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莴笋为一二年生蔬菜,耐寒,江西冬季露地栽培一般在10~11月播种,11~12月定植,翌年4月收获。但由于当地冬季温度低、雨雪与冰冻天气较多,露地莴笋生长慢,且易发生病害、冻害,商品性差。近年来赣中及赣北地区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莴笋,植株生长快、商品性好,可提前到春节前后上市,此时正值蔬菜淡季,销售价格好,经济效益高。
一、合理选地,搭建大棚
种植莴笋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可选用6米×30米的标准钢架大棚,也可自己修建竹木结构大棚,竹木大棚一般宽5~6米、长30米左右。
二、选择良种,培育壮苗
1. 选种及播种时间确定 选用耐寒力强、不易抽薹的高产品种,如武汉白尖叶、二白皮、成都挂丝红等,或选用江西地方品种贵溪红莴笋。播种期可根据莴笋上市时间确定,赣中北地区要求在春节期间上市的,播种期以9月下旬为宜,在元宵节后上市的以10月上中旬播种较适宜。由于不同年份间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期播种。
2. 播种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在大棚内或露地做苗床育苗均可。播种前2周每10平方米苗床施三元复合肥1千克,深翻与土拌匀,灌1次透水待播。播种前1~2天给苗床再灌1次底水,种子可不催芽,用冷水浸种4小时左右后即可播种,为播得均匀,可将种子与少量钙镁磷肥或细土拌匀后撒播。每10平方米苗床播种30克左右,每亩大棚需种50克。播后盖0.5厘米厚的细土,并覆盖遮阳网,适当洒水。
3. 苗期管理 育苗时江西气温较高,白天温度在20℃以上,夜间温度在15℃以上,因此大棚不盖裙膜(以利通风),可盖好顶膜防暴雨。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湿润,经1周左右幼苗即可出土,此时可揭开遮阳网。当幼苗有1~2片真叶时,间苗1次,保持幼苗株行距2~3厘米。育苗期间大棚以通风为主,防止高温引起幼苗徒长。
三、施足基肥,适时定植
1. 施足基肥 定植前半个月,每亩大棚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5千克,将肥深翻入土,灌1次透水,让有机肥发酵充分,防止定植后烧苗。定植前1周,待土壤干爽时整平地,连沟做成1米宽的窄畦,畦面宽70厘米左右。
2. 定植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幼苗有4片真叶、苗龄23~25天时即可定植。一般播种早的,苗期温度较高,苗龄宜短;播种晚的,苗期温度稍低,苗龄可长些。定植时江西正值旱季,栽苗前2~3天应将大棚灌透水。取苗前1天将苗床浇透,取苗时多带土、少伤根。每畦栽两行,株距23~25厘米,栽后浇好定根水。有条件的可在畦面上安装滴灌带,整个生长期间利用滴灌带进行灌溉,既可节水,又可减轻病害发生。
四、加强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 定植缓苗后,及时浅中耕1~2次,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结合中耕,追施1~2次稀薄粪水肥或0.4%尿素水肥。植株封行前深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亩施25千克左右,然后培土并及时灌水1次。莴笋生长前期外界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应经常灌水,防止干旱。莴笋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避免造成莴笋开裂。灌水时严禁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避免引起病害传播。
2. 温度管理 莴笋生长前期,注意加强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以10℃左右为宜。11月底至12月上旬,随着气温降低,夜间盖好大棚裙膜保温,促进植株生长。生长后期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可在大棚内覆盖小拱棚,保持夜间温度在5℃以上,促进莴笋膨大。
3. 叶面喷肥 江西土壤普遍缺硼,为防止莴笋因缺硼开裂、空心,应在植株生长期间,利用硼砂或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肥3~4次。植株生长后期,可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喷施2~3次。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栽培期间病虫害发生并不严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有的年份也发生轻微的软腐病;虫害主要是蚜虫。生产上主要采取加强管理、注意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等农业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防治。
1. 病害 ①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40%疫霜灵2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2~3次。②菌核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乙烯菌核净7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3~4次。③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灭霉灵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喷粉防治;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3~4次。④软腐病。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每7天灌1次,连灌2~3次。同时用47%加瑞农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
2. 虫害 在蚜虫发生初期选用10%高效大功臣1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5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5000倍液,或50.5%农地乐1500倍液,或47%乐斯本1000倍液等,交替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适时采收
莴笋成熟的标志是心叶与外叶的最高叶相平,此时品质最好,可根据情况分批收获上市。因采收时温度较低,适当晚采也不会发生抽薹。正常年份一般亩产量达3500~450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熊德桃 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邮编:330200;邓正根 江西省新干县农业局 邮编:331300)
