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幼儿只有保持积极的情绪,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够真正融入到集体之中,并在共同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此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情感和情绪,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感受;情感体验;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9-0024-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人心理的健康,教师应利用一日活动环节的契机帮助孩子们情绪稳定、愉快,引导孩子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疏导。
一、关注孩子真实、健康的情绪感受
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表露自己的情感,一些幼儿的情感较为内隐,对此教师可以多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在一次“你愿意做大人还是小孩呢”谈话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表示愿意做大人,而且理由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想当老师、科学家、数学家,有的想工作赚钱,有的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以后能够成为超人保护家园,也有的孩子表示长大想当爸爸、妈妈等。但是,也有9个孩子表示不喜欢做大人,有的孩子认为做小孩不用每天上班,可以睡懒觉,也有的孩子说做小孩能够得到爸爸和妈妈的疼爱等。不管是做大人或是做小孩,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想法与情绪感受,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给与足够的尊重,不能因为选择做科学家的幼儿就是有出息,从而表扬和鼓励他们,而喜欢做小孩的幼儿就是没出息的,是不自立的表现,从而否定和批评他们,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健康情感体验。
二、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孩子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学期间,会开展很多主题活动,对此教师可利用其中的绘本阅读,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绘本阅读《去年的树》,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小鸟和大树间的事,冬天即将到来,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它和树约好了春天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回来,树却被砍掉了。小鸟四处寻找树的踪影,但是找到最后,找到的只是一团火,于是,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虽然听歌的并不是树,但是小鸟依然践行约定,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在讲述到去年的树时,我问及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故事很感人,庞哥哥说他为小鸟和大树的友谊而感动,就在此时我发现阿汤哥的眼睛红了,泪水慢慢地流下来,只听他轻轻地说,“我有些小小的难过。”我问:“你为什么难过呢?”“因为大树不见了”,他说。看到阿汤因为故事中大树被砍如此伤感,情绪如此低落。我的心也为之震颤,难道今天的活动目的是带给孩子失落的情绪吗?如何引导并调节孩子的情绪呢?于是,我决定将故事的结尾略做改动,续编下去,“小鸟又回到与大树见面的地方,发现大树的边上又长出了小树苗,小树苗开心地说依然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小鸟的孩子也可以继续和大树的孩子做好朋友。”故事讲到这我发现阿汤舒了一口气笑了,我知道他的心情好多了。
三、增强孩子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情感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和家庭的关爱,并将教师和家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对于孩子的问好要及时作出回应,可以抚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并时刻保持着微笑,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诉说,同时作出相应反应,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情感体验处于积极状态。必须予以重视的是,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过程中,主要用到鼓励和表扬等方式,如此一来容易让个别孩子养成邀功的习惯,只要完成某件事情,都会告诉老师自己做好了,然后等着老师的表扬。虽然孩子这种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也反映了孩子在生活中未形成积极态度。对此可以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如在一次值班生自评活动中,我用设计的三枚图章表示“提前来到幼儿园”、“全部事情都完成”、“说话讲礼貌”的意思,要求孩子在完成值日生任务后,以盖图章的方法对自我进行评价,月底统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可以知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非是获得老师的表扬奖励,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提供方便,孩子合理地评价自我,能够在值日生期间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四、加强家园配合,疏导孩子不良情绪
当前,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他们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发展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一次和幼儿们关于“哭”的谈话中我提出:“为什么会哭?”这个可将孩子们内心真实需求、困惑和不满等反映出来。其中大多数孩子说“哭”是爸爸、妈妈的行为与态度所致,如“我有道计算题没做对,爸爸就打我”,“爸爸与妈妈吵架,我急得哭了”,“我并没有做错,但是妈妈不理解我”等。有少数孩子是由于交往期间受挫,如“没有人愿意与我做朋友”,“由于我有些事没做对,他们就不肯原谅我”等。而一个孩子是由于感动而哭,他说:“我过生日那天,朋友们都与我握手,给予我拥抱,我非常感动,忍不住哭了。”我在整理好孩子们说的话以后,在“家园联系栏”中贴了出来,并附上一句话:“家长朋友们,我们是否真的懂孩子们的心声?”这样很快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他们开始主动与我交流,商议对策,同时更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以此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
总之,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们对于故事的深刻感受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故事中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多样,这正是我们应该利用的契机,关注孩子们的感受,通过对活动进行调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向积极方向转换,这也是我们在对孩子实施教育中要考虑的,教育的哪些元素是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我想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整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
