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不用带跳绳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临近中考体育,一分钟跳绳是必考项目之一,笔者所在地区中考体育一分钟跳绳的满分标准是185个,由于学生跳绳基础较好,加之经过初中三年的练习,很多学生早已经达到了满分标准。根据以往中考体育经验总结,学生考前由于对跳绳的懈怠心理而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跳绳项目与立定跳远、实心球项目考试方式不同,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如果学生考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极易失误,从而导致成绩不够好。
  二、案例描述
  距离中考体育仅有两周时间了,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把跳绳带上,课前全方位模拟一次一分钟跳绳,为中考体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节是初三(7)班的体育课,上课铃声还没响,周子康就早早来到操场,冲着我喊:“沈老师,我来了,你看我今天来得早吧!”我正准备表扬他,发现他两手空空,“咦?你怎么没带跳绳?”我问道。“我不用带啦,我早就是满分啦!初一的时候年级跳绳比赛,我就是全年级第六名啦!”他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哦,这么厉害,那你一分钟能跳多少个?”我问。“至少240个吧。”他随口答道。
  这时班上的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操场,我想起平时在课堂上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跳绳的考前准备,例如检查鞋带、衣服、跳绳和调整心态等,很多学生不当一回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怎么跳都可以达到满分。当我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提醒学生时,突然想到何不借助这个机会让学生加强对跳绳考试细节的重视。于是,我把周子康喊过来对他说:“你今天不带跳绳,已经违反了课堂要求,按道理应该对你进行惩罚,但我想你肯定不服气,那我就给你一次机会,现在测试你一分钟跳绳,如果达到240次,就免予惩罚;如果没有,你自己说怎么办?”“那我就去跑2000m!”周子康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一言为定!”我说道。“嗯,一言为定!”他答道。
  有几个学生已经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开始起哄:“大家快来看,老师要单独给周子康测试一分钟跳绳呢!”学生们纷纷围了上来,大家都知道周子康跳绳很厉害,是班上的第一名,但好久都没有看过他全力跳绳了,都很期待。当我宣布和周子康之间的约定后,学生们还自发地分成两个阵营,一边认为他可以一分钟跳绳达到240次,另一边则持怀疑态度。我给周子康两分钟的准备时间,他借了同学一根跳绳后很快调整到合适的长度,然后把鞋带系得很紧,脱去外套,还做了扩胸和踝腕关节运动等准备活动。我站在一旁借机提示围观的学生观察并学习周子康在跳绳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一分钟跳绳测试正式开始。由于有几十个同学在围观,周子康有些紧张,刚开始摇绳速度非常快,导致前15s断绳3次,但他很快就调整过来,稍微放慢了速度就再也没有断过绳了。周子康跳绳动作很标准,我不断地提示大家观察他的动作。一分钟跳绳结束,大家都屏住呼吸聆听成绩,计数器最终定格在216次。在同学们纷纷为周子康感到惋惜的时候,我说道:“周子康在断绳3次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满分,说明他的跳绳水平确实不错,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是你,断绳3次还能达到满分吗?”很多学生纷纷摇头,我继续说道:“周子康在跳绳前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今天的失误就在于心态上开始有点儿紧张,但他能够很快调整过来。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会不会在中考体育场上也会心理紧张呢?那么你又该如何调整呢?跳绳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大家懂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下来我们就来模拟一次一分钟跳绳,也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做准备,看一看今天能跳多少个?”这次模拟跳绳学生们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认真地做着跳绳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就在大家准备跳绳的时候,周子康已经默默地跑向了跑道。
  三、案例反思
  发现教学中的每一个教育“闪光点”并抓住它,需要体育教师的细心观察和教学智慧的运用。这则案例中教育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巧妙处理不遵守课堂要求的学生(未带跳绳);二是优秀技术动作的有效展示与观察;三是强化考前准备的细节问题;四是让学生学会欣赏与自我反思,同时还有师生关系的处理等。以上几个教育的“闪光点”与教师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例如,周子康没有带跳绳,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并罚他去跑步,那么他心里会服气吗?又如,学生们在惋惜周子康没有跳到240次的时候,教师批评他刚才说大话,那么学生们会如何看待周子康?体育課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事情,教师若不认真思考,不经意间就会错失很多教育的机会,要避免这些情况需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观察体育课堂,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体育教学不单单是教会学生一个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更有教育意义!
