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及其构建。
关键词:CALL;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75-02
一、引言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1]商务英语以培养学习者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水平,且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国际商务环境下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为目标。然而,在实际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程目标定位与实际商务工作岗位要求结合不够紧密。其次,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保证学生充分“用”语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对知识内容缺乏实际运用,学习有如纸上谈兵。另外,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常根据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授课,难以到兼顾到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海量资源及多渠道交流方式。因此,高职商务英语学习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重点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真正做到“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二、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进行人际间的交流、协作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的构建过程。“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与信息加工及意义构建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实现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Holec的界定,“自主学习”指的是“管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2]。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己把控学习进度,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2]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个体独立的学习,与学习环境中其他个体的互动、协商和合作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基于项目的学习与自主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某一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为主要要素,旨在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更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进行知识的构建与技巧训练,它体现了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学生”、“活动”三个中心,基本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4]。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CALL环境下的项目化学习正是学习者主动性和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不局限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自律自主条件下根据个体需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选择学习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在有意义的任务完成中主动构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基于此,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CALL环境下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通过运用协作、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有意义的任务完成中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三、构建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1.完善配套的軟硬件设施。CALL环境下项目化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建设。在硬件方面,学校应该完善包括多媒体教室、机房、语音实验室、校园网络等在内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CALL环境。软件方面,则不仅要丰富学习平台的课程学习资源,储备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语料库、试题库等相关学习材料,还要加强网络监管与安全,保证CALL学习环境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重新定位师生角色。CALL环境下项目化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改变了师生角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个性化教育和运筹全盘的准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且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学习项目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则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协商和合作等完成任务并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意义建构。
3.创设真实的情景与完整的工作任务。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在工学结合的指导下,重新整合学习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按照教材篇章顺序进行学习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合理构建真实学习情境与典型工作任务。在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中,可以从一位外企新进职员的视角,根据他在公司的所见所闻,在正常岗位认知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创设一系列的情景与任务,从最开始的求职面试,到逐步了解公司基本运作的职场初涉,再到商务旅行、商务营销与谈判、工作业绩总结汇报及职业再规划与发展,项目内容涵盖了真实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而学生作为项目完成的主体,在设计的项目任务中,通过小组合作、协商、互动等方式,主动探究并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商务活动,并借助模拟公司仿真表演的形式,将其设计的活动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演示。同时,教师还应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可指导学生通过登录阿里巴巴、互联天下等B2B网站进行商务洽谈;或利用地域之便,带领学生参加广交会及珠三角各种展览会;利用学校校企合作资源,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地演练和实地演习,锻炼学生职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项目活动的情境以小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模仿“杜拉拉升职记”,建立模拟的拉拉职场,并根据学习进程同步进行展示。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通过与学习环境中其他个体的互动、协商和合作实现了意义构建,锻炼了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而且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独立解决各类商务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构建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构建商务英语学习平台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保证。商务英语学习平台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教师根据前期对工作岗位分析所创设的情景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开发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块,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个性化提高部分。教师还将相关学习资料传输到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好新课前的预习和新课后的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效。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平台还具备异步性和重复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网络学习平台允许学生和老师在时间和思维上的异步及内容的重复。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限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地方,可以与同学讨论,并反复回放。教师上传的包含有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立体表现手段的学习材料、视频和相关练习,都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学习的再现,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与操练的机会。在口语部分,既可以反复跟读,也可录音并播放,及时发现错误与不足。另外,学习平台的构建,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结合现实世界,在课堂内外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机会和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改善教学效果。
5.完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评价应该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注重学生在项目化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根据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检测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形成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自主学习评价模式。
四、结语
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以一定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学科特点,努力创设真实情景和完整工作任务,构建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情景、交流、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在“做中学”,最终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中实现意义构建。该学习模式由于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对现高职商务英语教与学的一次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He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7.