关键词:幼儿;情绪感受;情感体验;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9-0024-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人心理的健康,教师应利用一日活动环节的契机帮助孩子们情绪稳定、愉快,引导孩子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疏导。
一、关注孩子真实、健康的情绪感受
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表露自己的情感,一些幼儿的情感较为内隐,对此教师可以多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在一次“你愿意做大人还是小孩呢”谈话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表示愿意做大人,而且理由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想当老师、科学家、数学家,有的想工作赚钱,有的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以后能够成为超人保护家园,也有的孩子表示长大想当爸爸、妈妈等。但是,也有9个孩子表示不喜欢做大人,有的孩子认为做小孩不用每天上班,可以睡懒觉,也有的孩子说做小孩能够得到爸爸和妈妈的疼爱等。不管是做大人或是做小孩,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想法与情绪感受,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并给与足够的尊重,不能因为选择做科学家的幼儿就是有出息,从而表扬和鼓励他们,而喜欢做小孩的幼儿就是没出息的,是不自立的表现,从而否定和批评他们,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健康情感体验。
二、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孩子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学期间,会开展很多主题活动,对此教师可利用其中的绘本阅读,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绘本阅读《去年的树》,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小鸟和大树间的事,冬天即将到来,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它和树约好了春天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等小鸟回来,树却被砍掉了。小鸟四处寻找树的踪影,但是找到最后,找到的只是一团火,于是,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歌,虽然听歌的并不是树,但是小鸟依然践行约定,实现了对朋友的承诺。在讲述到去年的树时,我问及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故事很感人,庞哥哥说他为小鸟和大树的友谊而感动,就在此时我发现阿汤哥的眼睛红了,泪水慢慢地流下来,只听他轻轻地说,“我有些小小的难过。”我问:“你为什么难过呢?”“因为大树不见了”,他说。看到阿汤因为故事中大树被砍如此伤感,情绪如此低落。我的心也为之震颤,难道今天的活动目的是带给孩子失落的情绪吗?如何引导并调节孩子的情绪呢?于是,我决定将故事的结尾略做改动,续编下去,“小鸟又回到与大树见面的地方,发现大树的边上又长出了小树苗,小树苗开心地说依然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小鸟的孩子也可以继续和大树的孩子做好朋友。”故事讲到这我发现阿汤舒了一口气笑了,我知道他的心情好多了。
三、增强孩子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情感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和家庭的关爱,并将教师和家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对于孩子的问好要及时作出回应,可以抚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孩子,并时刻保持着微笑,这样才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诉说,同时作出相应反应,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情感体验处于积极状态。必须予以重视的是,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过程中,主要用到鼓励和表扬等方式,如此一来容易让个别孩子养成邀功的习惯,只要完成某件事情,都会告诉老师自己做好了,然后等着老师的表扬。虽然孩子这种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也反映了孩子在生活中未形成积极态度。对此可以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如在一次值班生自评活动中,我用设计的三枚图章表示“提前来到幼儿园”、“全部事情都完成”、“说话讲礼貌”的意思,要求孩子在完成值日生任务后,以盖图章的方法对自我进行评价,月底统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可以知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非是获得老师的表扬奖励,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提供方便,孩子合理地评价自我,能够在值日生期间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四、加强家园配合,疏导孩子不良情绪
当前,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他们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发展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一次和幼儿们关于“哭”的谈话中我提出:“为什么会哭?”这个可将孩子们内心真实需求、困惑和不满等反映出来。其中大多数孩子说“哭”是爸爸、妈妈的行为与态度所致,如“我有道计算题没做对,爸爸就打我”,“爸爸与妈妈吵架,我急得哭了”,“我并没有做错,但是妈妈不理解我”等。有少数孩子是由于交往期间受挫,如“没有人愿意与我做朋友”,“由于我有些事没做对,他们就不肯原谅我”等。而一个孩子是由于感动而哭,他说:“我过生日那天,朋友们都与我握手,给予我拥抱,我非常感动,忍不住哭了。”我在整理好孩子们说的话以后,在“家园联系栏”中贴了出来,并附上一句话:“家长朋友们,我们是否真的懂孩子们的心声?”这样很快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他们开始主动与我交流,商议对策,同时更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以此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
总之,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们对于故事的深刻感受是我始料不及的,在故事中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多样,这正是我们应该利用的契机,关注孩子们的感受,通过对活动进行调整,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向积极方向转换,这也是我们在对孩子实施教育中要考虑的,教育的哪些元素是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我想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调整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