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评估新军事革命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理论家预测,精确制导弹药、广域传感器以及计算机化的指挥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将会给未来作战样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并被称为在20世纪继飞机和坦克、核武器投入战争使用后引起作战样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第三次军事革命。之后20多年,以精确打击为代表的新军事革命的概念逐渐被世界主要大国广泛接受。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美国不再着重强调军事革命这一提法,取而代之以军事转型的概念,但其并未停止推动该领域能力的发展。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中国、法国、德国甚至伊朗等国都在加紧推进与新军事革命相关能力的发展。
  
  美国取得的进步
  
  1991年以来,美国在提高常规精确打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并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如,在1991年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共使用各类弹药约23万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占8%;而2003年进行的“伊拉克自由”行动,由于精确弹药的大量应用(约占65%),使弹药消耗总量大幅降低至2.8万枚以下。尽管如此,报告认为,美国仍然处在军事革命的早期阶段。因为美国在这20多年间进行的都是实力完全不对称的作战,对手是伊拉克陆军、基地组织或恐怖分子等,它们仅拥有少量或根本就没有与美国抗衡的精确制导武器。虽然美国在此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美军的作战样式和编制体制,更多的是提高了作战效率或效能。评估美国在新军事革命中取得的进步,应该与拥有精确打击体系的对手联系起来,应对这样的对手需要美国发展全新的武器装备与作战概念,并相应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
  
  其他国家取得的成就
  
  报告认为,近20年来美国在常规精确打击领域一直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一方面,有的国家正在发展具备远程侦察一打击一体化能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已对美国的军事优势地位构成挑战。“超视距雷达”(OTHR)能够锁定美国航母的位置,结合反舰弹道导弹,将会对美国海军舰艇在该地区的自由行动构成威胁。同时这些国家还在投资研发网络战武器、反卫星武器、防空系统、反舰武器以及潜艇和弹道导弹等。它们都能对美军在该区域的主要兵力投送模式,包括美国的海空军基地、港口以及保障它们的网络构成威胁。伊朗也正在发展类似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尽管它们在先进程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差距。但假以时日,也会对美军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地位构成相当挑战。
  另一方面,法国、瑞典、以色列、俄罗斯以及德国等国也在大量生产和出售包括精确制导火箭、炮弹、迫击炮弹在内的各种精确制导弹药,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此类武器在全球扩散,甚至会落入恐怖分子或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手中。这将促使以精确打击为代表的新军事革命进入成熟时期。届时,世界上无论大国还是小国,甚至恐怖组织,都将拥有各种类型的精确制导武器,对美军构成挑战。
  
  精确打击武器扩散产生的影响
  
  报告预测,常规精确打击武器的加速扩散致使未来作战样式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
  
  (1)美国对空间和网络电磁空间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将成为美军现有组织体制和作战概念的主要弱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的常规军事作战行动开始逐渐依赖空间系统,尤其是远程通信卫星和提供导航授时服务的GPS卫星星座。空间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促使美军在该领域长期保持高额投资,开发用于提供足够时间和空间精度的探测、识别及跟踪能力的作战网络系统。诸如“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GPS星座以及大量的照相侦察卫星等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反映了美军对空间和网络电磁空间的高度依赖。如,一架任务指挥控制中心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试验场、但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执行任务的“全球鹰”无人机,在其机载光电、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传输数据时需要占用带宽274兆字节/秒;一架MQ-9“死神”无人机传输足够精度的图像数据也需要占用6.4兆字节/秒的带宽。另外,这些无人机本身也需要GPS星座为其提供精确的导航和定位信息,这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带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美国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军事和商业通信卫星可以满足上述带宽需求。
  在针对塔利班、基地组织这样的对手时,由于它们鲜有能力干扰和破坏美国的空间系统,美国能够可靠地利用这些空间系统,但其空间和网络电磁空间的防护能力过于脆弱。如在2009年,由伊朗支持的军事人员在伊拉克利用一种名为“天空攫取者”的廉价(仅约25美元)软件,就轻易地从美国“捕食者”无人机上截获了完整的视频数据。而更强大的潜在对手,不仅提出“信息战”与“制天权”的作战概念,而且还在大力发展包括卫星干扰设备、网络攻击武器,反卫星系统以及定向能武器等各种空间和网络电磁空间对抗系统。这将给美军现有的组织体制和作战概念带来根本性挑战。
  
  (2)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的有效作战范围内,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水面舰艇生存能力将大幅下降。
  报告认为,二战之后,除苏联图22“逆火”轰炸机和“奥斯卡Ⅰ/Ⅱ”级核潜艇在冷战后期曾给美国大型水面舰艇带来短暂威胁外,很少有其他手段能给这些舰艇带来实质性威胁。但近年来,随着“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系统尤其是反舰弹道导弹的快速发展,将再次给大型水面舰艇特别是航母的生存带来实质性威胁。
  据美国国防部估计,新型反舰弹道导弹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一部分,估计拥有多种型号,可从陆、海、空各种平台上发射,其反舰型射程约1500千米,对固定目标打击时射程至少可达1750千米,从对手沿岸发射足以达到美国关岛基地,并能迫使美航母退至其舰载作战飞机不加油作战半径(现役的F/A-18E“超级大黄蜂”根据携弹量和任务的不同约为722~833千米,舰载型F-35战斗机最大约为1352千米)的距离之外。尽管美国的“宙斯盾/标准-3”可提供有限的防御能力,美国也可以通过无线电干扰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等对抗措施提高舰艇的生存能力,但从长远看,随着这种导弹数量的增加和性能的提高,将会使航母在该导弹有效射程内的生存风险不断增加。报告甚至预言,随着精确打击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母称霸海洋的时代可能会走向终结。
  
