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BMW中国文化之旅举办的第七个年头,将“非遗”保护的知识与深远意义传达于大众已经成了它的最大目的。围绕着全新的主题“物华灵秀,古今相承的精神家园”,我们与BMW一起在江西省内展开全新的探访,去寻找那些即将失落的文化与技艺
2007年BMW正式发起了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这是一个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传保护意识与关注的典范活动。在经历了“溯源丝绸之路”、“品鉴京杭逸韵”、“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探华夏之源,传承千年的精神家园”、“探四方节令,恒悦古今的精神家园”等一系列主题探访活动后,BMW选择了一个历代名家巨擘且富有悠久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地——江西,开启了今年的文化之旅。以滕王阁为起点,由30余辆BMW组成的壮观车队兵分两路,以北“物华”南“灵秀”为主题,分别展开探宝之旅。
根据分配,笔者被安排在手工技艺和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北线。车队沿鄱阳湖向北行进,途径星子、湖口、婺源、景德镇等地。古韵犹存的老旧建筑以及绿色葱郁的田园风景,不断陶冶着我们视线,也让我从喧嚣的大都市中寻到了片刻的安宁。不过本着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探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在游览上浪费篇幅,主要讲述那些让我印象深刻并且面临着失传的物质与文化记忆吧。
戏曲的记忆——湖口青阳腔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处于安徽、湖北、江西的三省交界处,这里曾是历史上的繁华之地,文人荟萃,戏曲盛行。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找寻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地特色戏曲文艺——湖口青阳腔。说到青阳腔的起源,要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在那一时期江西戈阳腔流入青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与民间小曲,形成了青阳腔。这一特殊的戏曲,目前主要存留在青阳县以及湖口县等少数地区。因为青阳腔没有像昆曲或京剧那样高的知名度,再加上主要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你可以想象到它的前途并不乐观。比较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对于青阳腔的文献资料在日本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图书馆里,都有大批珍藏保存,而在其诞生地,这些珍贵的文化珍宝却鲜有记载且面临着失传,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悲哀。
在古老的戏楼上,湖口青阳腔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论荣等人为我们做出了相当精彩的表演,让我们能够直面这一国家级瑰宝。就着他们的演出,我这里也对青阳腔做个简单介绍。青阳腔的伴奏乐器一般只用大鼓、大铙、大锣等,比较简单,而在演员的选择上,与我们熟知的京剧不同,全部都是由女性演员来演绎,所有男性角色也有女演员来反串。演唱则采用独唱与帮腔结合,一唱众和的方法。除了特色的唱腔,舞台上还有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之类的武戏,表现力甚强。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大小剧目有94个,我们欣赏的是《长坂坡》、《连环记·凤仪
亭》等经典选段。
手工艺的记忆——甲路纸伞工艺
提到油纸伞,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都很常见。正是应着“甲路纸伞甲天下”,我们来到历史悠久甲路村。相传宋代丞相马迁鸢将一把油纸伞带来甲路村,从此甲路人便对纸伞工艺不断改进,将制伞工艺世代相传。不过现代工业对油纸伞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工艺复杂、原料价格过高,让油纸伞很快被淘汰。大批的制伞作坊关闭让甲路村的制伞工艺几近失传。我们不得不说传承人戴根胜为了挽救这项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努力下,甲路村成立了甲路纸伞场,并将制伞工艺不断改进,我们才能有幸参观今天的手工制伞全过程。
纯手工制作的甲路纸伞选择上等竹木、优质丝绸、皮纸、桐油、柿油等材料。主要工序为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工序将近三十道。现在甲路纸伞,因其精美的花鸟、仕女、风景等图案,以及古朴别致的造型,已经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文化风俗的记忆——婺源抬阁
除了甲路纸伞的古老制作工艺,在甲路村还有一项特殊的文化风俗值得一说,这就是被列入到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婺源抬阁,也叫做甲路抬阁。简单来讲甲路抬阁可以算是一种当地节日庆祝的嘉年华演出,是婺源的民间绝活。抬阁活动是以古典戏剧为原本,由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站立在四方形阁子上,由人抬着行走进行游街表演。每逢节日,一座座抬阁会走村过市,并伴随着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经过各家门口以及店铺门口时都会提前燃起鞭炮,以求来年平安吉祥。
据当地人讲,抬阁活动曾经是迎神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宗族之间相互炫耀门第的手段,因此会由有经验的当地长者主持。不过现在随着宗族的没落与衰败,大型的抬阁巡游活动已经非常少见,几乎快要被湮灭,如果不是这次跟随BMW车队一起来探访,是看不到这种大型抬阁巡游的。我们抵达的时间比预计要晚,准备为我们表演的小朋友们已经穿着厚重的戏服立在抬阁上等了很久,尤其当天气温闷热难耐,一些参加表演的孩子都晒哭了,让我们感到非常过意不去。在此,特别要对甲路村淳朴的村民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
四天的行程不算多,一路上跟随BMW的车队探访到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不得不说BMW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除了企业的参与,在这方面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不要在发展工业文明的时候忘记我们的传承,我们的历史,对于这些珍贵的记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追悔莫及。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公司能够像BMW一样,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明有更多的崇敬和了解。
