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虽然14岁参加革命的父亲比做小学老师的母亲工资高出数倍,但是他的收入要全部接济我没有工作的爷爷奶奶以及六个尚未成年的叔叔姑姑。尽管住在大城市,但有时候,一样会为吃饭交学费发愁。乖巧懂事的我从不敢向父母伸手要一分零花钱,更别说买哪些花花绿绿的馋人的图画书——就是那种连环画也有叫小人书的。但是我就是馋!我控制不了地馋啊!每次看见小朋友手里的小人书,我会口干舌燥,心口撞鹿,借怕别人不给,抢又没那个胆,心里像猫爪子抓得难受。
有一天,妈妈带我到袁伯家做客,那时大家都住得窄,一抬头居然看见他家书柜里满满三排小人书!我至今还记得怎样咬着嘴唇狠狠地告诉自己不准太丢人,但不管用。我一会撞翻台灯一会撒了茶水,立刻魂不守舍!袁伯有两个牛高马大的儿子,总是嚷着让我给他做干女儿。但我小时候怕生得很,打死也不肯。“我的乖乖,做我的女儿天天有大苹果吃!”“我不要苹果,把你家的小人书借我看,我就给你当女儿!”我小心翼翼地试探。袁伯乐坏了,用纸箱让慧文哥哥一口气搬了三趟,终于把小人书全运到我家。永远忘不了倚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贪婪地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的情景,初冬的阳光怜爱地拥抱着我,我觉得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圆满了,这些时光成为我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关于幸福的深刻印记。
小人书很快看完了,我就偷大我好多的哥哥的课本看,语文教材、政治教材、历史教材、地理教材什么的看得我很快能背了。但我不能停止,有阅读陪伴的日子充实而幸福,文字抚慰着我贫穷寂寞的童年,至于什么课外书倒没所谓了。有总比没有强啊!但是要千万小心,如果被哥哥捉住了,后果严重。他信奉“长兄如父”的说法,在我面前很讲究威严,不准我翻他书包。因此我经常挨打,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我一捧起书就什么都忘记了。有一次,因为偷哥哥课本书看他罚我不准吃饭,把我碗里的饭全拨给小鸡们吃,小鸡们的头一点一点地啄着米粒,我的眼泪滴答滴答地跟它们伴奏。这是我童年最悲惨的记忆之一。
女儿阿狗出生于九十年代。她绝对继承了我对课外书的热爱,而且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比方说,很冷的冬天她打着洗澡的名义进浴室了,但是半个小时你都听不到水响!如果这时你破门而入,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衣服脱了一半,人正瑟瑟发抖,眼睛却牢牢盯住放在马桶盖上的一本书。限制阅读和反限制阅读之间,母女俩常常为看课外书的事情斗智斗勇。
和丰富的书籍比起来,阿狗缺的是时间和精力。她的书多得看不完,她的痛苦是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书海的矛盾。斗转星移,我们的下一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丰衣足食。
女儿三个月就有婴儿画报看,六岁就开始童言无忌地在报纸上评价《红楼梦》。家里数千册的各类书籍是她最好的玩伴。根据孩子特点,我们给她从小制订了一个详尽的课外阅读计划,囊括儿童文学类、世界名著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类等众多中英文经典著作,我们希望孩子胸怀宽广、心地纯良、爱好广泛、知识背景深厚,课外书轻而易举帮助我们实现了心愿。
顺便说一下,女儿看的“图画书”和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小人书完全不同,英文叫“Picture book”,种类繁多,有婴儿书(Baby Books)、字母书(Alphabet Books)、数数书(Counting Books)、概念书(Concept Books),等等。孩子最喜欢的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通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媒介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每一本绘本故事书都是一件艺术品。读小人书长大的我初读这些图画书时有种“惊艳”的感觉,于温馨精美中孕伏恰到好处的深刻睿智,是一种难得一见的书籍形态,它是帮助儿童完成对世界的“爱与知”的好伙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字是静态的课外书,山川河流、风物人情是动态的课外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欧……我带着孩子走出国门看“书”去!在夏威夷沙滩捉螃蟹,在美国乡村看日落,每当老外把我们当作日本人或韩国人时,我们都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更正:“Sorry, we came from China !”