  (3)隐身平台的优势将随着传感器和防空导弹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削弱,但仍将长期存在
  报告第七章专门对隐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有观点认为随着雷达探测与跟踪技术的进步,将使美军的B-2、F-22和F-35这类隐身飞机失去在拒止空域中的生存能力。持此观点的人强调,俄罗斯的新型长波雷达已实现了全 数字化并采用了有源电扫描阵列天线,这种雷达将使“发现者”的信息获取能力超出航宇工程师们缩减飞机雷达反射截面的能力,使“发现者-隐匿者”博弈的天平向“发现者”一方倾斜。在不远的将来,地空导弹系统将能在多数时候赢得与隐身飞机的对抗,使得在拒止空域内实施作战行动的成本高到无法接受。
  但报告认为,先进探测技术的发展虽然会削弱隐身平台的优势,但基于以下原因,隐身飞机时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不会终结。①数字式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和计算处理能力的发展,既有利于“发现者”,也有利于“隐匿者”。例如,由于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F-35隐身战斗机的传感器和计算处理能力很容易进行升级,使该机能够通过在飞行中实时重新规划飞行路径来应对随遇威胁,而这一能力是F-117和B-2等第一代隐身轰炸机所不具备的。F-35不仅可用机载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对敌方防空系统进行电子攻击,还可以利用飞机上采用“数学射频存储”(DRFM)技术的电子战系统来欺骗敌方防空系统,使后者得到虚假的雷达反射截面、距离、速度及角度信息,从而提高飞机的生存能力。与F-117和B-2不同,F-22和F-35在昼间作战行动中也具备生存能力,并很可能以4机或8机编队等方式在网络化环境中作战,大大提升其突破敌防空系统、摧毁俄罗斯S-300/S-400/S-500或类似防空导弹系统的能力。
  报告认为,从F-117A隐身轰炸机1983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到现在,美空军的隐身作战飞机占机队比例仍不足8%。美国防部承诺未来将购买2443架F-35,当其最后一架于2035年交付之后,隐身作战飞机占美军作战飞机的比例将提高到大约70%。这个事实也从侧面证明,美军并不相信隐身飞机时代将会走向终结。
  
  (4)精确打击系统的扩散和“发现即摧毁”能力的发展,将深刻影响未来地面部队的兵力结构和组成
  报告指出,有观点认为,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深入推进,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消除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和混乱无序,使未来的战场变得透明,与对手的作战将变成非线性接触作战。但从美国冷战后进行的历次作战(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开始至今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开始至今的伊拉克战争)获得的实际经验看,现代战场仍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无序,与完全透明尚有很大距离。
  报告认为,随着精确打击系统的不断扩散和“发现即摧毁”能力的发展,它们将对未来地面部队的结构和组成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如果先进传感器和相关目标网络的发展使得未来战场变得更加透明,达到“支配战场态势感知”(DBA)的状态,那么重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将会在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下变得极其脆弱,未来地面部队将会朝着“轻型战斗部队”(LBF)或像“猎人勇士”那样的“远程联络巡逻”(LRCP)小分队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诸如不确定性、混乱无序等“战争迷雾”的因素仍将持续存在,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山地、城区)等相对困难的战场环境下,仍完全有保留重装甲部队的必要。美国防部取消“未来作战系统”项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防部长盖茨认为“轻型、低耗能以及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的装备未必就能完全代替具备适当重装甲防护能力的装备。总体讲,随着各种精确打击武器系统的扩散,未来地面部队需要朝小型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但这并非需要完全放弃重装甲部队。
  
  (5)传统的海外兵力投送模式,将变得异常困难且代价高昂
  长期以来,美军所拥有的常规兵力海外远程投送能力全球无可匹敌,为美军应对地区危机、发挥全球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美国能够长期拥有这种能力的前提是美国本身就拥有众多海外基地和大量驻军,可长期采用大规模海外兵力投送模式的关键在于美军能够始终获取区域制空权,拥有对敌方空域内所有目标实施攻击的能力,以及拥有利用空中优势保障地面作战以及保护战区内基地和港口安全的能力。
  但部分国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和精确打击武器的进一步扩散,将会使美军这种传统的兵力投送模式(以区域内众多基地为依托,在强大海空力量掩护下的两栖登陆或直接空中输送)发生改变。如,正在发展一体化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俄罗斯正在向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出口“俱乐部-K”巡航导弹(该导弹性能与美国的对陆攻击型“战斧”巡航导弹类似,只是射程较近,仅有250千米,弹头更轻,约400千克)。从长远看,精确打击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向一些中小国家,甚至恐怖组织扩散,它们将会拥有各种射程的精确打击武器。即使冲突开始时美军能将对手的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摧毁,但各种较近射程的精确打击武器仍将对美军远程兵力投送所依赖的前沿基地、港口构成重大威胁,使兵力投送代价高昂,难以承受。美军面临的这些挑战将会直接影响其地区危机的干预能力。因此,美军需要重新考虑其今天所严重依赖的兵力投送模式。
  