2007年BMW正式发起了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这是一个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传保护意识与关注的典范活动。在经历了“溯源丝绸之路”、“品鉴京杭逸韵”、“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探华夏之源,传承千年的精神家园”、“探四方节令,恒悦古今的精神家园”等一系列主题探访活动后,BMW选择了一个历代名家巨擘且富有悠久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地——江西,开启了今年的文化之旅。以滕王阁为起点,由30余辆BMW组成的壮观车队兵分两路,以北“物华”南“灵秀”为主题,分别展开探宝之旅。
根据分配,笔者被安排在手工技艺和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北线。车队沿鄱阳湖向北行进,途径星子、湖口、婺源、景德镇等地。古韵犹存的老旧建筑以及绿色葱郁的田园风景,不断陶冶着我们视线,也让我从喧嚣的大都市中寻到了片刻的安宁。不过本着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探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在游览上浪费篇幅,主要讲述那些让我印象深刻并且面临着失传的物质与文化记忆吧。
戏曲的记忆——湖口青阳腔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处于安徽、湖北、江西的三省交界处,这里曾是历史上的繁华之地,文人荟萃,戏曲盛行。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找寻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地特色戏曲文艺——湖口青阳腔。说到青阳腔的起源,要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在那一时期江西戈阳腔流入青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与民间小曲,形成了青阳腔。这一特殊的戏曲,目前主要存留在青阳县以及湖口县等少数地区。因为青阳腔没有像昆曲或京剧那样高的知名度,再加上主要的传承人年事已高,你可以想象到它的前途并不乐观。比较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对于青阳腔的文献资料在日本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图书馆里,都有大批珍藏保存,而在其诞生地,这些珍贵的文化珍宝却鲜有记载且面临着失传,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大悲哀。
在古老的戏楼上,湖口青阳腔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论荣等人为我们做出了相当精彩的表演,让我们能够直面这一国家级瑰宝。就着他们的演出,我这里也对青阳腔做个简单介绍。青阳腔的伴奏乐器一般只用大鼓、大铙、大锣等,比较简单,而在演员的选择上,与我们熟知的京剧不同,全部都是由女性演员来演绎,所有男性角色也有女演员来反串。演唱则采用独唱与帮腔结合,一唱众和的方法。除了特色的唱腔,舞台上还有窜刀门、盘吊杆、翻高台之类的武戏,表现力甚强。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大小剧目有94个,我们欣赏的是《长坂坡》、《连环记·凤仪
亭》等经典选段。
手工艺的记忆——甲路纸伞工艺
提到油纸伞,估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都很常见。正是应着“甲路纸伞甲天下”,我们来到历史悠久甲路村。相传宋代丞相马迁鸢将一把油纸伞带来甲路村,从此甲路人便对纸伞工艺不断改进,将制伞工艺世代相传。不过现代工业对油纸伞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工艺复杂、原料价格过高,让油纸伞很快被淘汰。大批的制伞作坊关闭让甲路村的制伞工艺几近失传。我们不得不说传承人戴根胜为了挽救这项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的努力下,甲路村成立了甲路纸伞场,并将制伞工艺不断改进,我们才能有幸参观今天的手工制伞全过程。
纯手工制作的甲路纸伞选择上等竹木、优质丝绸、皮纸、桐油、柿油等材料。主要工序为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工序将近三十道。现在甲路纸伞,因其精美的花鸟、仕女、风景等图案,以及古朴别致的造型,已经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文化风俗的记忆——婺源抬阁
除了甲路纸伞的古老制作工艺,在甲路村还有一项特殊的文化风俗值得一说,这就是被列入到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婺源抬阁,也叫做甲路抬阁。简单来讲甲路抬阁可以算是一种当地节日庆祝的嘉年华演出,是婺源的民间绝活。抬阁活动是以古典戏剧为原本,由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站立在四方形阁子上,由人抬着行走进行游街表演。每逢节日,一座座抬阁会走村过市,并伴随着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经过各家门口以及店铺门口时都会提前燃起鞭炮,以求来年平安吉祥。
据当地人讲,抬阁活动曾经是迎神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宗族之间相互炫耀门第的手段,因此会由有经验的当地长者主持。不过现在随着宗族的没落与衰败,大型的抬阁巡游活动已经非常少见,几乎快要被湮灭,如果不是这次跟随BMW车队一起来探访,是看不到这种大型抬阁巡游的。我们抵达的时间比预计要晚,准备为我们表演的小朋友们已经穿着厚重的戏服立在抬阁上等了很久,尤其当天气温闷热难耐,一些参加表演的孩子都晒哭了,让我们感到非常过意不去。在此,特别要对甲路村淳朴的村民们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
四天的行程不算多,一路上跟随BMW的车队探访到不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家外资企业,不得不说BMW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除了企业的参与,在这方面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不要在发展工业文明的时候忘记我们的传承,我们的历史,对于这些珍贵的记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追悔莫及。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公司能够像BMW一样,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明有更多的崇敬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