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角度探究家庭教育之失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a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大学生主体是“90后”人群,这个年代的天之骄子中独生子女居多,因为我国社会教育分段负责的特性和家庭教育缺位的现状,刚刚入学的这批大学生其自身社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其文化程度,自我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普遍薄弱。文章从大学生社会化问题角度探究了家庭教育在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希望能在社会范围内起到借鉴和警示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家庭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1]。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社会化发展中出现的负面结果和影响。笔者是做一线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经常接触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态度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和深层次的思考。目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或许会泛化,乃至影响他们终生。
  (一)成人教育缺失,大学生生活自理性差
  大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18岁上下,经过一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已经达到法定的成人年龄,但成熟是心理和生理并行的,只是生理年龄迈入成人门槛,心理年龄不能跟不上,一些大学生幼稚、依赖、不成熟主要源于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180名参与者中有56.8%的人认为现今的大学生“社会化不足,仍然单纯幼稚,对实际工作不适应”[2]。大学以前,处处事事都由父母来包办,到了大学需要独自面对时,难免头脑空白,手足无措。大学生成人化程度不高是高等教育之前父母、老师没有教育他们如何成人。接受大学教育后,基于其教育特点的自由化程度,更没有老师告诉他们已经成人,这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也不知道长大后的言行举止应该如何。
  (二)成人教育缺失,育人功能缺位
  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3],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担任辅导员期间,笔者曾经多次教导大三学生如何去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因为如无人指导,这些大学生的确做得令人不甚满意。例如200多人的班级中,有些同学打电话,接通后就直奔主题,忽略了基本的问好和自我介绍。再则,如果连待人接物这些基本行为常识都不具备,那么这些同学对于今后的求职、面试、答辩等社交礼仪方面更是令人堪忧,所以参加招聘会时有些拙劣表现也不难理解。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也许一些教育家认为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应该是父母从生活的点滴实践中教会孩子的,但假使父母教育缺位,大学教育是否应该去弥补呢?答案可想而知,然而这样的学生却大有人在。
  (三)上进心不足,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经济学里面有个词语叫过度开发[4],这个词用到大学生身上也是较合适的,因为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曾遭受过“过度开发”。在升学压力下,为了高考甚至是中招拿到好成绩,学生把所有的精力、精神、情感基本全部都浇注到了应试中去,这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抵触和逃避学习,再加上有的老师教育失当,灌输了劳苦一阵、幸福一生的错误理念,更使得广大未成年人对摆脱高中生活,追求所谓自由的大学生活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渴望。调查显示:无论这个学生将来是不是好学生,能不能把学习状态调整过来,至少80%的大学生对自己大学一年级的定位是先休息一下。不少学生把大学视为安逸、放松之场所,中学时期的强烈进取心不见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不强了。
  (四)同学关系淡漠,没有牺牲精神
  同学之情、同窗之谊本应是一种至纯至洁的感情,但如今个别大学生同班4年竟然不知道大多数同学的姓名,甚至出现见面不认识的情况。是因为该同学太内向,还是教育对象的观念出现了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结果归因就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没有牺牲精神,过于个人主义,不愿为他人、为班级做出贡献,这种极端非社会化的倾向,与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和谐共存现实严重相悖,或许也正是这类惟我独尊思想观念的秉承,才造成今日多数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淡漠,大家孤僻孤立、彼此戒心,自然会产生陌生感。
  (五)自身定位模糊,专业方向不明确
  这是个横贯大学始终的问题,从开始大学生活之日起到毕业时的前一天,有数不清的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对自身和专业方向的求索之中。自身定位不明确可以理解,认识自我比关心别人更具有挑战性,认识自我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非一日之功。但专业方向不明确,最主要的责任只能在于大学生不主动了解和积极的探寻。或许很多大学生都是被动的等待父母、老师帮他们策划,给他们解释,但是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失去其自主探索人生和把握人生的机遇。其实,每个人情况不同,要走的人生路途也不同,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涉及到学涯规划的事情,最好的选择便是自己动手,否则追悔莫及。我们唯一可以弥补的是拿时间换空间,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二、从国内家教方式中剖析原因
  与国外的同龄青少年相比,我国青少年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存在一些差异。这除了跟饮食习惯差别有关以外,还跟我国“保姆式”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青少年往往没有长时间独立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而没有阅历看上去就难免稚嫩青涩。作为一名大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笔者觉得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
  (一)娇惯孩子,把孩子当客人对待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为了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往往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其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物质条件。放眼整个社会,父母含辛茹苦,给孩子打造高一等生活的实例应该比比皆是。父母打着伞,背着包,还要抱着会走路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拳拳爱意会换来子慈仁孝的结果吗?或许不尽然。这种把孩子当客人来对待的教育和扶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放纵孩子,家教与社会现实脱节
  家教的目的是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我们家长提供给孩子的生活环境往往与社会现实不相符,甚至大相径庭。比如社会上分配的原则是同工同酬,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而在家里,家长经常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愿望奢求。其实不妨试试让这些未成年人用劳动来换取薪金奖励的方式,尽量与社会接轨,这样既可以从小培养有劳才有得的正确观念,又可以让孩子学习到一些有关如何理财的知识。另外,社会讲求公平竞争,比拼的是实力,但在“老人疼爱孙子”的家庭氛围里,相信的大多数是眼泪,什么事情一哭一闹万事大吉,流泪好像比其他任何谋生手段都管用。这就给了孩子很大的错觉,其实家庭给孩子提供的应该是与现实社会竞争一样的竞争状态,才能让他们迈入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有太大的落差感和茫然。
  (三)不懂尊重,轻易伤害孩子自尊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主动规范自己行为最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和延长这种促动力的时限,而不是用传统儒教中的父父子子思想,严格管理甚至体罚孩子,掳夺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轻易伤害孩子脆弱的自尊心。而且从心理学上讲,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有助于增强孩子长大后的幸福感。因此,掌握主动权的父母要重视自己的言行,要把孩子放在与成年人平等的位置中去看待,做到公平公正,宽容仁爱。对中小学生,笔者个人建议以管理约束为主,用符合广大社会人群的正确原则规范他们的行为,矫正其错误并民主管理,对其讲明道理;对于大学生,建议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给予其无条件的关注和鼓励。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减少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在本院进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1月至20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应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
美国社区学院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是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理论为基础的,其职业指导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这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对有效微生物群 (EM )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总磷三类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①EM对COD、氨氮的去除均应在好氧条件下进行 ;②当接种量在 0 .1/10 0 0以下时 ,EM对COD的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 ,去除率增幅达 8.34% ;③接种量达到 5/ 10 0 0以上时 ,EM可显著提高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摘要:高职院校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必须遵循其具有鲜明特点的创新原则,创新具有独到育人功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科学架构,夯实适用实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创新保障条件。  关键词:创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驱动
以水厂沉淀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陶粒滤料进行生物强化过滤的处理效能,并对强化滤池的除污特性与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陶粒滤池经自然挂膜,运行20 d后对氨氮、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