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动循环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u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并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构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培训面和培训层次,形成了“校企互动、校企互助”的校企循环合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校企互动;循环机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41-02
  
  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依托传统行业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职工培训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轻工行业工艺技术、机电装备和工艺美术类专业为重点,以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和旅游服务专业为拓展的高职学院。学校办学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轻工人才。学院与众多轻工企业长期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建设发展中也把学院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五年来,学院多次为成都印钞公司、四川锦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赤天化股份公司、剑南春集团、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县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制浆造纸工艺技术”、“机电技术”、“酿酒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制糖工艺”等轻工技术的中长期(2~3年)职工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职工854人。为成都海洋实业、益华企业、中冶集团缅甸大巴纸厂、成都电信印务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公司等开展印刷、造纸、食品、分析、维修电工等岗位一年制短期职工培训,举办培训班5个,培训学员400人。
  (二)依托地区优势,拓宽应用人才培训领域
  学院地处旅游胜地都江堰市,当地企业主要以旅游服务为主。学院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积极为本地企业服务,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五年来,分别为都江堰市的宾馆、饭店、出租车公司等众多企业开展职工“普通话”、“英语”、“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商务礼仪”等岗位技能培训,共培训学员800余人。
  (三)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举办企业在职人员岗位培训
  学院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企业的设备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校企双方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严格管理。通过培训,受训学员知识和技能有较大提高,达到了企业的培训要求和标准。近几年,学院成功地与成都印钞公司、剑南春集团、四川电信、云南双江集团、永德糖业等30多家企业合作开办了涉及造纸、机电、印刷、食品、制糖、酿酒、营销等18个专业或门类的培训班40期,培训总人数达2000多人次。
  在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方面,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小麦胚芽饮料的生产”、“银杏乳饮料的生产”、“绿茶在啤酒保鲜中的应用”、“啤酒酵母的分离、提纯与复壮”、“锌离子在蔬菜加工中的保绿作用”、“天然植物香味成分的提取与系列风味水的研制”等技术研发,为企业解决了难题,创造了经济效益。
  探索“双向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重视校企合作的组织与制度建设
  2002年以来,全院各专业积极组建由企业技术专家、用人单位代表、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和市场的变化与发展需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研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等。学院制定了《成人教育管理办法》、《选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系作为一级办学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过程管理;成人教育处作为学院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协调培训工作的开展,负责对培训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合理的制度明确了职责,使校企合作的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充分调动了各系开展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学院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和联系。
  学院先后与五粮液集团、剑南春集团、四川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贵州赤天化集团、重庆涪陵建陶集团、重庆宏声频印务有限公司、四川沱牌集团、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宝洁成都公司、台达电子集团公司、东方新希望集团、青岛锦宜水产公司、上海信融投资公司、常州明都大饭店、上海明芳傢俱橱柜厂、昆明文化传播公司等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6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聘用企业界、经济管理部门57名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的兼职教师。他们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分配、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全程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兼职教师的加入,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尽可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每季度征集一次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等工作。各专业将行业执行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形成校企“零距离”对接。
  (二)建立并完善“双向进入、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双向进入、互利双赢”机制,就是要面向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发挥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职能。学院积极探索开放、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方式,一方面,积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社会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和培训。
  在培训工作中,学院相关部门和培训教师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每一环节。研究培训方案、开展培训、信息反馈(学员座谈、企业专家意见)、培训总结等,都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并针对企业和学员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工作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达到预期的培训要求。同时,学院也通过这一途径更深入地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学院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层次上看,有“新员工”培训(如剑南春集团“酿酒技工培训”、安县纸厂“制浆造纸技术培训”)、中高级工培训(如赤天化集团“制浆造纸技术培训”、永丰纸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培训”)、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如成都印钞公司、锦丰纸业公司的“制浆造纸技术”和“机电技术”大专班)等。在形式上,结合企业实际,有中长期培训,也有短期培训;有企业组织学员到学校全脱产学习,也有学院派教师到企业开展培训;还有学员到学校参加脱产理论学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培训相结合。
  在技术服务方面,学院十分注重与企业建立长期密切的双向互动联系,培育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校企互动、研学互助”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序运行,加深了教师对企业、市场的了解。学院教师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共计50多项,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咨询与培训45次。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扩大了校办陶瓷材料厂建筑陶瓷与日用陶瓷的色料生产规模,改进了校办印刷厂的生产技术,完善了食品发酵、造纸工艺等实训场所,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实际效果。
  增强开放意识,进一步培育校企互动的循环机制
  (一)深化校企合作,科学制定校企合作的规划与方案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并将“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使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作为具体任务目标。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为所有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全程提供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依靠素质和技能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为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非学历人才培训教育,积极开拓合作领域和范围,拓宽学院与国内外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成人教育工作将充分结合学院实际和企业、行业的需求,制定并落实切合实际的目标规划,并积极探讨将其纳入行业、企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可行办法。各专业要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采取最能满足企业需要和发挥学院优势的合作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使之不断完善。
  (二)完善行业、企业参加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机制
  高度关注企业与市场发展态势,积极发挥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行业、企业人员的作用。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这一重点,密切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相互促进,而目前企业和学校间相互独立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搭建一个长期合作的平台,使企业与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发展,互利双赢。从学院已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来看,大多数企业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新上项目等原因,确需大量技术工人,才寻求职工培训这条途径。职工培训是一项需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它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关系到新技术掌握和运用的“时代性”,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积极推动企业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提出高技能人才的合理配置标准,做好需求预测与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要协调并整合行业内中小企业的需求,指导行业培训中心或职业院校开展针对性培训。
  总之,探索建立并完善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培育校企互动循环机制,共同构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搭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的平台,提高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是校企双方共同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志良.基于项目群的高职“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
  [2]刘翠兰,张金福.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作者简介:
  邓春生(1968—),男,重庆万州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邓勇(1965—),男,四川安岳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奚川(1970—),女,江苏苏州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处干事,经济师。
其他文献
电能增强技术和等离子体点火技术是电热化学发射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利用电能增强技术来较大幅度提高大口径火炮炮口初速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利用等
短波通信是海岸电台的重要业务,结合实际应用条件选用性能良好的天线对于改善通信效果极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海岸电台常用的几种短波通信天线的基础上,对海岸电台短波通信天线选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东港市1989年TM影像和1999年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选取和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港市10年来的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面积普遍增加,天然湿地面积普遍减少,平均分形维数大部分降低,湿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下降,聚集度指数增加。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城镇规模的扩大,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养殖业的大力
本文针对越南北方铁路的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越南北方铁路通信系统综合防雷方案。
利用RAPD技术对龙眼的95份种质资源和一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DNA扩增带的多态性为100%,这表明96份材料的遗传多
青铜峡小坝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南端,黄河冲积扇中部,该地区主要为第四系大厚度的松散沉积物,具有良好的的蓄水条件。通过对该地区机民井水样检测和分析前人钻孔水质情况,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得出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避免地下水水质污染提供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