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实验性胰腺炎肠内压变化与胰胆管压力的关系及大黄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症,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死亡率高达20%~30%[1].A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炎性介质引起的重要器官损伤已有较多的研究,胰管压力与AP的关系受到注意[2-4].不仅慢性胰腺炎存在胰管高压,SAP的发生及发展也与胰管压力有关[5,6].AP尤其SAP时常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有实验表明,胃动素水平自SAP诱发后随着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与腹胀进行性加重有关[7].大黄已作为SAP诊治指南中的药物之一[8].患者服用大黄排便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目前研究认为,大黄具有刺激肠蠕动和抗菌及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作用[9,10],但SAP时肠内压和胰胆管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及与胃动素的关系,以及大黄对上述变化是否发生影响尚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复制SAP模型,观察SAP时肠内压、胃动素及胰胆管压力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大黄的影响。

其他文献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胃癌家族的临床病例报道证实,部分胃癌患者呈现明显家族聚集现象,有胃癌家族史者的患病危险是无家族史者的1.6倍,胃癌患者第一代亲属患胃癌的危险率增加2~3倍,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并易致骨折的增龄性疾病.许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会发生严重骨质疏松,如胃切除术后、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患者[1],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期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考试事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制度、提升国家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艺术类考试命题质量,促进艺术类考试命题现代化的大好时期。一、美术联考考试大纲解析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指导性文件,是考试命题的范围和依据,也是考生备考的依据。大纲每年在7月份前后
随着内镜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非手术治疗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已成为胰胆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1,2].解除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非手术介入治疗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胆道镜等,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对病情复杂的病例,有时需同时联合以上两种方法才能取得成功,现将几种联合方式及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为PU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5月经临床和胃镜检查确诊为PU的患者资料.将PU分为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复合性溃疡(CU)三种类型,其中GU病变部位按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管5个部位统计,DU病变部位按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后壁、大弯、小弯、球后5个部位统计,发病季节分为春季
原发性肝淋巴瘤(PHL)十分少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殊,加之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故临床屡屡误诊.最近,我们收治1例女性患者,经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肝淋巴瘤.现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并复习和检索2000年以来的有关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期刊
建党100年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逐渐成就了世界自行车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的地位。在“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下,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实现强国目标。  赴红色长沙 议行业未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勉励行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6月8日—9日,中国自行车协会特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
食管鳞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食管鳞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外科、放射,药物及免疫治疗等.对于Ⅱ期以上的病例,单一的治疗方案往往效果不佳,故多采用综合治疗.组织因子又称凝血因子Ⅲ.是一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包括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结构域[1]。
期刊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对原发性胃癌组织中DAPK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62例原发性胃癌及癌旁组织DAPK 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DAPK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对其中34例胃癌组织甲基化阳性者的DAPK蛋白表达进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DAPKmRNA和蛋白表达水
虽然炎症性肠病(IBD)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概率较低,但IBD相关性结直肠癌一直被认为是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近年来,该领域进展颇多,如确定了癌变的危险因素,癌症预防相关研究的证据日益增多.目前认为IBD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最大危险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成功的预防策略应包括对这些远期结局进行早期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化学预防,特别强调5-氨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