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团血战到底 为川军正名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信息:《川军团血战到底》是一部带有揭秘性质的军事题材剧,以纪实的风格展现战争的惨烈。剧中以李德明、孙和等几个普通士兵为代表,讲述了他们在血泪中的成长史,其中腾县保卫战中浴血奋战,面对依靠飞机大炮坦克疯狂进攻的敌军,“草鞋加步枪”的川军将士,给予日寇迎头痛击,最终壮烈牺牲。
  推荐理由:比起东方不败式的《亮剑》,以及那些抗日童话剧,这部剧绝望得十分震撼,尤其是最后十几分钟,那种无望的黑暗让人如身临其境。直面失败和惨痛,是一种勇气,也让我们更接近于真相,发现真相才有战胜现实的可能。
  川军,雄起!
  川军,这支被称为“叫花子”的部队,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在旧有的观念中,川军是伙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极弱,没有国家意识。当时的外国人对川军大都有这样一个印象:“人所共知,川军是中国军队中最糟的。”然而正是这一支被讽刺为“双枪兵”的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让敌人闻风丧胆。据史料记载,当时有300万人出川抗战,不论后人关于川军素质等评论如何,单凭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国人都竖起拇指。但是纯粹表现川军题材的电视剧很少,《川军团血战到底》就揭露了川军抗战秘闻,为川军正名,在那段峥嵘岁月里,诞生了无数用鲜血践行“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誓不回川!”诺言的川军英雄。
  真实并不完美
  该剧在为川军的英勇顽强正名的同时,并非一味美化和拔高川军形象。在这部戏里可以窥探到四川人的一些个性,安逸、血性、坚强,无与伦比地恋家、护家等。他们不完美,他们也曾有过错,剧中塑造的李德明、孙和、孟光德、骚鸡公等主要人物形象,个个都有一身毛病。贾一平扮演的李德明原是富家少爷,仗着团长林修然是自己的舅舅,一进部队就抢了孙和的排长职位,他争强好胜,往往意气用事,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官;陶泽如扮演的孙和是老兵油子,一身旧社会兵痞的不良习气,军纪散漫,不服管理,拉帮结派,但他民族大义分得非常清楚,为了能参加国战打日本鬼子,毅然放下一切个人得失和屈辱,用自己的经验和血性影响着一批年轻的士兵;王迅扮演的骚鸡公胆小、好色、欺软怕硬,部队一到陕西就想逛窑子,他的身上集中了川军士兵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气,但看完全剧,并未觉得这个人物形象可恨可憎,骚鸡公是一部分川军士兵的真实写照;老孟孟光德最初是为了再挣10块大洋娶相好的寡妇进门,才重新参军出川抗战的,出发点很不崇高,但最后在藤县保卫战中,他英勇杀敌,战至最后一口气。
  贾一平“少爷兵”李德明
  浓眉大眼、面庞清秀是贾一平给观众的一贯印象,《中国式离婚》让他被大众所熟知,一向饰演优质、文气男人的他近几年开始涉足军旅题材,阳刚、稳重、大气是这些角色的特质,此次在《川军团血战到底》中他又饰演一名军人。出身富贵的李德明性情刚烈,常常为保护柔弱的母亲挺身而出,为此遭受大老婆嫡生公子的欺辱和排挤。为了跟哥哥赌一口气,加之年少时崇拜报国英雄而进发的激昂血性,李德明大学毕业后去参了军,于是我们看到,一个酷爱干净,举手投足间少爷气质十足的富家子弟,自视清高地进入了弥漫着江湖气息的下层兵痞的生活。
  电视指南:你给观众的印象比较儒雅、文质彬彬,《川军团血战到底》中的角色完全不是这个感觉,为什么接这部戏呢?
  贾一平:故事挺真实可信的,是根据历史改编的,再有就是它对英雄做了一种新的诠释。以往战争题材中的英雄一般像《亮剑》那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赫赫,而我们这个戏是讲一帮战败了的人。看到这个剧本时我想到了电影《世贸大厦》,那座大厦被飞机炸了以后,消防员要进去救人,结果他改变不了,但是他坚守了作为消防员的责任,《川军团血战到底》就让我有这种感觉,虽然他们战败了,但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上了战场,也许会害怕,也许会想家,也有柔弱的一面,但是他们去了,把自己的生命扔在了那儿,这就是英雄。
  电视指南:这个角色与现实中的你有相像的地方吗?你演了三部战争题材的作品,为什么想要演这种类型的角色?
  贾一平:我觉得大部分挺像的,比如他喜欢思考,有时候也很任性,还有很坚持。不过我本身是没有军人的气质,我比较崇尚自由,完全没有军人的纪律性,除了大学时候的军训,就没有感受过军队的约束。我演军人完全靠想象,还有我对军人的认识,我觉得应该是什么样。我演军人的初衷是因为当时国内热播的几部军人题材的戏,像《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剧里的军人好像都是“泥腿子”,但是美国的《珍珠港》,韩国的《太极旗飘扬》等都把军人拍得很帅气、很阳刚,所以我就想演军人,把那身军装穿帅了。演军人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纯粹是个人好恶,虽然我没那么帅,但是也要让别人看看中国的军人也有其他模样,不能都是灰头土脸的样子。
  电视指南:在戏里面,你开始参军好像是赌一口气,后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通过什么事情改变的?
