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发生胎儿1p31.1区拷贝数异常一家系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个连续两次发生胎儿1p31.1区拷贝数异常(微缺失和微重复各一次)的家系进行检测和分析,明确其原因,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联合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临床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同一孕妇的两次妊娠分别进行羊膜腔穿刺和绒毛膜穿刺。采用SNP-array对胎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对胎儿的双亲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联合SNP-array分析。

结果

孕妇第1次妊娠胎儿SNP-array结果为1p31.1(70 164 686~83 474 843)×1;第2次妊娠胎儿SNP-array结果为1p31.1(70 164 686~83 479 747)×3。胎儿双亲外周血SNP-array结果正常,但胎儿母亲染色体G显带结果为46,XX,inv(1)(p31.1p32.1)。

结论

胎儿母亲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可能是导致胎儿1p31.1区拷贝数连续两次异常的原因。SNP-array联合染色体G显带分析适用于同一染色体区带微缺失微重复的产前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报道1例中国人黏多糖贮积症(MPS)ⅣB型的临床特点、酶学分析、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身材矮小、多发性骨骼畸形、运动障碍的14岁男性患儿进行白细胞MPSⅣ型相关的半乳糖胺-6-硫酸盐硫酸酯酶和β-半乳糖苷酶(GLB1)的酶活性测定;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β-半乳糖苷酶基因GLB1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矮小、鸡胸、脊柱后凸,智能发育正常,无抽搐、语言能力倒退等神经系统异常;患儿
期刊
期刊
目的构建福建泉州地区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 HPA)患者的基因变异谱。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3例HPA患者的PAH、PTS、PCBD1、QDPR、SPR和GCH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结果共检出PAH基因变异52例,PTS基因变异13例,其中PAH、PTS双基因变异2例。PAH基因的高频变异包括R53H(21.69%)、R241C(18.07%)、R243Q(
目的确认1例汉族个体携带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位点的新等位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并模拟其编码蛋白的三维分子结构。方法应用DNA测序分型技术(sequencing-based typing,SBT)对1名中华骨髓库汉族捐献者的HLA-A、-B、-DRB1基因进行分型,对可疑结果采用单链测序基因分型技术直接测定基因序列,分析其与同源性最高的HLA
期刊
目的对1例婴儿癫痫和发育障碍患儿的SYNE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法进行神经系统发育疾病相关基因外显子检测。结果患儿3个月时起病,6个月时诊断为癫痫,3周岁时诊断为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基因变异分析检测到患儿SYNE1基因c.3842T>G(p.Leu1281X)无义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患儿父亲也检测出SYNE1基因c.3842T>G变异,但存在表型异质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