[3]賀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4]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YB1102
作者简介:龙俊(1977-),女,湖南娄底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关键词:CALL;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75-02
一、引言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1]商务英语以培养学习者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水平,且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国际商务环境下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为目标。然而,在实际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课程目标定位与实际商务工作岗位要求结合不够紧密。其次,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力度不够。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保证学生充分“用”语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对知识内容缺乏实际运用,学习有如纸上谈兵。另外,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常根据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授课,难以到兼顾到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海量资源及多渠道交流方式。因此,高职商务英语学习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重点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真正做到“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二、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进行人际间的交流、协作等活动而实现的意义的构建过程。“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与信息加工及意义构建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实现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Holec的界定,“自主学习”指的是“管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2]。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己把控学习进度,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2]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个体独立的学习,与学习环境中其他个体的互动、协商和合作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基于项目的学习与自主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某一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为主要要素,旨在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更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进行知识的构建与技巧训练,它体现了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学生”、“活动”三个中心,基本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4]。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CALL环境下的项目化学习正是学习者主动性和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不局限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自律自主条件下根据个体需要,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去选择学习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在有意义的任务完成中主动构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基于此,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CALL环境下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通过运用协作、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有意义的任务完成中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三、构建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1.完善配套的軟硬件设施。CALL环境下项目化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配套的软硬件建设。在硬件方面,学校应该完善包括多媒体教室、机房、语音实验室、校园网络等在内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CALL环境。软件方面,则不仅要丰富学习平台的课程学习资源,储备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语料库、试题库等相关学习材料,还要加强网络监管与安全,保证CALL学习环境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重新定位师生角色。CALL环境下项目化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改变了师生角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扎实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个性化教育和运筹全盘的准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且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学习项目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则变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协商和合作等完成任务并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意义建构。
3.创设真实的情景与完整的工作任务。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在工学结合的指导下,重新整合学习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按照教材篇章顺序进行学习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合理构建真实学习情境与典型工作任务。在商务英语课程学习中,可以从一位外企新进职员的视角,根据他在公司的所见所闻,在正常岗位认知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创设一系列的情景与任务,从最开始的求职面试,到逐步了解公司基本运作的职场初涉,再到商务旅行、商务营销与谈判、工作业绩总结汇报及职业再规划与发展,项目内容涵盖了真实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而学生作为项目完成的主体,在设计的项目任务中,通过小组合作、协商、互动等方式,主动探究并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商务活动,并借助模拟公司仿真表演的形式,将其设计的活动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演示。同时,教师还应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可指导学生通过登录阿里巴巴、互联天下等B2B网站进行商务洽谈;或利用地域之便,带领学生参加广交会及珠三角各种展览会;利用学校校企合作资源,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地演练和实地演习,锻炼学生职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项目活动的情境以小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模仿“杜拉拉升职记”,建立模拟的拉拉职场,并根据学习进程同步进行展示。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不仅通过与学习环境中其他个体的互动、协商和合作实现了意义构建,锻炼了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而且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独立解决各类商务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构建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构建商务英语学习平台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保证。商务英语学习平台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教师根据前期对工作岗位分析所创设的情景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开发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块,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个性化提高部分。教师还将相关学习资料传输到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好新课前的预习和新课后的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效。同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平台还具备异步性和重复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网络学习平台允许学生和老师在时间和思维上的异步及内容的重复。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限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地方,可以与同学讨论,并反复回放。教师上传的包含有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立体表现手段的学习材料、视频和相关练习,都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学习的再现,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与操练的机会。在口语部分,既可以反复跟读,也可录音并播放,及时发现错误与不足。另外,学习平台的构建,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结合现实世界,在课堂内外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流的机会和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改善教学效果。
5.完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评价应该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注重学生在项目化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根据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检测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形成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自主学习评价模式。
四、结语
CALL环境下项目化高职商务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以一定的软硬件设施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将来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学科特点,努力创设真实情景和完整工作任务,构建商务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情景、交流、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在“做中学”,最终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中实现意义构建。该学习模式由于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对现高职商务英语教与学的一次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He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7.
[3]賀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4]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YB1102
作者简介:龙俊(1977-),女,湖南娄底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