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应该说属于较为清廉国家,反腐败机构比较健全,反腐败“制度的笼子”也称得上细密,反对党派会穷追猛打,媒体更是无孔不入且会“兴风作浪”。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官员尤其是政客铤而走险。总理阿博特就在去年9月被曝利用公款报销个人费用,酿成了难堪的报销丑闻。同时,其他不少政客和官员也都曾被指滥用公款甚至索贿受贿。
“擦边球”打成瘾
阿博特的报销丑闻,发生在2011年11月5日,他前往麦考瑞港参加“铁人三项赛”后,由政府報销了近1300澳元(1澳元约合5.8元人民币)的费用,包括941澳元的往返机票。2012年1月,他参加在洛恩举行的码头酒吧游泳赛,1095澳元的机票和349澳元的津贴也由政府报销。
反对党对此当然不“买账”,工党临时领袖克里斯·鲍文抨击说,纳税人没理由出钱帮助阿博特保持体形。民众也不“领情”,对他的质疑越来越厉害。
在此情势下,阿博特不得不“自掏腰包”偿还了2006年出席两名同僚的婚礼后,用公款报销的1700澳元旅费。
当然,政客中用此伎俩的不唯阿博特,其他高官还有不少,而且,“自肥”到了“恬不知耻”的程度。
外交部长朱莉·毕肖普、农业部长巴纳比·乔伊斯和昆士兰州国家党议员特蕾莎·甘巴萝,都曾在2011年应矿业大亨莱因哈特之邀,前往印度海得拉巴参加其生意伙伴孙女的盛大婚礼。此后,这3名政客“不约而同”地都以参加能源和商务会议及海外学习等名义,报销了总额1.2万澳元的费用。
由此可见,冀望政客们通过自身的道德操守达至清正廉洁并不现实,这些政客都在“打擦边球”就是因为制度存在着“灰色地带”。
澳大利亚现行的规定是,议员有权使用纳税人的钱前往国内的任何地方参加会议、选举或进行公务,但是没有具体的权限细则。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权限边界,政客们便明目张胆地“打擦边球”。
从“走火入魔”到“皆大欢喜”
“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即便法律有明文规定并有严明罚则的,一些政客还是铤而走险,明目张胆地捞钱猎色。这比“打擦边球”更令人无法容忍。
议员迈克尔·约翰的胆大妄为就曾引发轩然大波。他被曝试图在帮助昆士兰州的一家煤炭企业向中资企业出售煤矿时向交易双方索要高达4800万澳元佣金,尽管这一交易并未达成,丑闻曝光的次日,他还是被逐出了所在的国家自由党。
媒体“直言不讳”地称,约翰“是个不吝脸皮的人”,一有机会就向企业“提要求”。
2011年9月,媒体披露,澳大利亚每年有数以千计关于官员涉嫌贪渎的投诉,还有很多个案待查。过去6年间,仅国防部就进行了超过3200宗内部调查。自2007年以来,海关和边境管理处有近五分之一的员工因为涉嫌受贿及“非法进口”等,接受内部调查。
所谓“内部调查”也就等于“内部消化”,最后是“皆大欢喜”。
在澳大利亚,约束官员的制度应该说已非常健全,然而,制度的力量在于执行,不然,最严密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法律原本规定,官员收到价值大于5澳元的礼物就必须上交。对照这样严厉的规定,相信许多政客和官员会“落马”,显然,有许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擦边球”打成瘾
阿博特的报销丑闻,发生在2011年11月5日,他前往麦考瑞港参加“铁人三项赛”后,由政府報销了近1300澳元(1澳元约合5.8元人民币)的费用,包括941澳元的往返机票。2012年1月,他参加在洛恩举行的码头酒吧游泳赛,1095澳元的机票和349澳元的津贴也由政府报销。
反对党对此当然不“买账”,工党临时领袖克里斯·鲍文抨击说,纳税人没理由出钱帮助阿博特保持体形。民众也不“领情”,对他的质疑越来越厉害。
在此情势下,阿博特不得不“自掏腰包”偿还了2006年出席两名同僚的婚礼后,用公款报销的1700澳元旅费。
当然,政客中用此伎俩的不唯阿博特,其他高官还有不少,而且,“自肥”到了“恬不知耻”的程度。
外交部长朱莉·毕肖普、农业部长巴纳比·乔伊斯和昆士兰州国家党议员特蕾莎·甘巴萝,都曾在2011年应矿业大亨莱因哈特之邀,前往印度海得拉巴参加其生意伙伴孙女的盛大婚礼。此后,这3名政客“不约而同”地都以参加能源和商务会议及海外学习等名义,报销了总额1.2万澳元的费用。
由此可见,冀望政客们通过自身的道德操守达至清正廉洁并不现实,这些政客都在“打擦边球”就是因为制度存在着“灰色地带”。
澳大利亚现行的规定是,议员有权使用纳税人的钱前往国内的任何地方参加会议、选举或进行公务,但是没有具体的权限细则。正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权限边界,政客们便明目张胆地“打擦边球”。

从“走火入魔”到“皆大欢喜”
“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即便法律有明文规定并有严明罚则的,一些政客还是铤而走险,明目张胆地捞钱猎色。这比“打擦边球”更令人无法容忍。
议员迈克尔·约翰的胆大妄为就曾引发轩然大波。他被曝试图在帮助昆士兰州的一家煤炭企业向中资企业出售煤矿时向交易双方索要高达4800万澳元佣金,尽管这一交易并未达成,丑闻曝光的次日,他还是被逐出了所在的国家自由党。
媒体“直言不讳”地称,约翰“是个不吝脸皮的人”,一有机会就向企业“提要求”。
2011年9月,媒体披露,澳大利亚每年有数以千计关于官员涉嫌贪渎的投诉,还有很多个案待查。过去6年间,仅国防部就进行了超过3200宗内部调查。自2007年以来,海关和边境管理处有近五分之一的员工因为涉嫌受贿及“非法进口”等,接受内部调查。
所谓“内部调查”也就等于“内部消化”,最后是“皆大欢喜”。
在澳大利亚,约束官员的制度应该说已非常健全,然而,制度的力量在于执行,不然,最严密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法律原本规定,官员收到价值大于5澳元的礼物就必须上交。对照这样严厉的规定,相信许多政客和官员会“落马”,显然,有许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