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报名到领证的两个多月里,王小姐总共去驾校约10次,其中包括考试和报名。除了考试那天在教练的指导下把车开到马路上外,其他时间她一分钟也没有敢开出训练场大门。
这显然不是个案。针对这一现象,北京某驾驶培训学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校长接受采访时说:“学员即使拿到了本,但让其上路还是非常难。这不是我一个人知道,所有驾校的校长都知道,所有车管所的领导也都知道。”
“问题归结为一点,学员上车时间太短,实际道路经验不足。”他说。
贴近实际难
目前,驾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部分:法培理论、倒桩和外路。在这三部分中,外路是最重要的,也是学员最需要掌握的。可是,记者调查得知,京城各驾校的课程设置中,外路的课时却最少,不少学员上了两次外路,就“霸王硬上弓”,匆忙参加考试。学员的实际技能是可想而知的。
“这对于我们驾校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尴尬,该校长颇显无奈。
外地一些驾校的外路都是在马路上练习。而在北京则非常特殊,道路拥挤,资源有限,不可能指定太多的地方让学员练车。有关部门虽然指定了专门路线供学员模拟练车,而这些指定路线往往就是非常短的一段马路。
此外,考试的试题内容和数量都是有关部门确定的,驾校的教学活动只能紧扣考试,并不能涵括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所有情况。在这样一个机制下,驾校、教练和学员完全为“拿本”应试而奋斗。该校长坦言,这对驾校的教学活动限制很大。
该校长很怀念自己学车的那个年代。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学员学完课程后会有个“白本”,也就是实习本,学员拿到实习本实习一年之后,才能拿到驾驶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举措在1996年之后便被取缔了。该校长说,驾培工作需要贴近社会实际的需要,贴近学员以后出行的需要。该校长举例,因为北京立交桥和红绿灯比较多,所以现在驾培中坡起、定点停车以及路口停车等都很重要。但眼下,驾培贴近实际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价格战”下惨淡经营
记者发现,有学员抱怨在驾培质量低的同时,也在指责驾校收费太高,认为驾培行业是暴利行业。对此,该校长不以为然。他说,驾培收费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因为学费低导致驾校无法有效提高硬件和师资水平,只能靠有限的资源维持日益增多的学员的需求。
“低投资还能保证正常练车吗?我觉得收费低本身对学员并不一定是好事。”该校长说。
谈起多如牛毛的驾校和看似红火的驾培市场,这位校长无奈地摇头。他承认现在驾培市场的空间确实很大,但这一切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各驾校为争夺生源打起了一波又一波价格战。很多驾校似乎认为驾校服务可以“薄利多销”。然而,“多销”是以降低学员的培训质量为代价的。有些实力稍弱的驾校,在无利甚至赔本的情况下也被卷进价格战漩涡,其生存尚且成为问题,更何谈提高驾培质量?
该校长认为,驾培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驾培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员开车。看似简单而无可厚非的目标目前却很难实现。
各驾校持续的价格战实际是损人不利己。学员由于低价格乘兴而来,却也因低质量败兴而归。最后导致不少低质量教学水平驾校的学员大量流失。
“惨淡经营!”他评价目前的驾培市场,“如果价格战再继续打下去,会有驾校扛不住的。”
“现在确实到了有关部门出面整顿的时候了!”说完这一句,他再也不愿意继续跟记者深入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