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槟榔间作系统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初探①

来源 :热带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根箱试验,对胡椒/槟榔间作系统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槟榔间作系统中2种作物根系生态位有重叠现象;间作系统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导致了胡椒根系向下生长,而槟榔根系生长空间缩小;间作系统中胡椒处于竞争优势。
  关键词 胡椒 ;槟榔 ;间作 ;根系空间分布
  分类号
  复合栽培可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一直以来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1-4]。根系是间作系统中植物间养分、水分竞争的主要场所[5],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竞争能力则取决于根系的形态、生理塑性及其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格局等[6-7],因此,植物根系特征是选择合理复合系统配置的标准,适宜的作物根系特征是复合系统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8]。胡椒/槟榔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是较为理想的高效种植模式[9-10],已成为槟榔林下主要复合种植模式之一,但目前关于其间作的互作机制及优势产生的机理研究较少。胡椒和槟榔地上部彼此干扰少,且同为浅根系作物,地下部相互作用应是间作群体作用的主要方式。为此,本研究采用根箱模拟试验,初步探索了胡椒/槟榔间作系统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揭示该模式间作互作机理及其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智能大棚进行。试验点地处N18°44′、E110°11′,年平均温度约24.5℃,年降雨量约2 200 mm。供试土壤为红壤土,试验前按大田有机肥(牛肥)周年施用量,即土壤与有机肥重量比为1∶0.05,计算土壤、有机肥用量,称量粉碎后的土壤和腐熟有机肥,充分混匀后装盆使用。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采用根箱培养(图1),根箱内有效尺寸为高×宽×厚=45 cm×30 cm×3 cm。设胡椒/槟榔间作、单作胡椒、单作槟榔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双苗定植。培养期间每隔2~3 d检查土壤湿度,并用烧杯等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其他日常管理,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1.2.2 样品采集及测定
  试验前选择长势一致的胡椒、槟榔幼苗,测量株高、称量鲜重。试验后将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取样,地上部测量株高,称量鲜重;地下部取样时,将根箱内有效区域划分成150个3 cm×3 cm×3 cm的立方格,水平方向10个,垂直方向15个(图2),对每个立方格分别进行取样,标记后带回实验室,清洗后分离出胡椒、槟榔根系,用吸水纸吸干水后称量鲜重,并采用根系扫描仪分别对每格的胡椒、槟榔根系进行扫描,用WinRhizo软件对根系形态指标进行分析。
  1.2.3 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同一作物幼苗株高、鲜重存在差异,因此数据统计时采用生长量表示,即试验后数据与试验前数据的差值。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胡椒、槟榔生长量
  间作模式下胡椒、槟榔的株高和鲜重生长量均比单作低,其中间作鲜重生长量与单作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间作后胡椒的株高和鲜重生长量分别比单作低5.51%和5.19%,而槟榔的株高和鲜重生长量分别比单作低20.14%和69.35%。说明,间作对2种作物生长量均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槟榔生长量的影响更大(表1)。
  2.2 不同种植模式胡椒、槟榔根系形态
  间作后胡椒、槟榔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和总根体积均低于单作,其中,间作胡椒除总根长显著低于单作外,其余根系形态指标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而间作槟榔各项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单作,间作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和总根体积分别比单作低48.31%、44.77%、6.03%和40.50%。说明,间作对2种作物根系生长均产生一定影响,而对槟榔根系的影响更大(表2)。
  2.3 不同种植模式胡椒、槟榔根系空间分布
  2.3.1 根长密度垂直分布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单作、间作胡椒根长密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均未达显著水平。0~330 cm土层间作胡椒根长密度变化趋势与单作相近;330 cm以下土层间作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在360 cm土层处槟榔根长密度下降为零时,胡椒根长密度显著增加,根长密度相对比例从8.71%增加到14.75%,此后持续保持较高比例,依次为13.54%和12.72%。说明间作后胡椒根系向下生长以避开槟榔根系,减少种间竞争。单作、间作槟榔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间作槟榔根长密度相对比例在180 cm土层处最高,达24.18%,而单作槟榔根长密度相对比例在120 cm土层处最高,为16.72%,且同土层间作槟榔根长密度比均低于单作(图3、表3)。
  2.3.2 根长密度水平分布
  在水平空间分布上,间作胡椒根长密度集中在距胡椒植株垂直距离0~210 cm土层内,相对比例高达89.60%。而单作胡椒根长密度则集中0~180 cm土层内,相对比例达83.60%;在0~180 cm土层内间作变化趋势与单作相近,但180 cm土层以后间作根量明显高于单作,说明间作促进了胡椒根系水平生长。单作、间作槟榔根长密度均集中在距胡椒植株垂直距离270 cm以外土层内,相对比例分别高达90.80%和91.70%,而同一土层内间作根长密度比单作低。结合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间作后2种作物在距胡椒植株垂直距离180~240 cm处根系生态位重叠,而在生态位重叠区域内胡椒根长密度比单作高,槟榔根长密度比单作低(图4、表4)。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间作后胡椒、槟榔的株高和鲜重生长量,及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和总根体积等根系形态指标均低于单作,其中槟榔的株高和鲜重生长量分别比单作降低20.14%和69.35%,且各项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单作。说明胡椒/槟榔间作系统存在种间竞争,对2种作物地上部和地下根系生长都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槟榔的影响更大,即间作系统种间竞争中胡椒处于竞争优势,而槟榔处于弱势,这与杨建峰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根系空间垂直分布上,360 cm以上土层间作胡椒根长密度变化趋势与单作相近,但在360 cm土层深度处槟榔根长密度下降为零时,胡椒根长密度显著增加,此后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在根系水平空间分布上,随着距胡椒植株垂直距离的增加,间作后胡椒根量相对单作增加,但结合垂直分布来看,间作胡椒水平根量增加出现在垂直方向360 cm以下土层,即槟榔根长密度为零后。虽然间作后2种作物在距胡椒植株垂直距离180~240 cm处根系生态位重叠,但在生态位重叠区域间作胡椒根长密度高于单作,而间作槟榔根长密度低于单作。这说明胡椒/槟榔间作系统种间竞争导致了胡椒根系向下生长,而同时槟榔根系生长空间缩小,这可能是2种作物对空间养分和水分的竞争迫使胡椒根系向偏深层伸展,槟榔根系收缩,即间作后2种作物均改变各自生态位以减少重叠,从而减少种间竞争,这与其他间作的结果基本一致[11-12]。从2种作物根系空间分布变化来看,间作后槟榔根系受到的影响更大,也进一步说明胡椒/槟榔间作系统中胡椒是优势作物。
  参考文献
  [1] Li L, Sun J H, Zhang F S, et al. Wheat/ maize or wheat/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I. Yield advantage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on nutrients[J]. Field Crops Res., 2001(71):123-137.