  


  


  


  

其他文献
是否必要    支持者认为,美国携带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一旦使用新的制导技术,其作战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为执行PGS任务提供近期的解决方案,可以取得明显的政治和战略优势。同时,鉴于美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极不情愿动用核武器,常规快速全球大家可以避免美国在决定回应突如其来的威胁使陷入不得不在动用核武器还是根本不作回应这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两难境地。但反对者认为,美军目前没有必要实施该
期刊
助推-滑翔式武器是一种新型组合导弹,它可以同时结合弹道导弹射程远、飞行速度快,以及飞航导弹大升阻比、高机动性的优点,能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完成对远距离目标的精确打击。  助推-滑翔式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是:助推级将弹头(滑翔级)助推到几十千米以上的高空后关机并分离;之后,弹头在大气层外惯性飞行;在到达远地点之后,滑翔飞行器下降进入大气层,依靠气动力作远距离跳跃、滑翔机动飞行,至目标上空30千
期刊
2011年2月11日,美国防部在决策备忘录中提出,在“扩展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完成研发阶段工作后退出该项目,项目产生的技术由德国和意大利自行使用。3月10日,美国防部正式决定,在2014年MEADS项目完成技术研制阶段后退出该项目。但由于退出该项目也需要美国支付数亿美元违约金,因此在国防部为该项目争取未来两个财年的国会拨款时,引起了国会内部的激烈争论。    美国退出MEADS引发争论 
期刊
对美国4.75代战斗机的思考  2005年12月美国F-22的入役代表着世界战斗机发展进入了5代机(为便于表述,本文中采用的是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最新的战斗机划代标准,此处的5代机即目前国内所称的4代机,下文中将提到的4.5代机即目前国内所称的3代半战斗机)时代。鉴于5代机在战技性能方面的巨大跨越,在5代机的阴影下,现役4代机应如何改进升级才能在未来市场以至战场上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值得各国
期刊
当我们回顾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杰作时,会惊奇地发现真正的杰作飞机不仅仅是航空技术的里程碑,还往往会对人类的历史产生影响。要是以此为标准,B-29无疑是杰作中的杰作。因为她的创造者波音公司将其视作-最重要的技术成就;她的使用者,无论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还是苏联空军或是中国空军(使用的是仿造B 29的图~4)都认为她是威力强大的进攻武器。她的对手,不管是二战时使用螺旋桨战斗机的日本飞行员,-还
期刊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大于马赫数5,现役亚声速巡航导弹打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所需时间为1个多小时,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则不超过10分钟,这在打击导弹发射架、航空母舰等高价值机动目标和时间敏感目标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巨大动能还能有效提高对加固目标(包括深埋地下目标)的打击能力。虽然从目前技术方案来看,由于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的限制,导致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射程有限,但通
期刊
防护能力纵览  总的来说,T-84M坦克还是运用综合防护/生存概念,其主要方针是:“不被发现”(避免车辆被敌军雷达、热像瞄准具或光学装置探测到);“如果被发现,避免被击中”(形成悬浮屏蔽烟幕和实施干扰,以迷惑敌军激光制导或红外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和弹药);“如果被击中,避免被击毁”(提高主被动装甲系统、三防系统及自动抑燃/抑爆系统的能力)。所以T-84M有着多层防护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本装甲  
期刊
自2002年正式提出“快速全球打击”概念以来,美国国防部先后提出一系列备选方案,但受需求、经费和技术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其方案仍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目前,美军探索的“快速全球打击”方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基于助推-滑翔式武器的方案,二是基于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方案;三是基于天基打击武器的方案;四是核弹道导弹改装常规弹头方案。  上述“快速全球打击”的各个方案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热防护问题,
期刊
为了提升台湾空军现役F-CK-1A/B“经国”(即IDF)战斗机的战技性能,台湾汉翔航空工业公司于2001年开始启动“翔升”计划,到2008年相关工作基本完成。随后汉翔公司利用“翔升”计划的成果,提出了后续的“翔展”计划,并于2010年起开始对台湾空军现役的部分F-CK-1A/B战斗机实施改进。2011年6月30日,首批6架F-CK-1A/B飞机完成改装,并在汉翔公司的沙鹿厂区举行了交机仪式。  
期刊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尽管不断变化的国家安全环境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美国在近期内不会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战争起源的多样性和战争地点的不可预知性越来越大,敌对势力可能越来越多地利用恐怖行动和游击战等非常规手段挑战美国。局部战争、地区性武装冲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是未来一段时期美国面临的主要作战样式。冷战后,美国的核武器具有绝对威慑力,但是美国战略核武器在应对局部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