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新型的方式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我们可以借助网贷平台直接申请贷款或者直接投资理财产品,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极大的隐患。本文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使得我国的金融发展在安全保障下前行。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瞬息万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移动支付模式的盛行,让人们的交易更加便利化,减少了现金的使用。但是网贷市场却非常混乱,容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市场风险。所以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信誉的培养,也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真正的维护市场发展的利益。本文主要是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有效策略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几年,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助力经济的增长,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经济增长,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无论我们去哪里需要购买商品都很少用现金,直接二维码支付,甚至还有些商店可以刷脸。第三方支付市场蓬勃发展,并且年龄大一些的老人也渐渐学会了这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是我们使用较多的支付方式,在支付宝或者微信中推出了理财板块,大家只要有这个APP就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每年过年期间,支付宝会发起集五福互动,引得群众广泛参加,微信红包也成了大家每年过年的必备活动。根据《2019微信春节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从大年夜至初五,微信发送信息量同比增长64.2%,8.23亿人发送和接收微信,微信已经发展成为春节年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比增长7.12%。除夕这天,在最频繁的微信用户活动,一天的新闻和信息见顶的朋友圈。其中“,90后”正在不断成长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了解世界的主宰,实现了发出最多条微信消息、最多条国际朋友圈、最多个不同表情包,以及数据收发最多次微信红包的“四个最”。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迅猛。在2017年我国的互联网企业金融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规模就已经稳居世界经济第一。
2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2.1信用风险大
由于互联网金融当今仍未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挂钩,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信用体系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不完善,它不具备像银行、专业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规模的合法合规存在灰色地带,以及清收制度完善的条件。类似P2P模式的网贷平台,由于资金供给方以及资金需求方在进入P2P平台的门槛较低,并且P2P平台缺乏严厉的监管,导致了借款人卷款跑路,资金供求方血本无归的案例时有发生。如“e租宝”这一互联网金融诈骗案当中,企业通过不断地在互联网宣称进行第几期工程的建设,让投资者进行投资,最终被调查出并未有真正的工程在建时,非法携带消费者投资的资金逃离,危害了绝大部分的投资者的资产,使得投资者亏损。
2.2管理风险
目前网络金融领域存在着跨国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模式,这是对我国以前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考验,虽然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发展,确立了“分类监管,共同监管”的基本原则,但金融创新要快得多。此外,伴随互联网企业金融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我国目前现存的法律难以适用,且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本身的交叉性,使得立法工作过程比传统文化金融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增大风险管理也就更大。网上银行交易互动性和无国界性,冲破时空限制,超越了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范围,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3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建议
3.1设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保障
为了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针对行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为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于一些法律灰色地带要进行细节的规划,对整个市场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化监督,对于随意挪用资金以及非法集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调,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也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网络信息的泄露。要与各个互联网企业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做好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防御,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管控,对于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披露,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2创新风险处置机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跨域性,对政府的风险处置机制提出了挑战。已有研究指出,政府体系上下分治的治理结构有助于降低集权的政治风险,自上而下的纵向分权就像“分散烧锅炉”瑑瑠一样利于将风险化解在地方。然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跨域性对这一风险处置机制提出了挑战。一是“分散烧锅炉”的治理选择有其前提条件,即风险具有地方性,且地方政府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对等。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是跨区域性的,地方政府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对等,因此难以控制风险外溢。二是常規处置机制存在局限,条线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协同不足,综合执法权的配置和运行机制尚未成熟,风险处置的效能有待提高。三是运动型治理机制难以持续,对治理对象内部差异的甄别能力有限,可能带来行业发展波动、长期治理能力不足瑑瑡等问题。
3.3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加大监管力度
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低,导致了无法杜绝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行为的情况出现,通过对资金供求者与资金的需求者两者的准入条件进行提升,防止资金需求者心怀诈骗行为念头进行资金的募集,防止资金的供求者出于“洗黑钱”的心态进行资金的借贷。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风险的交易行为立即叫停,政府、金融机关介入调查,以最大的程度来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
结束语
周期性的金融波动会影响监管部门的监管策略,从而导致市场的短期波动,不但不能起到规范金融市场的作用,相反却可能诱发进一步的金融风险。微观的金融监管会对宏观的金融稳定带来影响,与此相应,宏观的金融形势也会影响微观的金融监管,二者相辅相成。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会影响微观金融监管的方向、重心、手段和强度,进而导致金融监管的异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注重监管的一致性,避免策略性监管。金融监管的一致性也是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可以消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机会主义预期和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王雅婷.互联网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87-88.
[2]伊丽苏娅·艾则孜,周意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影响研究[J].今日财富,2018(24):2-3.
