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老师,快点,快点!我的画怎么了?”一声声急切的催促下,我加快步伐,迅速来到孩子身边,一手抚摸着她的头,一手接过孩子的鼠标,轻轻一点,说着:“没关系!别急!”话音未落,孩子已经破涕为笑了:“原来,还能将画错的地方恢复、还原啊!”这是我在电脑美术课上经常出现的状况。电脑美术给孩子们带来一次次发现和惊喜!
电脑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制作手段,使多媒体进入美术课堂成为可能。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电脑美术正是以此为载体,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电脑美术的研发虽然经历了30多年,而引进到我国并开始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去,也还只是近几年的事。艺术手段的拓展和技术革命的成果,预示着美术教育将从原始时代的手工绘制与传统教学手段,逐渐被电子教学手段所代替。电脑美术在工具、设备、操作等各方面均迥异于传统的绘画制图形式,所表达的作品形态将美术创作设计带入一个新领域。可以预言,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普及,电脑绘画艺术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与发展。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技术让美术课大放异彩呢?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构思和绘制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绘图时,学生首先要构思设计,用铅笔画出草图,其次是将草图描上正稿、上色、整理画面,最后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作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上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绘制的时间就要更长,花费的精力更多。对学生而言,好的构思设计并不代表好的美术作品,它常常因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由于绘画经验的不足而导致一幅原本构思较好的美术作品最终绘制失败。随着计算机进入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计算机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照指令,绘制出令人满意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比如,过去绘制主要靠手工,遇上图形复杂或重复使用图形时,通常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用计算机绘制可快速复制、拷贝、清除、上色、旋转、放大、缩小,不但省时省力、轻松完成,而且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追求绘画的创意与质量。
传统美术要用纸和笔等工具才能完成,并且所需要的材料很多。国画需要宣纸、毛笔、墨等,油画需要画布、画笔、颜料、调色油等,素描、水彩、水粉、手工、雕塑等等也各要各的工具和材料——今天上素描课明天上色彩课,岂能要求学生时刻把画具带齐呢?电脑美术只要有计算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异地绘制或修改你的电脑美术作品。这种便捷性和实用性是传统美术所无法比拟的。
素材的搜集、整理和运用是美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美术搜集素材主要通过写生、摄影、查找数据等方式来进行。查找数据是电脑的优势所在。计算机可以在网上查找有用的数据,把它们直接用于绘画过程当中。至于整理,电脑美术只要直接在计算机中完成便可以了,组合和构图非常方便。运用素材同样也是计算机的拿手好戏,运用Photoshop、3DMAX、autoCAD、COOL3D等工具,可以直观迅速地将一幅电脑美术作品呈现在你的面前。
许多人都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但苦于绘画技法和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准确表达。从前的美术在技法的掌握上有相当的难度,一般人要掌握美术技法需要花上十年八年的功夫才行,更何况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天赋。这常常使普通人的创作欲望大大受挫,不利于美术的普及、推广和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电脑美术以其易用性和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机图形设计的便利修改和“所见即所得”的优势,为师生赢得了时间和效率。“所见即所得”的意思是我们所进行的任何画面处理,不管是变换字体,还是变形变色,都可以迅速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而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结果就是最后的呈现效果。计算机图形设计对任何内容都可以进行无数次的修改直至我们满意。
绘画活动中,重复操作也是一件头疼事儿,比如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或书法体的大量重复使用等。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功能可以轻松地复制,并且可以将常用的图形、版式、色调等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建立个人图形库,以便将来重复调用。另外,传统绘画过程中,绘画方案一旦通过后,需进行制作图纸的绘制,工作繁重枯燥。采用计算机图形设计后,整套高质量设计图纸可由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完成,绘画周期得以大大缩短。
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能产生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画面效果更直观,颜色更鲜艳,配色更容易,解决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涂色不均匀等问题。它不仅提供各种传统媒介如毛笔、铅笔、喷枪、麦克笔、浮雕、版画等,而且还可自定义特殊笔型,如星光型、字母型等,更为奇特的是还可以将不同媒介(如水彩和油画)的表现效果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开展电脑美术教学确实能够带给人惊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秉持美术教学的根本。电脑有其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有条件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留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传统教学。电脑毕竟只是美术表现的工具。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继承传统媒体的合理成分,把握好电脑美术教学的度,积极探索美术学科的教育改革,保留美术教学的学科本位,建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推动美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
