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优化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基于这一纲要进行优化设计:在目标定位上,应把握四个维度综合表述,在叙写和确定目标时,可以按照四个维度来思考,但不一定要把四个维度硬性体现出来;在课程内容上,应在主题活动中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叠加;在实施方式上,应挖掘课程内涵与意义,契合课程实施特点,探索项目与小组学习方式的优化应用;在评价方式上,应更新课程评价指标和指向,在主题活动评价中考虑值得表扬和需要反思两个层面,优化评价方式.
其他文献
吸引、保留和发展乡村教师是一个时代难题.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县域样本需要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采取唤醒认知、职后修炼、强化交流和优化环境四大策略,从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能力及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等内容入手,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省中的县域示范,做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价值支持、文化支持和信念支持.
初中历史与社会“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理论是“以学生为主体”,它把学与教、主体和主导、深度学习和提升素养统一起来,彰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应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的情境,以情境引出问题,搭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平台.教师还应精心设置变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自主评价,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