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2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氮磷钾肥效应试验研究表明,氮肥对黄色石灰岩土区的玉米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在氮素缺乏的条件下,磷肥、钾肥对玉米无明显增产作用,但在氮素营养得以满足时,磷肥对玉米有极显著的增长作用,钾肥有显著的增长作用,且氮、磷、钾肥间的交互作用明显,适宜玉米通用型复混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玉米;氮磷钾;OPT;农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14
  玉米是云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产量9.5万t,占云阳县粮油总产20%以上。近10a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户用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通用型复混肥在玉米生产上得以普遍施用。为验证玉米施用通用型复混肥的肥效,开展了氮、磷、钾化肥配施效应试验,以期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试验地块为云阳县云阳镇梅树村3组陈历云的承包地,地处背斜低山中上部缓坡台地,海拔792m。供试土壤为三迭系巴东组石灰岩发育形成的黄色石灰岩土,土种为大眼泥土,土层深78cm,耕层厚27cm,耕层土壤质地重壤,pH值8.0,有机质27.7g/kg,碱解氮142 mg/kg ,有效磷5.1mg/kg,速效钾112mg/kg。1年2熟,前作甘薯。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2O5、K2O的每667m2用量分别为18kg、5.4kg和2.7kg;在OPT基础上设OPT-N,OPT-P,OPT-K,CK,共5个处理(各试验处理全生育期养分及肥料用量见表1)。磷、钾肥全作底肥,在移栽前一次施用;氮肥45%作底肥,55%在玉米喇叭口期前半月施用。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6m2(5.33m×3m)。
  1.3 供试品种
  玉米品种为鄂玉16。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5年4月3日玉米肥球盖膜育苗;4月20日划小区,处理间和重复间用0.3m宽的厢沟分隔,试验地四周设1m宽的保护行;4月21日分株打窝施底肥;4月22日定向移栽,株行距为(0.83 0.5)×0.33m,每窝单株,每小区栽植72株,栽植45000株/hm2;6月12日分株打窝施追肥;8月27日分区取样、收获;9月1—4日考种。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列于表2。产量的方差分析(LSR法)结果可知,CK和OPT-N处理与OPT-P、OPT-K、OPT处理间玉米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K与OPT-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OPT-P与OPT-K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2者与OPT处理间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由此表明:氮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是极其显著的;磷、钾肥对玉米的增产作用是在氮素营养达到一定水平后实现的,即在低产水平时,特别是氮素营养不能满足时,磷、钾肥的增产作用不显著,但在中、高产水平时,磷、钾肥的增产作用是显著的,磷肥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肥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试验中对玉米增产作用最大的是氮肥,磷肥次之,再次是钾肥,因此,玉米施用通用型复混肥是适宜的。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将小区测产和抽样的180株182个有效结穗考种结果整理得表3。表3表明,氮肥对玉米株高、茎粗、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影响最大,磷、钾肥影响较小,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大都表现优化。因玉米品种特性,各处理空秆率和双穗率极少,有效结穗数相差较小。
  2.3 肥料的农学效率
  用差减法计算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得表4。从表4可知,氮肥的农学效率最高,纯N/kg增产玉米籽粒10.5kg;钾肥,K2O/kg增产9.9kg,最低的是磷肥,P2O5/kg增产7.9kg。虽然钾肥的农学效率比磷肥高,但缺磷处理与最佳施肥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缺钾处理与最佳施肥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却只有显著水平,说明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2.4 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施肥水平的效益分析列于表5。表5表明,与OPT处理比,OPT-N与CK处理玉米产值分别降低6510.38元/hm2和6625.38元/hm2,施肥利润减少5233.1元 /hm2和4327.5元 /hm2,减收极为显著。OPT处理施肥利润最高,为4327.5元/hm2,比OPT-P和OPT-K处理增收23.5%和12.1%。在施肥处理中,只有OPT-N处理的施肥利润为负值,即在氮素缺乏的条件下,施磷、钾肥反而减收,其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相差较小,为1:2.88~3.13。
  3 结论
  在试验条件下,OPT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1227.8kg/hm2,分别比CK、OPT-N、OPT-P、OPT-K处理增产34.5%、33.7%、6.1%、3.7%。氮肥对玉米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磷肥和钾肥,生产中,应坚持保氮稳磷补钾的施肥策略,继续推广玉米通用型复混肥的普及应用。
  从产量构成看,各处理空秆率和双穗率极少,有效结穗数相差较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以OPT处理最多。氮肥对穗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影响较大,磷、钾肥影响相对较小。
  从肥料效果看,氮肥的施用效果最好,纯N/kg增产玉米10.5kg,增收19.58元,P2O5/kg的增产7.9kg,增收10.67元,K2O/kg增产9.9kg,增收12.57元。
  从经济效益看,OPT处理施肥利润为4327.5元/hm2最高,比OPT-P和OPT-K处理分别增收23.5%和12.1%,三者的施肥投入产出比较为接近,为1:2.88~3.13,而只施磷钾肥的处理反而减收。
其他文献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绿色能源,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有着直接相关性。沼气技术是将人畜粪便集中起来流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沼气,沼气作为燃料,沼液和沼渣是优
摘 要: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出台政策,各种专项资金随之增加。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的经济工作有所改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并阻碍着农村经济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导致农村发展出现停滞等情况。本文将阐述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解决困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
摘 要: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食品的生产安全,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多种多样,应用到水稻方面的绿色防控技术也不少,本文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研讨对象,分析了其利用推广方式,要求广大稻农尽量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双重标准。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
水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全国有超过60%的人口的主食是稻米。在人口日益增加,土地面积日益减少的背景下,随着人口的增长
摘 要: 在小麦生长中施用相等氮、磷、钾肥情况下基肥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能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加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利于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3.6%~4.98%。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小麦;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43  1 试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