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
  例如教学《白杨》一课,开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师巧设的导语;一位旅客带着他的两个孩子正坐在行驶于茫茫大戈壁的列车上,他望着每隔几秒种就从窗口飞快地闪过的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么?这里面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去读书,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句子成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
  总之,我们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应着眼课堂教学,抓住课堂主阵地,还自由于学生,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锻炼思维,在乐趣中增进知识,巩固基础;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创造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实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发学生的作文的兴趣,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引发学生的写作乐趣。第一,是通过高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也是激励学生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
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于低年级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方面,对低年级儿童的语文教学做了系统分析.
作为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教两个平行班时,往往第二个班的授课效果会优于第一个班。这是由于教师在上完一个班的课后,习惯地对刚讲过的课做了简短的思考,对原本备课和授课中的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动机, 以情造文”。  【关键词】丰富习作源泉激发创作动机以情造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 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许多学生的作文, 常常缺乏真情表现。 有时只是假情假意, 语言干巴巴, 内容千遍一律。 原因是
在知识经济结构逐步构建成熟的时代将着力于开发人力资源,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极富矿藏,其核心是创新与再造。近二十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使我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着许多创造性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 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促使儿童的思维向多角度、多方位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美化外部环境渲染文化氛围  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浓郁的文
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让学生先面对问题,再解决问题,然后再分析新问题,其关键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引入方式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高中数学教材中设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等很高,而逻辑思维能力需靠后天慢慢培养外。在后天培养中除了自己努力以及家人、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必不可少。那么,小学生自己该怎么自主学
【摘要】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制度  著名的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