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可感受中长链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增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靶点分子.FFAR4表达于脂肪组织,通过参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蓄积以及改变脂肪细胞能量代谢在机体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FFAR4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脂肪细胞作用的关键因素.脂肪细胞脂质蓄积程度、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均可调节脂肪细胞FFAR4的表达水平.但脂肪细胞FFAR4表达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FFAR4在
【机 构】
: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西安71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离脂肪酸受体4(FFAR4)可感受中长链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增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靶点分子.FFAR4表达于脂肪组织,通过参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蓄积以及改变脂肪细胞能量代谢在机体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FFAR4的表达水平是影响脂肪细胞作用的关键因素.脂肪细胞脂质蓄积程度、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均可调节脂肪细胞FFAR4的表达水平.但脂肪细胞FFAR4表达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FFAR4在脂肪细胞中的作用对于探寻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新候选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B3(CVB3)最常见.内质网在多种因素(病毒感染等)的作用下,导致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中聚集,产生内质网应激(ERS).ERS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诱导细胞死亡,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可通过细胞凋亡、自噬、焦亡和铁死亡等方式促进细胞死亡,从而在VM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抑制ERS的发生减轻细胞凋亡、自噬、焦亡和铁死亡,降低VMC发病率.未来通过干扰CVB3诱导ERS的信号通路,可能能为VMC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核苷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术后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是最有效降低HCC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及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在HBV相关性HCC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加,NAs作为抗HBV治疗中的一线治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HBV相关性HCC的辅助治疗,并已成为HCC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随着对NAs在HBV相关性HCC治疗过程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NAs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将显著改善HBV相关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可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在符合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时,其治疗主要以内镜治疗为主.而不符合上述适应证的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则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虽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较高,但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表现为胃癌晚期.因此,改善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治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故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前瞻性研究证实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进展期胃癌的相关治疗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血栓形成主要通过血小板激活及凝血级联反应完成.而氧化应激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及凝血级联反应,故氧化应激参与了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利于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其可能的机制为地中海饮食模式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进而对心血管形成保护作用,这可能与这些营养物质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对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后期康复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