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心,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实现了提升。每个学科都有着特色的核心素养内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基于此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展开实践活动,再就是还应该注重优化教学评价,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小学生由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他们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也是比较朦胧的,因此,怎样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适应社会和迎接挑战的重要基础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地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和保障。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所谓“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受教育后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身处社会、面对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给人一种模糊的概念,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具有自我良好的认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能力;第二,表现在个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第三,表现在个体融入社会中,个体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个体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
如果具体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数学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及建模的思维,在思维形成方面可塑性强,这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教育部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及直觀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培养基本涵盖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整合教学内容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数学不仅要依靠教科书来进行,同时也要积极地利用其他的教学资源,促使其他的内容能与知识之间融合。传统教学中一直都以教科书作为主要的依靠,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并且对于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一定的控制性。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然后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教学。
2.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生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只利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实践场景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锻炼,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要重视问题设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中多留意一下数学的真实问题所在,还有问题足够真实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假设的问题[2]。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问题,适当地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例如在“升与毫升”知识教学中,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明明喝一杯饮料,红红喝两杯饮料,那么红红喝的一定比小明多么?明明和红红的杯子是否一样大小,容量是否存有差异?你知道容量的定义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不同容量的杯子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其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强数学概念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知识点当中充满着逻辑性和理论性,缺少了实践教学将导致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并且也将陷入到学习的僵局当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有关角的内容教学中,有一个知识点,角度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度无关。这样的内容如果只让学生从字面意义上来进行理解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然后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无论正方形有多大,都是90°的直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也是教学当中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还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积极地通过实践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摆脱传统教育限制,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做出更进一步的保障[3]。
4.优化教学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
以往是以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比如过于注重知识评价而忽略能力评价,无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应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并非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优劣等级的划分,而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可采取表现性评价,该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评价模式,从狭义来看,表现性评价指的是某个表现性课题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而从广义而言,则是不拘于传统形式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行为、学习活动和笔记等[4]。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上,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从个人出发,为学生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并尽量地完善教学,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并努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勇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02):55.
[2]韩玉敏 .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64-69.
[3]黄义雄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下旬),2017(04):78.
[4]张莹莹,朱丽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08):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小学生由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他们对于社会事物的认识也是比较朦胧的,因此,怎样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适应社会和迎接挑战的重要基础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地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和保障。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所谓“核心素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受教育后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身处社会、面对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给人一种模糊的概念,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具有自我良好的认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能力;第二,表现在个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第三,表现在个体融入社会中,个体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个体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
如果具体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又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数学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及建模的思维,在思维形成方面可塑性强,这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教育部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及直觀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培养基本涵盖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整合教学内容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数学不仅要依靠教科书来进行,同时也要积极地利用其他的教学资源,促使其他的内容能与知识之间融合。传统教学中一直都以教科书作为主要的依靠,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并且对于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一定的控制性。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然后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教学。
2.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生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只利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充分利用实践场景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锻炼,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要重视问题设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中多留意一下数学的真实问题所在,还有问题足够真实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假设的问题[2]。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看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问题,适当地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例如在“升与毫升”知识教学中,就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明明喝一杯饮料,红红喝两杯饮料,那么红红喝的一定比小明多么?明明和红红的杯子是否一样大小,容量是否存有差异?你知道容量的定义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不同容量的杯子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其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强数学概念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开展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知识点当中充满着逻辑性和理论性,缺少了实践教学将导致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并且也将陷入到学习的僵局当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有关角的内容教学中,有一个知识点,角度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度无关。这样的内容如果只让学生从字面意义上来进行理解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然后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无论正方形有多大,都是90°的直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也是教学当中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还需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积极地通过实践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摆脱传统教育限制,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做出更进一步的保障[3]。
4.优化教学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
以往是以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比如过于注重知识评价而忽略能力评价,无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应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并非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优劣等级的划分,而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可采取表现性评价,该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评价模式,从狭义来看,表现性评价指的是某个表现性课题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而从广义而言,则是不拘于传统形式的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行为、学习活动和笔记等[4]。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上,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从个人出发,为学生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并尽量地完善教学,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并努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勇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02):55.
[2]韩玉敏 .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64-69.
[3]黄义雄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下旬),2017(04):78.
[4]张莹莹,朱丽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