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到底教什么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阅读教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的终极追求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师生应该是共思、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分清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阅读积累与沉淀和阅读思考与运用。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层次 积累 思考
  1.阅读的层次
  查尔斯·范多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最高层次的阅读包括所有阅读层次,超过了所有层次,也是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根据对中学生的不全面观察,大部分学生停留在第二层次的阅读水平上,他们在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候,知道文章在讲什么,也能从文章中获取表面信息。但是仅仅停留在二阶段的阅读是不够的,以最狭隘的考高阅读为目标,仅仅明白文章表面讲了什么,是完全不足以做好阅读题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达到分析阅读的阅读层次,当然对于部分有悟性的学生达到主题阅读是最好的。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而定,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积累不够,无法了解字词意思,更无法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和作者想要读者了解的思想。掌握学情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2.阅读的积累与沉淀
  一些老师苦恼现在的学生积累少,语文课上起来很吃力,学生一问三不知,知识面越来越窄,没法产生共鸣,这种节奏不对的教与学,只会徒增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使得教与学事倍功半。学生缺少阅读积累,对其语文素养的培养无益。
  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积累变得至关重要。量变引起质变。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破。“厚积薄发,广见博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文章样式、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作者有心灵的接触和智慧的碰撞。那么,在学生紧张而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让学生有效实现阅读积累,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的精讲细讲方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
  一方面,教师重视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改要求,筛选课本,重组材料,在每个单元中精选一两篇精讲或者引导学生阅读。目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积累。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相互讨论,乐于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另一方面,学生组织互助合作小组,学生相互学习和督促课后阅读和交流,“头脑风暴”或“动态生成”阅读心得和学习收获。大量的阅读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规定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检查,切实帮助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强化学习效果。
  这里着重提到背诵。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不能像数理化一样,简单地教授规则、概念、做题技巧。语文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背诵是有效的积累方式。背诵时,不断重复阅读,不可否认,当时肯定存在不懂的地方,但是人脑就一个很神奇的系统,它像牛的胃一样,会不断咀嚼装进去的东西。“在一个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刻,面对着书本上一连串的符号,他会觉得毫无意义。但过不了多久——可能只是两三周之后——他却明白了这些符号的意义。不论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花了超过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奇迹,还是没有能真的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其是人类所表现出的最惊人的聪明技巧”。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不是存在有意识背诵,那么很少有学生会不厌其烦地不断重复记忆。
  3.阅读的思考与运用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这里强调的是思维——阅读的思维。阅读虽然是感性的,但阅读思维是理性的。阅读课上,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点,也不及教会学生阅读思维好。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从遗忘中留下来的是形成的阅读思维、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力。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才是最重要和紧迫的。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活动,需要身心投入的一种活动,要想学生读得好,老师必须采取行动,培养阅读思维,帮助学生成为主动、自我要求高的读者。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思维。所谓阅读思维,就是根据阅读的规则,不断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阅读规则。这样不断重复,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所谓艺术和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且能依照规则运作的人,养成习惯,除了不断运作练习外,别无他法。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就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①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论什么;②作者怎么提出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③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是只提供了讯息还是有更深的启示和建议。任何一种超出简单阅读层次的阅读,都要求读者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量找出答案。这种一问一答、自问自答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规则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如何精准和准确地回答问题,训练学生阅读的原则,培养学生能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这种自我问答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过程。理解力说得简单点,就是比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也就是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收获,它是一个虚的东西,不能用量考核,也不能速成。学生的理解力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然,不同学生的智力、知识积累、用心程度等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层次,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会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见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是切实有效的行动。
  阅读与写作是相生相息的两面。朱自清认为“文脉”和“语脉”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他认为阅读教学担负三重任务:“一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学生从阅读中学会作者的写作骨架,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想方设法地将骨架“隐藏”起来,或者用艺术的手法往骨架上添加血肉。这些都是从阅读中学,将会运用到下次阅读中。“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读与写相生相息。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论是在字词的锤炼、想象力的展开,还是在人物性格的完整度上,都会比没有阅读过的学生来得丰富。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义等译.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叶绍钧,朱自清.国文教学·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充满愤怒的电影,愤怒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中无处不在的暴力镜头,以及镜头背后透出的混合着痛快与无助的感受。除了展现视觉层面的暴力场景之外,导演还在电影中融入了对暴力的诸多反思,并抛出一系列问题:我们是谁?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该如何生存?文章分析了《搏击俱乐部》中暴力元素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搏击俱乐部》 暴力元素 审美意蕴  一、电影中的暴力的发展轨迹  (一)暴
目的:研究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通过调节肾脏的血管紧张素II-2型受体(AT2-R)对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氯沙坦对WKY大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细胞)Na~+-K~+-ATP酶活性和AT2-R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用Goldblatt方法复制2肾1夹实验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
摘 要: 日本自古以“和”字为国名、以“和”为贵。本文就“和”基调文化在日本对于“和”的认识和求“和”方式、日本社会和日本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要点、日本特有的“暧昧”文化等相关层面上的体现进行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和”基调文化 人际关系暧昧 以心传心  据日本作家井沢元彦讲,“和”字的读音为「わ」,本来只是「環」或「輪」的意思,是表示“環濠集落(堀をめぐらした集落)(环周挖沟渠护城河围建起的村
摘 要: 演出场地的使用和管理关键在于制度和人才。本文对三种不同性质的演出场地的使用和管理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在总结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使用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演出场地 公领域场地 私领域部分 行政法人化  文艺演出场地的使用与管理对演出效果及节目整体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对于演出场地而言,从经费来源上存在三种形式:一是公领域,二是私领域,三是行政法人化的管理模式。这三种形式
摘 要: 语言文字规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本地区出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语音、语调、书写等方面的不规范现象,旨在为中国走向世界呼吁人们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奠基。  关键词: 语言文字 规范化 标准化  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可在大学里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口音,尤其进行标准的普通话培训之后,才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  想想那些蹩脚的语音,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大鹅”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