2009年7月,我和阿狗来到了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故居——英国著名的湖区,看望这位为世界儿童图画书作出杰出贡献的女作家。我把头靠在“波特”肩上的时候,神情十分恍惚,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来的太快,但我知道这绝不是在梦里。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有一天,妈妈带我到袁伯家做客,那时大家都住得窄,一抬头居然看见他家书柜里满满三排小人书!我至今还记得怎样咬着嘴唇狠狠地告诉自己不准太丢人,但不管用。我一会撞翻台灯一会撒了茶水,立刻魂不守舍!袁伯有两个牛高马大的儿子,总是嚷着让我给他做干女儿。但我小时候怕生得很,打死也不肯。“我的乖乖,做我的女儿天天有大苹果吃!”“我不要苹果,把你家的小人书借我看,我就给你当女儿!”我小心翼翼地试探。袁伯乐坏了,用纸箱让慧文哥哥一口气搬了三趟,终于把小人书全运到我家。永远忘不了倚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贪婪地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的情景,初冬的阳光怜爱地拥抱着我,我觉得此时此刻整个世界都圆满了,这些时光成为我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关于幸福的深刻印记。
小人书很快看完了,我就偷大我好多的哥哥的课本看,语文教材、政治教材、历史教材、地理教材什么的看得我很快能背了。但我不能停止,有阅读陪伴的日子充实而幸福,文字抚慰着我贫穷寂寞的童年,至于什么课外书倒没所谓了。有总比没有强啊!但是要千万小心,如果被哥哥捉住了,后果严重。他信奉“长兄如父”的说法,在我面前很讲究威严,不准我翻他书包。因此我经常挨打,不是我不小心,而是我一捧起书就什么都忘记了。有一次,因为偷哥哥课本书看他罚我不准吃饭,把我碗里的饭全拨给小鸡们吃,小鸡们的头一点一点地啄着米粒,我的眼泪滴答滴答地跟它们伴奏。这是我童年最悲惨的记忆之一。
女儿阿狗出生于九十年代。她绝对继承了我对课外书的热爱,而且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比方说,很冷的冬天她打着洗澡的名义进浴室了,但是半个小时你都听不到水响!如果这时你破门而入,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衣服脱了一半,人正瑟瑟发抖,眼睛却牢牢盯住放在马桶盖上的一本书。限制阅读和反限制阅读之间,母女俩常常为看课外书的事情斗智斗勇。
和丰富的书籍比起来,阿狗缺的是时间和精力。她的书多得看不完,她的痛苦是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书海的矛盾。斗转星移,我们的下一代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丰衣足食。
女儿三个月就有婴儿画报看,六岁就开始童言无忌地在报纸上评价《红楼梦》。家里数千册的各类书籍是她最好的玩伴。根据孩子特点,我们给她从小制订了一个详尽的课外阅读计划,囊括儿童文学类、世界名著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类等众多中英文经典著作,我们希望孩子胸怀宽广、心地纯良、爱好广泛、知识背景深厚,课外书轻而易举帮助我们实现了心愿。
顺便说一下,女儿看的“图画书”和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小人书完全不同,英文叫“Picture book”,种类繁多,有婴儿书(Baby Books)、字母书(Alphabet Books)、数数书(Counting Books)、概念书(Concept Books),等等。孩子最喜欢的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的合奏,通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媒介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每一本绘本故事书都是一件艺术品。读小人书长大的我初读这些图画书时有种“惊艳”的感觉,于温馨精美中孕伏恰到好处的深刻睿智,是一种难得一见的书籍形态,它是帮助儿童完成对世界的“爱与知”的好伙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字是静态的课外书,山川河流、风物人情是动态的课外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欧……我带着孩子走出国门看“书”去!在夏威夷沙滩捉螃蟹,在美国乡村看日落,每当老外把我们当作日本人或韩国人时,我们都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更正:“Sorry, we came from China !”
2009年7月,我和阿狗来到了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故居——英国著名的湖区,看望这位为世界儿童图画书作出杰出贡献的女作家。我把头靠在“波特”肩上的时候,神情十分恍惚,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来的太快,但我知道这绝不是在梦里。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