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国家账本”中的民生关切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疫情还未消除,外部经济环境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很大,财政支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需要拿出更多智慧和策略,尽最大努力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让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做好这些工作,“国家账本”的民本特色才能更浓,更充分有力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用。
  财政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分别为82771亿元、100124亿元,同比下降7.3%、0.9%。全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分别为154310亿元、28585亿元,同比下降2.3%、11.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58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096亿元,同比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92亿元,同比增长3.3%。

  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收支缺口达到6万多亿元,这是2020年财政收支矛盾的直接体现。受疫情影响,经济受到冲击,企业运行困难加剧,财政收入征收面临压力,而且为了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维护经济稳定,还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财政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公共卫生、民生等方面的支出,一进一出,就是数万亿的金额。因此,财政收支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亟须大幅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并考虑适度增加财政赤字,以维持财政正常运行。
  尽管各级财政都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但在保障民生、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等方面,2020年的“国家账本”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广大居民也能够在“国家账本”的民生关切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2020年的税收情况看,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了8.9%、2.4%,而全年实际办理了出口退税14549亿元。也就是说,在税收环节,由于实施了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政策和其他一些减免税政策,使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出现增幅下降的现象。不仅如此,各种收费项目,也是暂停或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给企业以支持。按照财政部门的预测,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总量超过了2.5万亿元。加大力度为企业减免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保障居民生活,为稳定和保障就业服务,充分体现了民本关怀。
  从2020年的支出情况看,中央政府把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事业发展、保证居民就业和生活保障、突出民生兜底等放在了突出位置。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了1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了10.9%、教育支出同比增长了4.4%、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了16.4%。相反,在城乡社区、节能环保等可以暂缓或收紧的领域,通过适当的财政控制,腾出更多财力以保障重点问题的顺利解决。在疫情期间,中央财政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增加了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得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
  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来看,2020年的财政支出也是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民生特色很浓。2020年,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用于扶贫的资金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并向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如解决“苦咸水”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从专项债务额度中安排2000亿元,支持地方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账本”的民生担当和民生关切。
  目前疫情还未消除,外部经济环境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长的压力很大,财政支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拿出更多智慧和策略,尽最大努力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让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做好这些工作,“国家账本”的民本特色才能更浓,更充分有力地发挥公共财政的效用。
  (摘自《北京青年报》)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财富而努力工作,而是训练自身满足于我们已有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追求名声,而是克服自己对获得别人仰慕的渴望;如果我們不花费时间去谋划怎样伤害一个我们嫉妒的人,而是把时间用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如果我们不用尽心机使自己变得受人欢迎,而是努力维持并完善关系,与我们结交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那么,我们的生活状况就会更好。 (摘自《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出现,这是与人类未来命运最为密切相关的大事,对此相关学科领域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思考。那么在哲学视角下,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带来哪些后果?有哪些奇点?又有哪些风险?人工智能发展如此快,会不会涉及可能存在的哲学常常关注的意识?对此,如何看待?是否存在忧虑?从现实角度看又有哪些令人忧虑的领域?尤其是如何看待最常为人们所提及“人工智能替人劳作”的疑虑?带着这些问
胡愈之(1896.9.9—1986.1.16),《光明日報》首任总编辑。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以民主人士身份活动,做的却是共产党的事。实际上,他1933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受中央特科直接领导的特别党员。直到1979年中央统战部公开他的党员身份,许多谜团才得以解开。白色恐怖下的特别党员  1933年,是个风雨如磐的年份。国民党在发动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同时,加剧了对国统区的文化“围剿”。4
以孝道為代表的“崇老”文化是东亚社会的普遍社会现象。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人类世界,一种崭新的“现代性”开始不断侵入传统的“孝文化”,广泛的社会变迁,使得重塑中国的老年文化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但在老年文化建设中必须面对几个基本问题,诸如养老究竟是谁的责任?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养老责任?孝道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作用几何?老年人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和社会?老年人眼下面临怎样的选择以及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在诸多历史书写中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六君子”的合称,似乎显得他们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事实上,在经历、性格乃至政见上,他们之间颇有不同之处……  谭嗣同:“死得其所”的猛士  六君子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人,自然非谭嗣同莫属。谭嗣同在六人之中家境最为优越,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但他的早年生活并不幸福:自从10岁那年母亲去世之后,饱受父
——专访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温铁军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题,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同时,文件开宗明义强调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开篇指
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如何解决内心的焦虑,如何在未知的经济形势中实现财富增长?这些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总有各色成功人士提供答案。十年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回到母校普林斯顿做演讲,但他没有大谈财富密码,而是一反常态,问了在场者 12 个问题。  在当下信息泛滥的社会里,我们不缺乏各种答案,却缺乏真正直击内心的问题。贝索斯的问题指引着他探索内心、成就事业,或许也能成为我们追求理想的风向标。选择比天赋
泱泱中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成就千秋伟业的同时,尽显了独领风骚的卓越诗才。毛泽东诗词表达了他的深邃思想和宏大抱负,也抒发了他的游历情思和闲情逸致。毛泽东绝非寻常意义上的旅者游人,他深谙行游的本质精髓,通晓名胜古迹的人文底蕴,撷取名山大川的灵气神韵,把诗和远方结合得浑然天成。行天下成就伟人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10年秋
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经梳理发现,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前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尽力缓和与日本的关系,避免在远东地区出现麻烦,这是斯大林在处理远东问题及与远东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对日关系上,斯大林把西方国家的一切建议都看成是挑拨和挑衅。  这一时期
模范家庭  我的父亲邹韬奋是一个幽默又有情趣的人。他喜欢看电影,在一些聚会场合,还会去模仿卓别林的表演,逗得朋友们很开心。有段时间他还学跳舞,平时锻炼身体常做一套健身操。父亲幽默的性格也遗传给了我的两个哥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开玩笑。  父亲最早的翻译作品是三本恋爱小说,而且都是异国恋情,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一篇他写的译后附记,表达他自己关于婚姻、家庭等问题的看法。  我的母亲沈粹缜是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