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使得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必须非常严格。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及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有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的时候,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但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远远不如国外的一些建筑企业,而一些所谓的建筑项目管理现在还保留在简单的模仿水平上。在管理的方法上,我们可以去模仿国外建筑企业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领会和研究同外项目管理的精华所在,在实施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科学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课题。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率地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最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工程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具体体现为:以行政经济手段和强制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违背了现在工程建筑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大大的降低。
2.2材料供应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
在材料供应上突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急需的材料被大量同积,而急需的材料往往因为资金的原因不能及时进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材料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储计划没有纳入进度计划体系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和使用部位落实得不够具体。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往往采取大批量进货的方式,这样一来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又会很容易造成材料损失和二次倒运。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变化时候,材料供应计划难以得到相应的调整.造成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涌人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安全意识比较低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造成的伤亡人数在各大行业中排进第一,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矿业,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是频频的在发生.并没有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上至企业的老板,下至工地的农民工,往往都忽视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这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安全意识淡薄,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一些企业的老板对于安全管理这项工作不肯投入,对用于安全生产的必备器材、设备等是能省则省、能拖则拖.而安全管理工作又不到位,许多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普遍偏低,又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学习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2.4质量控制不严
我国建筑工程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情况下。施工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但是,现在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以及国家市场上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仍然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有一些重大工程质量问题事故仍然频频被媒体曝光,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处理,在许许多多的建筑工程中依然屡见不鲜。目前建材市场的产品质量优劣不齐,“三无产品”依然在充斥着市场.而部分承包商依然抱着“偷工减料”的态度来谋取更大的利润。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3.1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主要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非常成功的管理模式,在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还要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经济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手段。
3.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须建立质量保障责任制,要求施工单位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及时在交工后,如果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相关负责人无论在职与否都必须担负起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鼓励用户对建筑工程提出建议,使施工队伍能够总结、归纳经验教训,并应用在未来的工程中,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队伍还可以开展QC小组负责解决质量问题,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质量。
3.3加强验收工作的频率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专职质检员检、交接检,并且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检验,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都须处在严格的监控中。对于隐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不存在质量隐患。质检人员应该做到随时跟踪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对于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坚决予以否认,绝不可以姑息。末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后果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3.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工作人员息息相关。为了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政治素养高的建设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施工单位须培训每一位参加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敢于实践的勇气,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能够很快的吸收新鲜的事物,提升团队的综合指数。管理人员也不应该局限在验收、监管等狭窄的空间中,而是应该全面的参与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去,尝试指挥全盘的工作。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工程便没有使用价值,除了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外,更浪费社会资源。虽然在质量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建筑從业人员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问题,加以强制的管理,许多质量问题都可以得以避免。将出台的法律法规与实际的质量控制相结合,通过法律的规范,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春蕾.建设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J].煤炭技术,2011(9).
[2]吴继平,毛秦.浅谈如何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有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的时候,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但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远远不如国外的一些建筑企业,而一些所谓的建筑项目管理现在还保留在简单的模仿水平上。在管理的方法上,我们可以去模仿国外建筑企业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领会和研究同外项目管理的精华所在,在实施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科学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的课题。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率地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最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工程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具体体现为:以行政经济手段和强制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违背了现在工程建筑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大大的降低。
2.2材料供应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
在材料供应上突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急需的材料被大量同积,而急需的材料往往因为资金的原因不能及时进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材料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储计划没有纳入进度计划体系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和使用部位落实得不够具体。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往往采取大批量进货的方式,这样一来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又会很容易造成材料损失和二次倒运。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变化时候,材料供应计划难以得到相应的调整.造成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涌人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安全意识比较低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造成的伤亡人数在各大行业中排进第一,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矿业,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是频频的在发生.并没有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上至企业的老板,下至工地的农民工,往往都忽视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这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安全意识淡薄,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一些企业的老板对于安全管理这项工作不肯投入,对用于安全生产的必备器材、设备等是能省则省、能拖则拖.而安全管理工作又不到位,许多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普遍偏低,又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学习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2.4质量控制不严
我国建筑工程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情况下。施工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但是,现在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以及国家市场上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仍然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有一些重大工程质量问题事故仍然频频被媒体曝光,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处理,在许许多多的建筑工程中依然屡见不鲜。目前建材市场的产品质量优劣不齐,“三无产品”依然在充斥着市场.而部分承包商依然抱着“偷工减料”的态度来谋取更大的利润。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3.1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主要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非常成功的管理模式,在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还要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经济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手段。
3.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须建立质量保障责任制,要求施工单位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及时在交工后,如果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相关负责人无论在职与否都必须担负起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鼓励用户对建筑工程提出建议,使施工队伍能够总结、归纳经验教训,并应用在未来的工程中,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队伍还可以开展QC小组负责解决质量问题,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质量。
3.3加强验收工作的频率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专职质检员检、交接检,并且要经过监理人员的检验,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都须处在严格的监控中。对于隐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不存在质量隐患。质检人员应该做到随时跟踪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对于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坚决予以否认,绝不可以姑息。末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后果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3.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工作人员息息相关。为了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政治素养高的建设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施工单位须培训每一位参加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敢于实践的勇气,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能够很快的吸收新鲜的事物,提升团队的综合指数。管理人员也不应该局限在验收、监管等狭窄的空间中,而是应该全面的参与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去,尝试指挥全盘的工作。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没有质量保障的建筑工程便没有使用价值,除了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外,更浪费社会资源。虽然在质量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建筑從业人员已经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质量问题,加以强制的管理,许多质量问题都可以得以避免。将出台的法律法规与实际的质量控制相结合,通过法律的规范,我国的建筑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春蕾.建设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J].煤炭技术,2011(9).
[2]吴继平,毛秦.浅谈如何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