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审美教育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审美教育,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生态美育,旨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确立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培养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大力开展生态美育,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审美观 生态审美教育 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生态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生态危机十分突出。生态审美教育是鉴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恶化的现状,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关于学术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生态文化的探索,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了生态美学和生态审美教育的探索,召开了8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论著。生态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力、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大力开展生态美育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审美教育,是用生态美学的观念教育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关爱生命、保护地球;生态审美素养应该成为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人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是从儿童时期就须养成的重要习惯素养。生态审美教育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生态审美观的教育,在提升人生境界、追求诗意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其是时代的产物,是鉴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恶化的现状,人类对自身生存的反思和观念的变革。
  二、生态审美教育的内容
  生态审美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存在论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哲学文化与美学艺术等不同基础之上,将道家的“道法自然”观、“万物齐一”论,儒家“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自然亲和情怀、“仁者爱人”和“民胞物与”的生态人文主义观念以及诗意栖居说、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家园意识、艺术生产力等西方生态美学观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即在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中坚持“此在与世界”的在世方式,即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类的、更不是与人类对立的,而是与人类构成一体、须臾难离的。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自然的美。中国传统哲学倡导天人合一,把人的自我实现和实现自然的目的统一起来,生态审美教育包含着人与自然生命的亲和关系的审美体验。
  其次,是确立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罗马俱乐部负责人贝切伊认为,当前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种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这个问题同样十分重要。事实证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种极不负责任且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不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国情而言,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将发展与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走互利双赢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民要选择并培养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例如,倡导小康而节俭的生活方式,不铺张浪费资源和能源;自觉地爱护环境,不污染环境,选择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自觉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动物植物;学会欣赏自然生命的多样性、丰富性之美。
  最后,是培养一种对自然的审美态度,这是生态审美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因为归根结底生态审美教育是一种审美观的教育,更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首先,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人类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主人,能够战胜自然、控制自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是俯视的、高屋建瓴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和谐的审美关系。而生态审美教育强调的则是民胞物与和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和创造者,这里不是谁改造谁的问题,而是和谐共生。其次,人对自然的审美态度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期所必需的一种人生态度。因为,中国新时期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就相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审美化生存的重要基础。从而,人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备条件,成为新时期所亟须的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生态审美教育的意义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在它的慷慨恩赐下,人类才得以成长发展,所以人们对哺育我们的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生态美育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感受力,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性格。人类在大自然中陶冶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一个热爱自然、对自然产生敬畏并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的人,必定是道德高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懂得生活的人。
  生态美育通过艺术及各种形式的生态美熏陶培养人,使人们在对生态审美形态的欣赏中,在具体的生态审美活动中,逐步形成生态审美情感、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诗意栖居”。因此,大力开展生态美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美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2]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训练的结构、设计原则、批改反馈等问题作了研究。从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对传统的高中数学训练和学生对训练的态度作了调查分析。第二部分,对高中数学练习的特点和分类作了深入思考,并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作为分类标准,提出把高中数学练习分为巩固性训练和反思性训练来尝试高中数学训练结构的调整。第三部分,在调整高中数学训练结构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数据对比得出我们
日常工作中,经常能遇到一些数额差异较大的表格。如果制成图表,就会出现小额数据对比不突出、而大数据直接顶满格的情况,非常不美观。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选中数据表,按照默认方法先建立一个条形图;  2.将当前条形图复制一份,右击第一个条形图的坐标轴,执行“设置坐标轴格式”命令,打开坐标轴设置面板;  3.将第1个图表的“坐标轴边界”最大值设为“50”,然后缩小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直径为3 μm左右的聚苯乙烯核,在核表面化学镀形成带小突起的镍合金导电层,制成ACF新型填充粒子,对聚合物核做了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测试,对核以及导电微球
高中物理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学生想要学好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物理中很多知识理解带有很强的探究性,许多题目的解答思路就像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地学习。简要分
随着《吞噬星空》手游新一轮测试消息公布,粉丝们原本骚动的心又一次蠢蠢欲动,大家集结一起准备大干一场了。《吞噬星空》改编手游,引起小说及游戏用户的双重“暴动”,特色的动作
利用XRD、SEM等技术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Na0.5Bi0.5)0.82(K0.5Bi0.5)0.18]1-xLaxTiO3(x=0 ~ 0.1)无铅压电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合
“欲速则不达”被载入“论语.子路”常用于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求过于性急图快,急于求成,也寓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成效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在教学与评价中也是如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后培训,远程教育成为一种受人重视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  教学与评价小组合作“欲速则不达”在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关于“教学与评价”的教师作业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我的课堂,积极探索生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实践出真知,真正懂得怎么去自我探究。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阐述能力和猜想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物理课堂实践能力阐述能力猜想能力物理学科的探究性和实验性都比较强,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实践探究能力,物理也是最适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门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将提交《关于允许手机用户携号转网的建议》的议案,建议出台法规允许手机用户携号转网。在他看来,电信公司对新老用户的区别对待,就是因为老用户
在低温烧结的CaO-MgO-SiO2(CMS)陶瓷中,引入粒径为50-100nm的Ca0.7Mg0.3SiO3纳米粉体,研究了纳米粉体对陶瓷烧结行为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粉体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