  [2] Zhang F S, Li L. Using competitive and facilitative interactions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enhances crop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use efficiency[J]. Plant Soil, 2003, 248(1-2): 305-312.
  [3] 周晓舟,李杨瑞,杨丽涛. 甘蔗/木薯间作系统中氮素的固定与转移[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2):199-206.
  [4] 张翠玲,徐 飞,谭乐和,等. 间作模式下不同肥料对糯米香茶农艺性状和矿物质元素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1 949-1 953.
  [5] 蔡崇法,王 峰,丁树文, 等. 间作及农林复合系统中植物组分间养分竞争机理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219.
  [6] 毛 璐,曾德慧. 农林复合系统植物竞争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2):379-386.
  [7] 白昌军,虞道耿,陈志权,等. 桉树林草间作系统根层结构的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9):1 844-1 851.
  [8] Schroth G. Tree root characteristics as criteria for species selection and systems design in agroforestry[J]. Agroforestry Systems, 1995, 30(1-2):125-143.
  [9] 杨建峰,祖 超,李志刚,等. 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及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1):2 129-2 133.
  [10] 祖 超,杨建峰,李志刚,等. 胡椒园间作槟榔对胡椒光合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0-25.
  [11] 唐龙祥,马子龙,吴多扬,等. 椰园/牧草间作:牧草的适应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04,25(2):75-80.
  [12] O'Grady A P,Worledge D,Battaglia M.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fine root distributions in a young Eucalyptus globulus stand in southern Tasmani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5(13):373-383.
其他文献
摘 要 应用“3414”试验对云南山地玉米进行养分试验,研究配施不同N、P、K养分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磷>氮、钾,养分农学效率为K1>K2>P2>P1> P3>K3>N1>N2>N3;试验区域玉米最优推荐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 150 kg/hm2;K2O 42.90 kg/hm2。  关键词 “3414”试验 ;玉米 ;推荐施肥
期刊
摘 要 运用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PC-GC/M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菠菜样品中55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盐析、PSA净化后,使用GPC-G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组分分离良好,在0.025、0.05及0.10 mg/kg 3个添加水平,55种农药的回收率在81.3%~106.2%,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3%;在0.01~0.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
期刊
摘 要 采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抑制进行试验,并对施药烟草产品进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良好,品质与空白对照(打顶不抹杈)相比,其观测指标有相应地提高或改善,与巴斯夫生产的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除芽通)效果相当,并且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 ;烟草 ;药效试验  分类号 S572  Abstract The
期刊
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 木霉菌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能力,因而成为开发土传根部病害生防菌的首选之一。利用对峙培养法,测定8个木霉菌菌株对3个橡胶树红根病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并对筛选出来的木霉菌进行相互间的对峙培养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木霉菌对3个红根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所选出的6个木霉菌之间尽管多数可以共存,但存在空间和营养竞争
期刊
摘 要 以火焰兰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侧芽萌发和生根壮苗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添加剂对火焰兰生长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mg/L,培养40 d,后诱导率可达97.95%;添加活性炭0.3 g/L可有效抑制侧芽诱导过程中的褐化现象,褐化率仅为13.17%;1/2 MS+6-BA 0.2 mg
期刊
摘 要 实蝇(fruit fly)是水果和蔬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本文对我国南方(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实蝇种类、分布范围、寄主(诱剂)进行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华南地区采集(诱捕)的实蝇已达18属97种,其中海南21种,广东15种,广西30种,云南59种。同时,就主要实蝇在我国的分布特征及实蝇科昆虫的鉴定和分类上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实蝇 ;南
期刊
摘 要 综述天然橡胶生产的风险属性,介绍国内外应对天然橡胶价格低迷的生产技术措施,推荐一种全周期间作模式,同时探讨应对胶价低迷的生产技术对策。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胶价 ;生产技术 ;应对措施  分类号 S794.1  Discussion on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eriod of Rubber Price
期刊
摘 要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
期刊
摘 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台农、紫花、凯特3个品种芒果为实验材料,探究套袋对芒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β-胡萝卜素等4个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台农、紫花、凯特3种芒果果肉中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10%和18%;果肉中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了19.4%、23.4%和28%;可溶性固形物有显著性差异,套袋处理的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组;台农和紫花2种芒果
期刊
摘 要 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地域分布3个方面对巴西橡胶树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分析,并从时间、研究领域、申请人类型3方面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情况再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以及中国专利申请量虽波动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发明专利的国内申请人主要为科研单位且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国外申请人主要为企业且集中在植物保护领域。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