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月2日,2015全国两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当会宣布与微信合作,观众使用“摇一摇”功能,不仅可以接收到两会即时更新的会议内容,而且还可以通过实时推送功能随时参与话题讨论、发表意见与建议。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嵌入微信这种新型的话语方式,无疑是搭建政府与民众交流、沟通、共享信息的传播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即时传递“两会”声音,同时也关注网民对提案的看法,它所发挥的传播效力更进一步说明了新媒体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
[关键词]新媒体参政 “亲民 爱民 执政为民”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69-01
一、微信为我们提供了“谏言”时代
刚刚结束的“两会”,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继采用微博、微信的形式收集建议、听取民意,特别是那些明星委员,粉丝团队甚至多达几百万人,新媒体参政给代表委员们以及广大老百姓之间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信息平台,老百姓都希望为“两会”积极建言献策,他们想把自己最关心、最紧迫、也最棘手的问题表达出来,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据新媒体提供的数据来看,在48小时之内,有关两会的新闻报道有6620篇,微博36716条,微信2083条。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的图表新闻《今年两会的热点都有啥?》直观“接地气”地解读两会,阅读47746次,转发292次。①
2013年被人们戏称为“微信元年”,一次又一次社会热点事件被粉丝们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放大,越来越多的人大政协代表和党政机关干部认识到这种微型多媒体的“威力”,意识到粉丝的重要,纷纷开始尝试用微博、微信来听取民意、集思广益、集聚人气,更好地与民众一起参与问题的解决。“两会”与新媒体的互动其实核心在于亲民,利用新媒体的参与方式不仅可以使沟通变得高效、平等,而且也会使信息的发布更加透明、亲民,摆脱以往“说空话、说大话”的官腔作风,真正将老百姓最关心、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上日程”,脱去官袍、放下乌纱帽与老百姓讲实话、讲真心话,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真正开展行之有效的官民互动。
二、两会“微”风吹进高校
两会期间,许多高校利用微信平台关注两会,定制微信公众号对两会内容进行实时推送,解决了在校师生无法观看两会的问题,并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专栏多角度推送两会热点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传播了两会精神,同时也将“接地气”的民生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在校师生也参与到两会互动的热潮中来。天津师范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开通了“小薇看两会”专栏,每天向2万名师生推送两会知识及热点信息,并利用网站、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优势,引导师生关注两会、参与两会。②
三、“扫一扫”成为两会热点
“你微信号多少,我扫你一下。”③这是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与记者之间最流行的一句话。的确,“扫一扫”让二者之间的互动由线下变为线上,使以往许多必要的实地采访在网络互动中就可以轻松完成,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还可以接收不同网友的提问与建议,真正做到了互动与“发声”。除了微博与微信的使用,许多媒体也运用客户端进行两会报道,将许多“高深难懂”的内容转化成为热词和表格,更有媒体运用了3D虛拟实景技术对两会进行全程报道,使得两会新闻直观易懂,不仅增加了受众群体,而且更传播了两会精神。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让委员们更加理性科学地对待提案与决策,也促使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零距离”。我们期待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两会的“好声音”越来越多,更希望两会的“微信”能够成就今后政府的“威信”。
注释:
①今日微博、微信看两会:两会热点直观解读受关注 [EB/OL].http://china.cnr.cn/ygxw/t20150303_517856933.shtml.
②师大官微开通“小薇看两会”专栏[EB/OL].http://www.tj.xinhuanet.com/campus/1114597088.html.
③新媒体实现零距离沟通[EB/OL].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3/5806884.html.
【参考文献】
[1]两会表情:记者“堵”代表“扫扫”加微信[EB/OL].http://news.sohu.com/20150304/n409338999.shtml.
[2]张庆永.从人民网“微博报两会”看微博传播特点[J].青年记者,2010(12).
[3]徐琳.以微博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J].甘肃社会科学,2015(01).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新媒体参政 “亲民 爱民 执政为民”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069-01
一、微信为我们提供了“谏言”时代
刚刚结束的“两会”,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继采用微博、微信的形式收集建议、听取民意,特别是那些明星委员,粉丝团队甚至多达几百万人,新媒体参政给代表委员们以及广大老百姓之间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信息平台,老百姓都希望为“两会”积极建言献策,他们想把自己最关心、最紧迫、也最棘手的问题表达出来,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据新媒体提供的数据来看,在48小时之内,有关两会的新闻报道有6620篇,微博36716条,微信2083条。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的图表新闻《今年两会的热点都有啥?》直观“接地气”地解读两会,阅读47746次,转发292次。①
2013年被人们戏称为“微信元年”,一次又一次社会热点事件被粉丝们通过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放大,越来越多的人大政协代表和党政机关干部认识到这种微型多媒体的“威力”,意识到粉丝的重要,纷纷开始尝试用微博、微信来听取民意、集思广益、集聚人气,更好地与民众一起参与问题的解决。“两会”与新媒体的互动其实核心在于亲民,利用新媒体的参与方式不仅可以使沟通变得高效、平等,而且也会使信息的发布更加透明、亲民,摆脱以往“说空话、说大话”的官腔作风,真正将老百姓最关心、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上日程”,脱去官袍、放下乌纱帽与老百姓讲实话、讲真心话,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真正开展行之有效的官民互动。
二、两会“微”风吹进高校
两会期间,许多高校利用微信平台关注两会,定制微信公众号对两会内容进行实时推送,解决了在校师生无法观看两会的问题,并通过官方微信平台推出专栏多角度推送两会热点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传播了两会精神,同时也将“接地气”的民生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在校师生也参与到两会互动的热潮中来。天津师范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开通了“小薇看两会”专栏,每天向2万名师生推送两会知识及热点信息,并利用网站、广播、校报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优势,引导师生关注两会、参与两会。②
三、“扫一扫”成为两会热点
“你微信号多少,我扫你一下。”③这是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与记者之间最流行的一句话。的确,“扫一扫”让二者之间的互动由线下变为线上,使以往许多必要的实地采访在网络互动中就可以轻松完成,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还可以接收不同网友的提问与建议,真正做到了互动与“发声”。除了微博与微信的使用,许多媒体也运用客户端进行两会报道,将许多“高深难懂”的内容转化成为热词和表格,更有媒体运用了3D虛拟实景技术对两会进行全程报道,使得两会新闻直观易懂,不仅增加了受众群体,而且更传播了两会精神。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让委员们更加理性科学地对待提案与决策,也促使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零距离”。我们期待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两会的“好声音”越来越多,更希望两会的“微信”能够成就今后政府的“威信”。
注释:
①今日微博、微信看两会:两会热点直观解读受关注 [EB/OL].http://china.cnr.cn/ygxw/t20150303_517856933.shtml.
②师大官微开通“小薇看两会”专栏[EB/OL].http://www.tj.xinhuanet.com/campus/1114597088.html.
③新媒体实现零距离沟通[EB/OL].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3/5806884.html.
【参考文献】
[1]两会表情:记者“堵”代表“扫扫”加微信[EB/OL].http://news.sohu.com/20150304/n409338999.shtml.
[2]张庆永.从人民网“微博报两会”看微博传播特点[J].青年记者,2010(12).
[3]徐琳.以微博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政治参与[J].甘肃社会科学,2015(01).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