“差生们”与课堂同步接轨
  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难以成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器乐学习,孩子们也已经基本掌握了器乐的演奏方法,这时候就要慢慢地把他们还回课堂,让他们也能在音乐课上找回自己的位置,尽情地把自己所学的展示在其他同学的面前,虽然我唱得不好听,但是我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演奏属于我自己的音乐。也正因为有着这种自尊心的满足,给他们带去了学习器乐更强大的动力和压力,他们学得更认真,往往为了在同学们面前能有一个好的表现而提起把歌曲去吹熟练。课堂氛围也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和谐,独奏、伴奏、合奏等不同形式的出现也让课堂上充满了掌声与欢笑。
  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等全班所有孩子们一起学乐器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是劲头十足,他们早就羡慕能够先学的孩子们了,而先学的孩子们也热情地帮助,把他们的学习经验传给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差生们”渐渐忘掉了自己的“差”,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享受,带来的美。
  器乐虽小,作用犹大。它让孩子们从音乐学习的“被动”转向了“主动”,让“差生们”接触到了另一片音乐的天地,并能在这一片天地里自由翱翔。我也希望孩子们能永远追寻着音乐的脚步,永不放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其他文献
中学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中学音乐教育通过对曲目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中学生带进一个唯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洗礼,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缺失现状  学校学生作为音乐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将是学校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教师都着眼于其本身的生动形象性,停留在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扩大学生视野和课堂容量方面。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还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应用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摘 要]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这些乡野村孩的言行变得文明而有序。通过反思,我想到了课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但是如何引导这些顽皮的孩子亲近书本,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需要我们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阅读 策略  我以前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漫步在乡下的小学校园,不时会有一些稚嫩而刺耳的脏话撞击你的耳膜,这些与学校这个文明的圣地格格不入,让你很是不爽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知识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牧区小学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课堂教学难度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让牧区孩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迫切要求。所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地区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那么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了摆在专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浅显的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
小学开放式音乐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以技能训练为主”为“提高音乐素质为主”,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师生互动,提高音乐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是贯彻小学“半小时课堂”教学理念的需要,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