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里的思念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黄昏,风雨乍起,敲打着竹篱瓦舍。窗外的芭蕉沙沙作响,不觉间,我忆起那段芭蕉贯穿的童年。
  从我记事起,我一直寄居在外婆家,陪伴我的,除了外婆,还有那枝叶披离的芭蕉。
  从小,我的体质就比同龄人弱,一年到头常常感冒发烧。记忆里,在多少个雨夜,烧得神志不清的我,静静地趴在外婆硬硬的硌人的背脊上,看着外婆一步步穿过路边的芭蕉林,走到二三里外的诊所。那时的我瘦瘦的、小小的,体重却也不轻。外婆的喘气声越来越重,脚步却丝毫没有减缓。那时的夜格外的黑,手电筒格外的亮,打在腿上的雨也格外的凉,此后,我常常梦到夜雨里的芭蕉。
  都说寄人篱下,大多小心谨慎,外婆却将我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子。每天放学后,我总是迅速地将书包甩进院子里,饭也不吃地往外跑,呼朋引伴地奔向村口的小溪。小溪弯弯的、浅浅的,偶尔能看到一两片斑驳的光影,头上舒卷的绿蜡挡住了晴光如泼,是芭蕉呀!我们脱掉鞋踩进清凉的溪水中,捉鱼掏蟹间不忘嬉戏打闹。当我带着“战利品”凯旋归来时,就会在门口碰到刚从农田里回来的外婆。
  “吃饭了没?一个女孩子家天天往外跑,老是不着家。”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泥巴的裤角,又看看外婆责备的眼神,调皮地吐了舌头,飞快地跑开。那时的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剪开废弃的塑料瓶,将我的“宝贝”养在其中,置于院子的一角。哪怕它们最后还是“死走逃亡”,我仍乐此不疲。
  在众多孙子、孙女中,外婆很是偏爱我,每次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第一个想到我。外婆曾住过一次院,临走时她看出了我的恐慌,哽咽地安慰着我:“没关系,你先到你六婆婆家里住一段时间。”虽然外婆的病很快康复,但我永远记得外婆那时苍白的脸色。
  鸟儿总是要归林的,我的个子越长越高,外婆的背越来越弯,妈妈出于对我学业的考虑,把我接回了湖南。然而我最怀念的,依然是童年的那座小屋,那丛芭蕉,那个老人,那份偏爱,那带着花香和甜味的清风,那碗拌着盐的玉米粥……
  家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大人告诉我,是我的户籍所在地。可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儿?”我总会下意识地想到我生活了六七年的广西,但说出口的,还是被母亲无数次纠正过的答案:“湖南。”
  窗外的雨停了,宽绿的芭蕉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又恢复了以往矜持淡漠的神情。我从回忆中走出,心中思念倍增,忍不住给远方心心念念的她发去一个问候:“外婆,我想你了。”
  ‖湖南省隆回縣第二中学‖指导教师:刘剑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在古诗词里,芭蕉常常与忧愁,特别是离别之愁相关联。本文的作者也是借助芭蕉这一意象,抒发自己对外婆的怀念,和对童年的怀念。
  儿时,年幼的作者体质弱,每次发烧,瘦弱的外婆就顾不上外面在下雨,一把背起她,穿过一片芭蕉林,走到二三里外的诊所。雨夜,烧得神志不清的作者只听到雨打芭蕉声,还有外婆粗重的喘气声。在外婆的偏爱与照料下,作者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在那个广西的小小院子里,她日日闻着院子里的花香和甜甜的清风,喝着拌着盐的玉米粥,捉鱼掏蟹,嬉戏打闹,好不快活。然而,鸟儿总是要归林的,随着作者的个子越长越高,外婆的背越来越弯,妈妈出于对学业的考虑,把作者接回了湖南。然而,不论身处何方,作者心里的故乡依然是广西的那个小屋,因为那里有她最爱的外婆,有她最美的回忆。
  【适用文题】最美的回忆;故乡;思念……(鸣燕)
其他文献
斜阳浅照,晚风吹拂。老人站在一棵沙棘树翠绿的阴影里,余晖勾勒出他的身影,坚毅寥廓,正像一棵沙棘树。  秋风,凶猛似虎的秋风,席卷了广阔的黄土地,夹杂着粗糙的砂砾,刀子一般向人袭来。这是甘肃的秋。站在平旷的黄沙之上,向远空望去,天边扬起漫漫飞尘。  驱车前行,远远地望见瀚海平沙的尽头,升腾起一片绿色的云。近了,近了,那是……一片沙棘林!护林员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身穿褪色的褐色外衣,头戴宽松的帽子,
小时候老家还是原貌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老家的菜园。每每爷爷奶奶去剜菜时,我都非常愿意跟着去。那时的菜园,我最喜欢里面的一颗大石头和放在园角一口四周长满野草的破缸。那时菜园分为两级,那块石头是作为台阶放在两级交界处,尽管上下不是很高,但那块石头的存在仍给小小的菜园带来了生机。  至于那口倒放在园角的破缸,我至今没弄明白它的用途,只记得那时喜欢站在缸上俯视四周的田野——那时我家的菜园是最高的。我还
