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自主学习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r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诸多学科中,语文教学面广量大,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它不仅要突出工具性要素: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更要突出人文性要素: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激发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才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得适度,教师要做到语言精练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体现语言的魅力。通过教师导语的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热爱上语文。
  
  二、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在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四、建好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师应“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学生方能用心灵感觉到教师的情绪,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理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鱼在水中一样,那它会给你带来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一位在加拿大读书的华侨子女说,那里的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虚心接受学生的挑战,激发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总之,引导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大胆实践这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育,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无我”、“无童”方式,完全告别单纯的“灌输式”、“训练
  式”教法,让学生都灿然闪现出“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 《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2 刘晓红,《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实现自主识字》,《广州教学研究》2003年第314期.
  3 覃穗,《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广州教学研究》1998年第196期.
其他文献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所谓开放式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由此可见,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有层次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有层次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按学生实际有层次的教学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
期刊
所谓个性,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指个体在一定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现代教学观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使
期刊
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拓宽读书的范围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
期刊
学具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设计和准备学具,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学具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恰当地予以出示,努力做到适时、适当。    一、适时利用直观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我校提出要全面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魅力的老师。深爱语文的人都会觉得语文是极富魅力的学科,而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系统中起决定作用。要想做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老师,魅力来自哪里?  一、魅力来自活力  这种活力,不仅是外在的精神状态,还有思维的活跃程度。语文老师应该是传达时代信息的先锋,应该拥有青春之心,永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同时也能够保持一颗童心,随着时代一同进步,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然后
期刊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再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至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熟悉精读课文的教法,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相对模糊。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三种态度    1.弃  认为略读课文仅有开篇的引言,课后没有生字表、思
期刊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教育,因为儿童初入学,头脑还是一张白纸。他们的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育,所以小学德育教育是关键的一步,小学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感,特别是语文教师。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教育的中心和关键,这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内涵不尽相同,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似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去进行琢磨,加工,使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