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探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已被纳入世界各国衡量本国社会文明和全民发展的重要标志,1985年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针对无障碍的设计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城市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探究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建设和完善有着迫切需求。无障碍的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减少使用者的不便,充分照顾肢体受损的残疾人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能力较弱的儿童的使用需要。为弱势群体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充满爱心和关怀的环境。
  1、无障碍理念概述及意义
  1.1无障碍的来源和发展
  无障碍发端于欧美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残疾人观推动了无障碍建设的思潮,这一概念在国际社会广泛运用,主张关于人类衣食住行的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及残疾人的使用需求,在环境上做到建筑、交通上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促进社会的融合进程。无障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2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设计,指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对环境或者设施进行改变。所谓特定人群是指老年人及残疾人等需要被保护、照顾的人群,其中也包括孕妇和儿童,他们应在社会参与中享受无障碍带来的便利。英国利兹大学安娜·劳森认为,无论无障碍设施多么完善,都需要提供合理便利。
  1.3无障碍设计的意义
  无障碍设计是人类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其目的就是为残疾人群体、以及老龄群体提供一个平等安全的环境空间,使其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更好的享受和平与发展主题带给全人类的红利;同时它也是一项巨大的公益事业,具有长远的社会和公益效益,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无障碍设计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落实对残障人群的政策、物质保障,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正是对为民执政的深刻践行。无障碍建设不仅仅能够维护残障人群的切身利益,还能增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以及认识度,提高公民素质,培养社会美德,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2、我国城市景观无障碍建设的不足之处
  2.1道路安全性不足
  城市景观园路与城市道路不同,较少铺设盲道,并不能完全保证盲人的安全。公园的园路为了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不利于盲人的顺利通行。此外,公园盲道易受地形高差的影响设置台阶或步石,阻断了盲道的连续性不利于发挥其导向作用。坡道建设方面从盲人角度考虑较少,存在坡度陡利用率低的現象,流于形式从而成为摆设。
  2.2设施不够齐全和完善
  在城市景观中有多地方没有无障碍设施,比如公园出入口不设置无障碍检票通道,许多的建筑物的入口处只有台阶,没有设置坡道;座椅坐凳较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导游图旁没有设置盲文,园路上没有铺设盲道;园林绿地中的指示牌数量少,且色彩不易识别,指示牌被植物遮挡或者高度不合适。
  2.3监管制度不健全
  无障碍设施在城市及公园中成为摆设已是寻常事,不能为盲人提供服务,城市道路车辆及一些其他物品占用盲道随处可见,地势不平、损坏、中断、人为损坏等也没有后期修缮和维修,让辅助设施成为无用装置,需要提升社会素质及健全监管制度。
  2.4城市景观中缺少无障碍设计
  现在很多城市景观在设计时,很少会考虑到当地人们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常常忽略弱势群体的需求,只是一味地根据正常人的角度去设计,由此导致其设计出来的城市景观常常缺少相应的无障碍设施,缺少对弱势群体的游览需求及心理关心。
  3、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思考
  3.1无障碍设计包含的内容
  无障碍设计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两方面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指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公园绿地中要有无障碍硬件设施保障行动不便者的通行和使用无障碍(包括坡道、盲道、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安全阻挡措施等)。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则包括了图形化的信息指示,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如声音、光影、色彩、材料等手段的运用)、各种便捷的服务(如问讯处、指示牌、语音提示装置和地位设施等)、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
  3.2注意颜色选择
  相较于文字信息,颜色的视觉信息识别更加方便直观,更加实用快捷,然而对于视觉信息识别障碍者来说却很困难。因此,公园设施或标识应该采用对比度的度较高的颜色,确保前景色和背景色界限上的清晰反差;当不易识别到重要信息,可以增加文字信息再次描述,不仅能让障碍者无差别的接受设计中所表达的信息,更带给他们良好的使用体验。
  3.3遵循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
  (1)安全性:为了保证安全性要求,必须配套制定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安装醒目的警示牌。要使得各种弱势人群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不安全的环境,及时做出规避反应。(2)尊重性:无障碍设计和专为残疾人设计又不同,专为残疾人设计是将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待,设计出来的产品造型奇特,且不利于其他人群使用,残疾人也会对其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他们肯定不希望人们将其“特殊化”,他们更加希望可以与所有人共同使用一样的产品。无障碍设计更向通用设计靠拢,在普通人可用的基础上,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考虑,使产品适合不同的群体使用,既给予了残疾人尊重性又能服务到所有人群,使用景观中的无障碍设施时不会感到是被怜悯的对象。(3)易识别性:要有突出的危险警示牌,要综合视觉和听觉对游客进行感官刺激,避免他们无法正确地处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对视障和听障人士,要通过语音提示器及时提供布局信息和行动指南。(4)协调性:不破坏空间布局美感。对设计人员来说,这是全局性思维的体现,标志其对园林整体风格的把握,也是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同时是对普通人群的平等游玩的要求体现。
  3.4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人们意识的提高
  城市景观的无障碍设计只是一个开始,是保证无障碍观赏、游玩的基础,而良好的管理则是保证各类游客方便、无障碍观赏、游玩的有力措施。为确保公园内所有设施不会受到破坏,员工应在公园入口处张贴告示,提醒游人注意,并禁止任何破坏行为。各类无障碍设施应正确布置,不能被其他物体侵占或挪用,使无障碍设施真正成为行动不便者能够方便使用的设施。
  结语:
  城市景观对人们生活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但也发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这就使城市景观本来的作用大大削弱,并且也影响了城市建设步伐,应正视城市景观建设中关于无障碍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努力按照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改进城市景观,使得城市景观的建设更具有文化性和包容性。
  参考文献:
  [1]王丹.城市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2):81-82.
  [2]张丽.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7):44.
  [3]王培栋.园林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20):76-78.
  [4]胡子瑾,钟祥燕,张小凤,徐英馨.大学校园中无障碍化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14):5-6.
  [5]李晓林,高宇.浅谈昆明市无障碍景观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11):71-72.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涉及的专业较广,且各项专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提升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应深度各个专业中存在的技术特性,以制定规范的施工工序。基于此,文章以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切入点,指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几点因素,并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目
连续一个月,物理学家戈汉姆及其同事一直在观察一只高高飘浮在冰面上空、携带一系列天线的巨型气球。这只气球扫描南极洲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冰冻地貌,寻找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  除了奇怪的背景噪声信号之外,这只气球的首次飞行实验结果似乎乏善可陈。一年多以后的第二次飞行实验结果,也一样无可炫耀。当该气球进行第三次扫描时,科学家决定重审它的过往探测数据,尤其是那些之前被作为噪声而忽视的信号。这一决定真的很重
期刊
贾奇是一个58岁的普通英国人.2019年,他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贾奇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而且他一直进行身体锻炼,既不抽烟也不酗酒,还有冥想的习惯,因此在收到诊断结果时他一时
期刊
深入挖掘大学校园景观环境中的空间要素,探索其中的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类型,探寻校园景观环境中的问题,力图对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目的 总结和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检测江浙籍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QB1*0201、-DQB1*0602二种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探讨以上二种等位基因与江浙籍汉族白癜风患者的相关性和白癜风的病因。 方法 1.标本收集及DNA提取 2002年9-10月观察白癜风患者243例,均为江浙籍汉族,登记其临床资料。收集243例确诊的白癜风患者外周静脉血;250例对照全血来自本院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