[3]任纪元.金融安全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分类及防控措施分析[J].时代金融,2018(35):390-392.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瞬息万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了移动支付模式的盛行,让人们的交易更加便利化,减少了现金的使用。但是网贷市场却非常混乱,容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市场风险。所以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信誉的培养,也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真正的维护市场发展的利益。本文主要是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有效策略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几年,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助力经济的增长,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经济增长,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无论我们去哪里需要购买商品都很少用现金,直接二维码支付,甚至还有些商店可以刷脸。第三方支付市场蓬勃发展,并且年龄大一些的老人也渐渐学会了这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是我们使用较多的支付方式,在支付宝或者微信中推出了理财板块,大家只要有这个APP就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每年过年期间,支付宝会发起集五福互动,引得群众广泛参加,微信红包也成了大家每年过年的必备活动。根据《2019微信春节数据分析报告》显示,从大年夜至初五,微信发送信息量同比增长64.2%,8.23亿人发送和接收微信,微信已经发展成为春节年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比增长7.12%。除夕这天,在最频繁的微信用户活动,一天的新闻和信息见顶的朋友圈。其中“,90后”正在不断成长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了解世界的主宰,实现了发出最多条微信消息、最多条国际朋友圈、最多个不同表情包,以及数据收发最多次微信红包的“四个最”。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迅猛。在2017年我国的互联网企业金融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规模就已经稳居世界经济第一。
2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2.1信用风险大
由于互联网金融当今仍未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挂钩,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信用体系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不完善,它不具备像银行、专业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规模的合法合规存在灰色地带,以及清收制度完善的条件。类似P2P模式的网贷平台,由于资金供给方以及资金需求方在进入P2P平台的门槛较低,并且P2P平台缺乏严厉的监管,导致了借款人卷款跑路,资金供求方血本无归的案例时有发生。如“e租宝”这一互联网金融诈骗案当中,企业通过不断地在互联网宣称进行第几期工程的建设,让投资者进行投资,最终被调查出并未有真正的工程在建时,非法携带消费者投资的资金逃离,危害了绝大部分的投资者的资产,使得投资者亏损。
2.2管理风险
目前网络金融领域存在着跨国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模式,这是对我国以前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考验,虽然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发展,确立了“分类监管,共同监管”的基本原则,但金融创新要快得多。此外,伴随互联网企业金融发展出现的问题分析,我国目前现存的法律难以适用,且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本身的交叉性,使得立法工作过程比传统文化金融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增大风险管理也就更大。网上银行交易互动性和无国界性,冲破时空限制,超越了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范围,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3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建议
3.1设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保障
为了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针对行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为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于一些法律灰色地带要进行细节的规划,对整个市场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化监督,对于随意挪用资金以及非法集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调,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也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网络信息的泄露。要与各个互联网企业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做好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防御,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管控,对于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披露,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2创新风险处置机制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跨域性,对政府的风险处置机制提出了挑战。已有研究指出,政府体系上下分治的治理结构有助于降低集权的政治风险,自上而下的纵向分权就像“分散烧锅炉”瑑瑠一样利于将风险化解在地方。然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跨域性对这一风险处置机制提出了挑战。一是“分散烧锅炉”的治理选择有其前提条件,即风险具有地方性,且地方政府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对等。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是跨区域性的,地方政府的收益和风险并不对等,因此难以控制风险外溢。二是常規处置机制存在局限,条线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协同不足,综合执法权的配置和运行机制尚未成熟,风险处置的效能有待提高。三是运动型治理机制难以持续,对治理对象内部差异的甄别能力有限,可能带来行业发展波动、长期治理能力不足瑑瑡等问题。
3.3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加大监管力度
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低,导致了无法杜绝互联网金融犯罪的行为的情况出现,通过对资金供求者与资金的需求者两者的准入条件进行提升,防止资金需求者心怀诈骗行为念头进行资金的募集,防止资金的供求者出于“洗黑钱”的心态进行资金的借贷。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风险的交易行为立即叫停,政府、金融机关介入调查,以最大的程度来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消费环境。
结束语
周期性的金融波动会影响监管部门的监管策略,从而导致市场的短期波动,不但不能起到规范金融市场的作用,相反却可能诱发进一步的金融风险。微观的金融监管会对宏观的金融稳定带来影响,与此相应,宏观的金融形势也会影响微观的金融监管,二者相辅相成。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会影响微观金融监管的方向、重心、手段和强度,进而导致金融监管的异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注重监管的一致性,避免策略性监管。金融监管的一致性也是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可以消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机会主义预期和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王雅婷.互联网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87-88.
[2]伊丽苏娅·艾则孜,周意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影响研究[J].今日财富,2018(24):2-3.
[3]任纪元.金融安全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分类及防控措施分析[J].时代金融,2018(35):390-392.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