余秀华,一个出生时便因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的不幸之人,一个走路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的普通农民,一个高中毕业辍学就被安排一门不幸婚事却又敢于离婚的中年女性,一个身残病弱、困在村庄却又渴望自由美好、追求灵魂丰盈的网络诗人,种种矛盾在她身上得到极致的体现。一如余秀华自己说:“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还好,有诗歌一直在陪伴她,充当她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时的一根拐杖。  她
我欲做一朵秋日之花,在凄清中绽放。来年春日以笑代之,不与其他花朵争艳,却美在灵魂。  ——题记  秋日里,静邀我参加绘画大赛,静是我的绘画老师,认识她已有7个年头。乘著金风送爽,我欣然答应,做起了准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画菊花,可这美好秋景,人人都画菊花,没有过人的艺术水准,怎能脱颖而出呢?我纠结不已。  走到窗边,向外眺望,秋日的鸟鸣果真不如春天那般富有活力。秋叶开始凋落了,对生命的叹息在脑中
中药房中混杂着、散发着各类药草味道,药炉子咕噜咕噜地冒着泡,那香味便由着蒲扇一齐带出。大多的中药味苦,但對于我而言却是独一份的甜,可谓甲之蜜糖。  作为自小出入中药房的我,喝惯了各类药草,虽不知其名,却也能解其味。  药房中取药的、看病的人来来往往。中医用那手指搭在病人脉上,来回地按动着,借此来倾听脉搏。来药房的多半是熟客,人通常不会太多,听完医生的诊断,便会一句又一句和医生聊起家常来。充斥着药草
他是国家安全部最后一位红军战士,他是隐蔽战线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他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战斗在敌我斗争的最前沿,他曾多次誓死守护党中央核心密码,忠诚无悔、隐姓埋名八十余载。  2019年11月27日,孫彪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鲜红的党旗覆盖着这位102岁的老人。“爬雪山过草地以苦为荣跟党走,经骇浪历硝烟出生入死屡建功”,挽幛黑底白字,为孙彪老人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写下注解。  不到
王澍是一位才华过人却又不守规矩的建筑师。本科时,他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从齐康教授。当时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他口出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算一个,我导师齐康算半个。”大二时,他大放厥词,扬言已经没有老师能教他了,老师所教的实在太保守陈旧。从此,王澍开始自学。  王澍写了一篇批判性文章,从他的导师一直批到梁思成,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师一个都没放过。后来,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变成了他的毕业论文
“这次考试不太理想哦——”母亲下班回来,跟在我身后,看我困难地打开家里咯吱响的门。  我一阵沉默,低着头走进客厅。  “这次……排名好像掉得有点多?”母亲放下包,换上拖鞋,走进厨房,麻利地择着一袋青菜。即使没有抬头,我也能感受到她不时投来的目光。  我坐在椅子上,蔫蔫地垂下头,慢吞吞地拿出新布置的暑假作业,仍是一言不发。  母亲像是没察觉到似的,自顾自地继续说:“那什么——我之前跟你说的,让你把爸
入室即见沉香,满堂犹存余芳。以今者之心,窥古来之兴,像沉香一样生活。  人世间,总有一两刻的迷惘,而遇见后则明朗。曾于以木为材的山林独行,此间以沉香著称,但不易辨别。彼时心绪交错:人活着终将死去,为何又要走这一世?不解则惑,当时正值初夏,林间草木香盛行,独属于木本植物的韵味漫在空气中。空山新雨后,空气是甜的,我的心却依然沉郁。  忽而,脚尖抵到一节木,翻倒在地上,独自躺在林间,其树皮皆脱落腐烂,班
李白说过“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音乐——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在我们多彩的生活中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创造了生活中的美好。  小時候的我对钢琴的声音情有独钟,它有小溪般的轻快活泼,更有大海般的波涛汹涌,令我陶醉不已,于是踏上了我的钢琴之旅。起初还算顺利,但到后来,我与钢琴的友谊小船一度翻了。我开始讨厌钢琴,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一次,我一气之下准备搬走钢琴,搬到门口时,心底的不舍之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