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一次区域性暴雨分析

来源 :沙漠与绿洲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伊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伊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hPa中亚低槽、200hPa高空急流、低层风速辐合和地面雷暴高压。较强的层结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局地暴雨是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产生,具有典型的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成回波短带合并形成带状回波,该带状回波最后演变成一个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
其他文献
利用2011-2014年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温室大棚内观测到的番茄病虫害及同期气象资料,确定大棚内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指标,为大棚内番茄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降水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山东飑线过程和2011年7月26日河北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
以焉耆气象站1961-2010年50a逐日气象资料及焉耆县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2-2013年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酿酒葡萄进行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通过分析焉
我国有65.8%的站为一般站,这些站点夜间不守班,没有02时观测资料,如何处理、订正02时缺测的气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吐鲁番1980-2005年的人工站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1)传统
<正>一、基本情况2012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凝结水形成机理及期生态效应"通过了自然基金委的验收。该项门研究历时3年,圆满完成了项目预定的
根据2006年5月份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MM5对新疆进行的3 km分辨率地面风场的模拟试验表明:(1)模式基本能模拟出新疆风速偏大季节地面风场特征,对300 m、600 m高度处的模拟能力明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81-2010年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首先通过Thomthwaite方法计算潜在蒸发量确定K干旱指数,应用变异系数、风险概率、风险指数对阿勒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