电脑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制作手段,使多媒体进入美术课堂成为可能。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能欣赏到更多、更美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电脑美术正是以此为载体,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电脑美术的研发虽然经历了30多年,而引进到我国并开始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去,也还只是近几年的事。艺术手段的拓展和技术革命的成果,预示着美术教育将从原始时代的手工绘制与传统教学手段,逐渐被电子教学手段所代替。电脑美术在工具、设备、操作等各方面均迥异于传统的绘画制图形式,所表达的作品形态将美术创作设计带入一个新领域。可以预言,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普及,电脑绘画艺术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与发展。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技术让美术课大放异彩呢?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构思和绘制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绘图时,学生首先要构思设计,用铅笔画出草图,其次是将草图描上正稿、上色、整理画面,最后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作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加上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绘制的时间就要更长,花费的精力更多。对学生而言,好的构思设计并不代表好的美术作品,它常常因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由于绘画经验的不足而导致一幅原本构思较好的美术作品最终绘制失败。随着计算机进入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计算机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照指令,绘制出令人满意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比如,过去绘制主要靠手工,遇上图形复杂或重复使用图形时,通常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用计算机绘制可快速复制、拷贝、清除、上色、旋转、放大、缩小,不但省时省力、轻松完成,而且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追求绘画的创意与质量。
传统美术要用纸和笔等工具才能完成,并且所需要的材料很多。国画需要宣纸、毛笔、墨等,油画需要画布、画笔、颜料、调色油等,素描、水彩、水粉、手工、雕塑等等也各要各的工具和材料——今天上素描课明天上色彩课,岂能要求学生时刻把画具带齐呢?电脑美术只要有计算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异地绘制或修改你的电脑美术作品。这种便捷性和实用性是传统美术所无法比拟的。
素材的搜集、整理和运用是美术创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美术搜集素材主要通过写生、摄影、查找数据等方式来进行。查找数据是电脑的优势所在。计算机可以在网上查找有用的数据,把它们直接用于绘画过程当中。至于整理,电脑美术只要直接在计算机中完成便可以了,组合和构图非常方便。运用素材同样也是计算机的拿手好戏,运用Photoshop、3DMAX、autoCAD、COOL3D等工具,可以直观迅速地将一幅电脑美术作品呈现在你的面前。
许多人都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但苦于绘画技法和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准确表达。从前的美术在技法的掌握上有相当的难度,一般人要掌握美术技法需要花上十年八年的功夫才行,更何况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天赋。这常常使普通人的创作欲望大大受挫,不利于美术的普及、推广和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电脑美术以其易用性和多样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机图形设计的便利修改和“所见即所得”的优势,为师生赢得了时间和效率。“所见即所得”的意思是我们所进行的任何画面处理,不管是变换字体,还是变形变色,都可以迅速反映在计算机屏幕上,而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结果就是最后的呈现效果。计算机图形设计对任何内容都可以进行无数次的修改直至我们满意。
绘画活动中,重复操作也是一件头疼事儿,比如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或书法体的大量重复使用等。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功能可以轻松地复制,并且可以将常用的图形、版式、色调等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建立个人图形库,以便将来重复调用。另外,传统绘画过程中,绘画方案一旦通过后,需进行制作图纸的绘制,工作繁重枯燥。采用计算机图形设计后,整套高质量设计图纸可由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完成,绘画周期得以大大缩短。
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能产生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画面效果更直观,颜色更鲜艳,配色更容易,解决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涂色不均匀等问题。它不仅提供各种传统媒介如毛笔、铅笔、喷枪、麦克笔、浮雕、版画等,而且还可自定义特殊笔型,如星光型、字母型等,更为奇特的是还可以将不同媒介(如水彩和油画)的表现效果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开展电脑美术教学确实能够带给人惊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秉持美术教学的根本。电脑有其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有条件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保留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传统教学。电脑毕竟只是美术表现的工具。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继承传统媒体的合理成分,把握好电脑美术教学的度,积极探索美术学科的教育改革,保留美术教学的学科本位,建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推动美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房山区良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