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村治模式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8年“青县村治模式”被写入我国政府创新蓝皮书,成为全国基层群众自治建设的学习范式之一。本文从青县模式的形成、内容、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对这一农村政治文明的新探索进行阐述,并在分析过程中得到一些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启示,这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青县模式 村民自治 村代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趋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生活负担迅速加重。在农村政治生活领域,干群关系紧张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国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农村的领导和管理。为此,中央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逐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二是大力推进村民自治。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村民自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在国家对基层民主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对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河北省青县就创造了一种典型的做法,我们称之为“青县模式”。
  一、“青县模式”的形成
  “青县模式”源于治理落后村难题的客观需求。它发端于2002年青县时楼村的上访事件。时楼村分为南院和北院,南院人多,在村委会选举中总能获胜并掌握着村里的管理权,并且在资源分配上南院也占优势。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权力往往成为实现利益的手段。北院为了分享权力和利益,一直上访告状。曾一度为了收齐“三提五统”,村干部和上访代表组成政治协商会,但由于政治协商会是非常设的,往往是在村干部遇到工作难题时才会召开,而涉及核心利益的决策时往往是村干部说了算。因此,北院不再参加政治协商会,又开始上访。时任青县县委书记的赵超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政治协商会的存在,将其取缔并进行了创造性改革,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将其命名为村民代表会。村代会的成立,使时楼村的矛盾在内部得到解决。
  村代会的常设制,实际上使村务的管理权从村委会转移到了村代会。村代会做主,而村委会成为村代会的执行机构。这也为解决 “两委”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党支部抓大放小,还权于民,以村代会为抓手,实施方向性的宏观领导,两委矛盾就将迎刃而解。鼓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竞选兼任村代会主席,从而实现村党支部对村代会的掌控。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做主、村委会办事”的青县村治模式。在时楼村之后,青县确定23个村作为试点,效果很好。2002年9月以来,逐步在全县范围推广,从而形成了“青县模式”。
  二、“青县模式”的内容
  村民代表大会作为常设机构,是“青县模式”最鲜明的特征。它改变了传统的村级组织架构。全村每5到15户村民推举一人作为代表参加村代会。村民代表会议设主席一名,村支书可以通过竞选兼任村代会主席,负责村民代表会议的召集和议程设置。村代会经授权代村民会议行使日常议事、决策和监督权。村代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对党支部或“两委”联席会提交的议题,组织村民代表充分讨论、发表意见,由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通过表决形成决议。一切村务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村委会事实上成为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尽管村委会是由全体村民公开选举产生的自治机关,有独立于村民代表会议的合法性基础,但与少数几个人组成的村委会相比,村民代表会议无疑更能代表民意。这样,村民自治的载体实际上就由村委会变成了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不仅将民主决策落到了实处,而且也有利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现。由于村民代表都是村里的精英,因此,村民代表不仅负责村务决策,而且还有力地支持了村委会的执行工作。村务管理真正成为了广大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的民主管理。以前由于缺乏监督组织和力量,对村委会的监督乏力,村民会议虽有监督权,但其召集非常困难。与村委会相比,村民监督小组显得势单力薄。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使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日常化,村民的监督权得到了实质性的落实。
  三、青县模式运转情况与效果
  青县模式从2003年3月在全县范围推开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绝大多数村干部已经接受了新模式,并把其运用到农村治理工作当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青县已经初步形成。
  第一,还权于民使两委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设置,化解了长期存在的两委矛盾,即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党支部改变原先大包大揽的行为,打破了“两票制”、“一肩挑”的方式,实行权利下方,还权于民,有效的改善了干群关系。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做主,村委会执行的制度设计,使村里权利得到平衡配置,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利益问题得到协调。村代会的设置,成功的把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同时又起到了督促和监督村委会工作的职能,有效地规范了干部行为。
  第二,村民参政意识觉醒,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提高。所谓公民参与是指社会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根据认可的程序和规范,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式选择领导人、影响政治决策、监督决策而实施的政治运行过程。村代会的设置,使村民有了参政议政的平台。农民发展起来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强化着他们对农村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反民主、反法制现象的不合理性的认识。
  第三,新农村建设高潮迭起。农村治理新模式在全县范围的推广,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干部群众的心气顺和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现在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庄建设了小公园、小广场等休闲设施。科学引导村民开展奶牛养殖产业,以村为单位形成集约化经营。新农村经济发展 有了新的动力,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第四,腐败现象减少。不少地区都存在贿选现象,这严重扰乱了基层自治的政治秩序。村代会制度设立时,严格界定了贿选的内涵,贿选范围应包括请、吃、喝和发放财物等, 但不能把上门游说、关系操纵也等同视之。新模式运行十年来,青县查处村干部违纪案件占全县查处案件总量的比重下降到10.5%。   四、“青县模式”带来的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确立党支部在村级治理中的领导地位
  第二,注重领导人的意志。青县模式的提出与时任领导者的民情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者拥有远见卓识和魄力,善于运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本着以人为本的行事准则,创造性地解决治理之中的问题。
  第三,发挥民间传统精英的政治作用。“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思是“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的人物”。村民代表多数是从大姓家族中推选而出,他们有着极高的威望,能够很好的代表村民的意愿。村党支部要不断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正确行使权力的能力,积极发展优秀的村代表进入党组织。
  第四,在发展中要处理好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村民自治中要坚持民主效率原则。决策要讲民主,执行要讲效率。
  第五,加强村民自治的法制建设。除了《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做了相关的规定外,关于村民自治的成套系统的法律法规至今处于空白状态。权力必须合法, 这是社会主义领导的基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青县模式中,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代会主席并没有法律上的合法性,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完善法律程序。□
  (作者: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参考资料:
  [1]樊清.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与基层政府职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9).