  编者有感:中学生对一些事情的认识较片面,教师如果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则很难使学生转变,进而导致学生出现更多的问题。正所谓:看似成熟却片面,引导还需用方法,教学之中含教育,润物无声手段佳,睿智深藏慧眼中,闪光之点瞬间抓。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学生的假期延长,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个学科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但缺少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和教师的监管,居家学习和锻炼更需要学生自我约束、主动探究。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疫情期间的教学实践,尝试采用“六自”学习的方式(图1),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六自”学习方式的实施思路  “六自”学习
“浸润式”培训是指将新入职的体育教师浸润在一个学术专业和教师专业发展高地,使其在优质体育特色学校中得到全方位熏陶,接受优秀体育教科研团队规范化、精准化的专业指导,高效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时间为全脱产一年。浙江省桐乡市新入职体育教师“浸润式”培训精准、扎实、高效,提供了一个培训的借鉴样板。主要培训操作如下:  一、“三式”环境驱发展动力  (一)激情跨入“幸福式”外显环境  按照学科在规定地点、规
根据微课使用场景的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课内与课外2种,其中微课在课内使用较多。为发挥微课对学生课外学练的积极作用,笔者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一、课前运用,利用前置性学习  体育微课引导学生前置性学习,让学生的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产生更紧密的连接。要使体育微课充分发挥出前置性学习的积极作用,需做好以下几点。  1.正确示范,提前预学有概念  借助微课开展前置性学习,一般适用于新授课。为使学生对新技能学
一、“四好”  1.选好内容。选好比赛项目是开展体育教学比赛的前提。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比赛时,应根据教学进度选择可行的比赛内容,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是评判能否进行比赛的重要标准之一。应选择能被学生普遍接受、学生认为有趣的内容。对一些传统竞技项目,应在组织上大胆创新,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新奇的感觉。如,田径教学中的跑、跳、投等;球类教学中的传接球、投篮、射门等内容。  2.用好方法。
包头市铁路第二中学是包头市东河区政府主管的一所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900人,是包头市示范学校。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尝试组队、参与新兴的体育项目——校园足球啦啦操的展示与比赛(图1)。  一、活动背景  2017年7月,学校接到9月初将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内蒙古中小学生第二届足球啦啦操锦标赛”的通知。对于一所零起点的学校来说真是时间紧、任务重,
从不同的角度看运动能力时,都可归纳和总结其特点,但角度不同,特点呈现的侧重也不同。如果从一体化的角度看,运动能力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梳理,且不同的个体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和探讨一体化视域下的运动能力特点及其个体差异,不仅能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更能指导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向纵深推进。  一、一体化视域下的运动能力特点与分析  在一体化视域下对运动能力特点深入分析时
为提升四川省各市(州)、区(县)体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推动区域内体育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发展,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四川省2020年度‘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高级研修班”培训,于2021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成都外国语学校举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立兵,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谭步军,成都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龚智发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铁人三项”是极具挑战性、刺激性的一项运动,要求运动员先后连续进行1.5公里的游泳,40公里的自行车比赛,10公里的长跑,是非常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运动项目。我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已经整整41年了,做过一线的体育教师,担任过基层学校的行政工作,承担过上海市闵行区的小学体育教研任务。如今年逾花甲、临近退休,回望自己的“体育之路”,感觉自己总是行路匆匆,仿佛在与时间赛跑,途中充满着辉煌
体育课程一体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体育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其在整体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将给广大体育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及时转变观念,而且要把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与专项水平要随之提升,否则,就难以抓住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新机遇,难以适应体育课程一体化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中,明确了教研部门的作用,规范教研工作职能,要求“各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强调,教育科研院所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实验;注意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奖励并推广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