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有一股迷之自信?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o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hy So Silly】


  今日份的选题,源于不久前我在某视频网站看纪录片时,被乱七八糟的弹幕给惊到后,脑子里萌生的疑问。
  早年间看视频时,我是很喜欢配合弹幕一起食用的,一是大家讨论的氛围很好,二是有些善意的科普起到了长知识的作用,三是有时候出现的抖机灵或者金句真的能让人笑到头掉。
  但现如今,这个习惯改变了不少,多数时候我会有选择地开,因为无意义刷屏的弹幕太多了,有时候还会出现很多带有恶意的言论,实在影响观看体验。当然,最主要是因为,有些明明是常识性的东西,大家却能在屏幕上吵得不可开交,让人产生“这人说的明摆着是错的,到底是哪来的勇气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呢”的困惑。
  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心理学中的“达克效应”。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 Dunning和他的同事Justin Kruger通过实验发现,越是在幽默感,逻辑能力,以及文字能力等方面上有所欠缺的人,越是会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唐宁一格鲁克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它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实际上错误的结论,当事人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的行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些能力欠缺者往往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难以识别出别人的真正实力,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这种情况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遇见过,比如在视频弹幕里,非专业人士驾驶着键盘去指导记录片里的医生应该怎么做;五线谱都看不明白的人觉得钢琴大师弹的曲子非常一般,技法也就那样;家里笔墨纸砚都没有的人觉得古代某位大书法家的字不过如此。
  就是越对某个领域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的某些人,越有自信和勇气去对别人指指点点。
  不过呢,大家也别觉得这种迷之自信只存在于互联网,离自己非常遥远,说不定在某个无意识的瞬间,你也曾经犯过。
  比如说自己掌握了中英文以及方言三种语言,请问英语四六级过了吗?雅思单项小分都上8了吗?能熟练用家乡方言来读古诗吗?在简历上写自己精通PS、Word、Excel等等,其实只是擦过水印打过字拉个最基础的表格。说自己会摄影会剪辑会弹钢琴拉小提琴,结果来来回回也就一首入门级《小星星》。还有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潜水、马术等等,其实也就是在海边体验过一回,以及有教练牵着马在小场地里绕了一圈而已。
  总之,无意冒犯,但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看到这里,大家的膝盖可还好?