一、合理选地,搭建大棚
种植莴笋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可选用6米×30米的标准钢架大棚,也可自己修建竹木结构大棚,竹木大棚一般宽5~6米、长30米左右。
二、选择良种,培育壮苗
1. 选种及播种时间确定 选用耐寒力强、不易抽薹的高产品种,如武汉白尖叶、二白皮、成都挂丝红等,或选用江西地方品种贵溪红莴笋。播种期可根据莴笋上市时间确定,赣中北地区要求在春节期间上市的,播种期以9月下旬为宜,在元宵节后上市的以10月上中旬播种较适宜。由于不同年份间冬季气温变化较大,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期播种。
2. 播种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在大棚内或露地做苗床育苗均可。播种前2周每10平方米苗床施三元复合肥1千克,深翻与土拌匀,灌1次透水待播。播种前1~2天给苗床再灌1次底水,种子可不催芽,用冷水浸种4小时左右后即可播种,为播得均匀,可将种子与少量钙镁磷肥或细土拌匀后撒播。每10平方米苗床播种30克左右,每亩大棚需种50克。播后盖0.5厘米厚的细土,并覆盖遮阳网,适当洒水。
3. 苗期管理 育苗时江西气温较高,白天温度在20℃以上,夜间温度在15℃以上,因此大棚不盖裙膜(以利通风),可盖好顶膜防暴雨。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湿润,经1周左右幼苗即可出土,此时可揭开遮阳网。当幼苗有1~2片真叶时,间苗1次,保持幼苗株行距2~3厘米。育苗期间大棚以通风为主,防止高温引起幼苗徒长。
三、施足基肥,适时定植
1. 施足基肥 定植前半个月,每亩大棚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25千克,将肥深翻入土,灌1次透水,让有机肥发酵充分,防止定植后烧苗。定植前1周,待土壤干爽时整平地,连沟做成1米宽的窄畦,畦面宽70厘米左右。
2. 定植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幼苗有4片真叶、苗龄23~25天时即可定植。一般播种早的,苗期温度较高,苗龄宜短;播种晚的,苗期温度稍低,苗龄可长些。定植时江西正值旱季,栽苗前2~3天应将大棚灌透水。取苗前1天将苗床浇透,取苗时多带土、少伤根。每畦栽两行,株距23~25厘米,栽后浇好定根水。有条件的可在畦面上安装滴灌带,整个生长期间利用滴灌带进行灌溉,既可节水,又可减轻病害发生。
四、加强田间管理
1. 浇水施肥 定植缓苗后,及时浅中耕1~2次,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结合中耕,追施1~2次稀薄粪水肥或0.4%尿素水肥。植株封行前深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亩施25千克左右,然后培土并及时灌水1次。莴笋生长前期外界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应经常灌水,防止干旱。莴笋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避免造成莴笋开裂。灌水时严禁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避免引起病害传播。
2. 温度管理 莴笋生长前期,注意加强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以10℃左右为宜。11月底至12月上旬,随着气温降低,夜间盖好大棚裙膜保温,促进植株生长。生长后期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可在大棚内覆盖小拱棚,保持夜间温度在5℃以上,促进莴笋膨大。
3. 叶面喷肥 江西土壤普遍缺硼,为防止莴笋因缺硼开裂、空心,应在植株生长期间,利用硼砂或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叶面喷肥3~4次。植株生长后期,可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喷施2~3次。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栽培期间病虫害发生并不严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有的年份也发生轻微的软腐病;虫害主要是蚜虫。生产上主要采取加强管理、注意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等农业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用药防治。
1. 病害 ①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500倍液,或40%疫霜灵2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2~3次。②菌核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乙烯菌核净7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或50%速克灵15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3~4次。③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灭霉灵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喷粉防治;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3~4次。④软腐病。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000倍液灌根,每7天灌1次,连灌2~3次。同时用47%加瑞农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
2. 虫害 在蚜虫发生初期选用10%高效大功臣1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5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5000倍液,或50.5%农地乐1500倍液,或47%乐斯本1000倍液等,交替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适时采收
莴笋成熟的标志是心叶与外叶的最高叶相平,此时品质最好,可根据情况分批收获上市。因采收时温度较低,适当晚采也不会发生抽薹。正常年份一般亩产量达3500~450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熊德桃 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邮编:330200;邓正根 江西省新干县农业局 邮编:3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