  [2]谢中起.“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对政府利益的实质性思考.求实,2009,(01).
  [3]韩兆柱.论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3).
  [4]韩兆柱.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文化因素分析.中州学刊,2004,(01)
  [5]冶芸.民族政治精英的双重认同.中央民族大学,2012
  [6]万长松.论领导方式的法律化.领导科学,1990,(09).
  [7]尹焕三.村民自治运行中面临新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理论探讨,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当前,人本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如何实施人本管理,为员工实现自我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能动性,这是企业各级管理者都在实践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人本思想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实施。关键词 人本思想 员工管理 实施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笔者认为
期刊
摘 要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同时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进行湿地保护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湿地 湿地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一、湿地保护重要性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期刊
摘 要 随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管理方式,逐渐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和制约,成为改变政府职能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作为公法的行政法既要同私法一样担负起保护私权的重任,更要促进社会公益的发展”。豍因此我们说,将对因保护公共利益的诉讼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已经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识。英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形成完善的行政公益
期刊
摘 要 刑事和解制度与一般刑事审判程序不同,它更加重视当事人双方自由意愿的选择,尤其在证明责任方面,这一问题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应从刑事和解制度的特殊性出发,发现刑事和解制度的证明责任,重视刑事和解中特有的证明内容,确定证明责任的承担主体,促进当事人双方之间纠纷的解决及预防新的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刑事和解 证明责任 恢复性司法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码:A  一、刑事和解制度简述  (
期刊
摘 要 在二战结束后近七十年的今天,我国民间对日索偿还没有结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中,日本政府在国内法院作为被告时,常常受到“国家无答责”主张的保护。所以,中方当事人要在此类案件中胜诉,必须了解这个制度并寻找解决这项障碍的办法。  关键词:国家无答责 民间索偿  中图分类号:D819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家无答责”理论  简而言之,“国家无答责”就是指当国家及其公职人员由于行使国家公权力而
期刊
摘 要 公民权利保护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敏感的话题。建国以来,我国的公民权利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乌木争议案就折射出当地政府在将乌木收归国有的过程中,对发现者的公民权利保护的疏忽和失当。保护公民权利需要轻空谈重实践。张扬公民权利意识、切实保护公民权利是现阶段政府执政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  关键词 乌木 公民权利 财产权 奖励权  中图分类号:D82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我国交强险条例将投保人、投保人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及本车人员一概排除在第三人范围之外,且没有对投保人、驾驶人员、本车人员作具体明确的定义,导致实践中交强险第三人范围被缩小,不利于保护交通事故中的受害第三人。本文试图以法律解释的方法为视角来探讨我国交强险第三人范围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交强险第三人 法律解释 国外法 无过失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 文
期刊
摘 要 本文着重从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法治建设为主要内容,分析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和谐 法治 建设  中图分类号:DF051 文献标识码:A  一、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  和谐理念是自古以来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从古到今、从中国到西方,和谐思想一直有很深的渊源。中国有孔老夫子的“和为贵”、荀子的“天人合一”、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思想,西方则从毕达哥
期刊
摘 要 泸州二奶遗赠案早已随当年的判决盖棺定论,然而关于该案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息。该案涉及到法律、道德及伦理等多方面的冲突,笔者拟通过该案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该案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过程、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道德的适用。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律推理 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法律方法作为基于司法裁判实践经验的理论表达,凝聚着人们对法律世界特别是司法裁判的方式、
期刊
摘 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也做出了建设“文明湖北”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指出建设“文明湖北”,经济增长是保障,但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分析了在省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各博弈主体可能采取的行为,力求为政策当局在制定合理省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 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