【Why So Serious】


  在Dunning的文章中,还提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美国脱口秀节目“Jimmy Kimmel Live”曾经在音乐节现场做过一个恶作剧,他们随机采访路人对某个乐队的看法,但实际上这个乐队根本不存在,是节目组瞎掰的。
  主持人Jimmy认为,去参加音乐节的人都以知道音乐节的流程而骄傲,哪怕他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新的内容是什么。于是节目组编了个名叫Doctor Shlomo的乐队,然后随机问路人:“你们觉得这个乐队怎么样?”被采访的人回答:“这是我最喜欢的乐队”“是的,今年超燃的。”
  对此,Dunning这样写道:“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回答非常自信,因为的确有一些线索——就好像的确有一些事实,有一些记忆,或者一些直觉模糊地飘过,确保他们的回答是有道理的。”通过一些心理上的线索,并结合一些提供的细节,人们就可以把它们编织成一个像模像样,好像真实存在的l网。
  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很早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类似的恶作剧。有人在某个网站上瞎编了一部电影,写了故事梗概,演员表等等內容,编得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完了之后自己在下面又写了篇似是而非,说了一大堆实际上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意识流影评。
  之后有趣的事情就来了,不久后,这人发现,那部瞎编的电影下面又多了不少影评,有些人说看过,觉得很不错,故事很有新意,就是逻辑不是很能自洽;有些人觉得新人演员的演技还不大行,只能算是及格分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要不是知道是瞎编的电影,我都快信了。
  也就是说,当有些人认为自己处在一个普通的谈话中,或者在网络这种虚拟的交流场合下,那些越是表现出对某个领域“精通”的受访者,越会宣称自己对那些虚构的事物十分熟悉和了解。
  所以达克效应的范畴,有时候已经不仅仅是迷之自信,而是“世上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儿,哪怕是瞎编的”。
  就感觉很神奇,也很好笑,但笑过之后呢,也会忍不住提醒自己,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万别犯这样的毛病。
  不过呢,老实说,对于像我这样的学渣来讲,承认自己无能,从来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看透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本质,躺平.jpg
  最后,还有一句话想补充,当人们在读这篇“告诉大家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迷之自信”的文章时,下意识把它拿来比照身边的人,却不曾想过要带入自己,这就是达克效应。
  以上,就是今日份的心理学话题,祝您读得开心,我是左一,下期再见。
  编辑/张春艳
其他文献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意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
摘要:高温脱毒法的原理是病毒粒子不耐高温。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脱毒温度、脱毒时间、光环境等因素的植物病毒钝化结构及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多个控制分站,各控制器之间采用ZigBee方式无线通信;工作时将需要钝化病毒的植物茎段放入钝化终端,由主控制器设置病毒钝化的参数,钝化终端执行温度、光质、时长的控制。经过野外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和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关
经典古希腊戏剧《厄勒克特拉》在年末上演后,收到过不少观众的疑问。对于这样一部如“诗”一般高度写意,具有流动性,又蕴含哲思的古希腊戏剧,当面对同一个舞台,台下观众却各有各的解读。就好像演出进行到后半场时,剧院的后台突然敞开,门框外透出的夜景与行人融为了舞台的后景。你可以说这是扩展了剧场空间,或是交织了历史与当下,又或是烘托出了复仇之夜的浓重……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瞬间的惊愕中蹦出自己的想法,但与此同时感
几场料峭秋雨过后,街上的行人纷纷换上了厚实的衣服。在物质资源丰富的今天,实用性是人们选购衣物的重要考虑因素。而在600年前的大明王朝,衣物不仅有遮体御寒之用,华丽的衣冠服饰亦承载了大明独特的文化意韵,更营造出精美绝伦的视觉享受。  时光流转,如今,我们在哪里可以感受到“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明风华呢?  2020年9月29日,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推出了“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展览精选有代
在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上,存续着众多的山东古国。这其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春秋霸主齐国,也有西周的礼仪典范鲁国,还有诸如“泗上十二诸侯”这样的中小国家。小邾国即是这众多小国中的一个,其又因与邾国的特殊关系和独特的生存之道而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8年10月12日,“大君有命 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以140余件套青铜器,通过东江惊梦、小邾遗珍、古国探秘3个展示
蔚蓝天空下的锥形火山  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东部沿海地区,亚洲东北部,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是俄罗斯最大的半岛,总面积47.23万平方公里,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其地质构造属于新生代阿尔卑斯褶皱带,地壳很不稳定,是全球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半岛上不仅火山密度高、喷发形式多样,地貌也相当复杂,既有洞穴、间歇泉、温泉,又有黑沙滩。我连续3年进入堪察加半岛拍摄,有幸见识了各种极
金色世界:德令哈  “德令哈”乃蒙古语,蒙语全称“阿里腾德令哈”,意为“金色的世界’,现已习惯简称“德令哈”。为何这个地方叫“阿里腾德令哈”——“金色的世界”?在外人眼里的“荒凉、僻静的小地方”为何起这么响亮的名字?好多人为此不解。  德令哈历史悠久。周代,西羌人就在此一带游牧。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进入柴达木立国建都(治所伏俟城),德令哈为吐谷浑辖地。唐初(663年)吐蕃势力拓展,灭吐谷浑国,德令
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知名演员联袂出演的影片《音乐家》,改编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真实经历。他在卫国战争时流离海外,在饥寒交加的境况下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救助,他们的相遇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友谊赞歌。当年,冼星海归国之路遭遇重重阻挠,他在哈萨克斯坦边境离祖国最近的地方眺望故土,那绝望憔悴的眼神让人心碎。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1940年,冼星海受国家重托,化名“黄训”远赴莫斯科为纪录片《
八花图(局部)八花图 纸本设色 29.4×333.9cm 元 钱选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元代绘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花鸟画的勃兴。当时以“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规范式”的设色花鸟画渐呈颓势,以清淡水墨写意为主的墨笔花鸟以及竹石梅兰代之而起。  元代绘画之
洛神赋图(局部)(宋人摹本) 绢本设色 27.1×572.8cm 东晋 顾恺之 故宫博物院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滚滚。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爱情,始于相遇。《郑风·野有蔓草》叙写的就是男女二人邂逅相遇的故事。有一位眉目清秀、温婉柔美的女子,出现在春野的蔓草朝露之间,男女二人就这样不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