  贾一平: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也不是一两件事情就让他改变了,我当时也在想怎么表现,我不想把这种转变反应得那么强烈,他是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他跟这一帮号称“兵痞”的人一起生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战场上杀敌,刚开始上战场被打晕了,后来跟各种性格、价值观的人产生碰撞,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电视指南:一个少爷兵,在与别人相处时肯定会有很多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贾一平:和陶泽如老师饰演的孙和有很多对手戏,我把这两个人的相处处理成父子感情。他会跟孙和耍赖,两个人会有吵闹,会有意见不合,就像父子相处一样。
  电视指南:今年的战争戏(《永不磨灭的番号》很火,因为里面有很多诙谐,幽默的东西,这部戏的人物与之有些类似,那这部戏是不是与它有些相像?
  贾一平:我不怎么看其他戏,但是我知道这部《番号》,不过我们人物关系不一样,故事不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我们这部戏完全是依靠那段历史来编写的,但是《番号》是不是根据正史改编我不知道,正史跟戏说没有可比性。
  崔波“复仇女”方琴   凭借《少年天子》崭露头角的崔波出演了《井冈山》、《戈壁母亲》等多部主旋律作品,此次在《川军团血战到底》中饰演一个“复仇女”。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方琴本来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日本侵华,她的家人、乡亲全部被杀,而她也遭受日军蹂躏,被李德明他们救下后,在经历了绝望、愤怒、一心求死的痛苦煎熬后性情大变,由一个清纯秀丽的温柔女子一夜之间变为眼中充满杀气的复仇者,执拗而又倔强地跟随李德明他们走上杀敌的战场,成了川军敢死队的一员。
  电视指南:在这部男人戏里,女性角色属于陪衬,是什么打动你接这部戏?
  崔波:我看到这个剧本就觉得方琴太可怜了,我以前演的都是比较柔弱的角色,从来没有一个像她这样命运悲惨。前两天我去看《金陵十三钗》,特别有感触,仿佛又回到一年前我拍摄这部戏时的情景。一个女孩子被那么多人蹂躏,她的家人又都被杀,经历这么多打击,她还能坚强地活下来,还能上战场,这得是内心多强大的人啊。这是我特别佩服她的地方,也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
  电视指南:从一个柔弱女子转变成敢死队成员上战场,剧中有哪些细节表现她的心理变化?
  崔波:她的悲惨经历只用了20多秒表现,她刚开始想过自杀,李德明救下她以后,劝她说,这样去死还不如活着去报仇,这一句话打动了她,于是她死活要跟着他们上战场。当时导演跟我谈论角色时说,希望我一会儿疯,一会儿正常,比如她摔碗就有点歇斯底里,当时我就知道这样表现可能不讨喜,但是很贴近人物状态。
  电视指南:在剧中方琴对李德明的爱恋在最后才表达出来,你怎么理解这种情愫?
  崔波:爱情对于女孩子来说都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对方琴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被蹂躏过以后,她就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资格去得到爱情,不只李德明的,连柴大哥对她的好,她都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她已经不敢奢望爱情,但是人的情感又无法控制,所以才纠结。当她看到李德明与梅月君抱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是有羡慕嫉妒恨的,所以她跑回屋里,从箱底翻出从前那件红棉袄,自从从军后,她再也没穿过女装,看着这件火红的棉袄,她似乎又回到出事前,也曾经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幻想,但是现在一切都枉然,更能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电视指南:很多网友对这个角色评价不太好,觉得她比较拖累大家。如果让你再演一次,你会有哪些改变?
  崔波:我现在有点后悔的是她惨遭蹂躏的情景没有表现出来,当时我们觉得观众能想象出来,但是我们高估了观众的想象力,所以我看到有观众留言骂她是拖油瓶,我特别生气,那些骂她的人换成她,估计还不如她呢,还有人说她恩将仇报,把救自己的日本医生杀了,那是他们无法理解方琴对日本人的仇恨,如果我们把她的惨痛经历表现出来,或许观众对她的评价会公平些,会理解她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其他文献
1    十月,已是深秋了,这个南方小城却没有任何秋天到来的迹象,四下依旧是苍翠的绿。安洛把双手插在衣服兜里,低着头,快速走在一片绿色中。  安洛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她看见教科书上说,秋天来了,世界穿上了金色的外衣。安洛四处寻找灿烂的金黄色,一无所获。安洛就再也不相信书上的话了。很多年以后,她才明白过来,秋天,只是属于北方的。南国太过于温暖,找不到秋天的踪迹。  北方。从此,安洛把北方这两个字深深
(一)  我们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后面几排座位,是专门为每次考试排在最后几名的学生准备的。有一次,语文老师突然停止讲课,对我们说:“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睡觉的同学那样安静就好了。”这句话足以说明后面几排学生每日的上课情况。  因为期末考我再一次遭遇“滑铁卢”,所以我被班主任“流放”到了最后几排座位上。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这是“深入基层”,体会“失去才知道珍惜”的道理,顺便
一  澎湖是座小城,唯一的一家医院平日里门可罗雀,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挤满了病人,不大的输液室里硬是加进了十几张病床。  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24小时播放同一条新闻,而被拉帘隔离在角落里的少女还困在重重梦魇之中。放在洁白床被外的右手微微弯曲,纤细的手指沾满了斑驳的颜料,左手手背上插着针管,透明的液体源源不断输入体内,纤纤素手渐渐变得青肿不堪。  白衣护士适时走了进来,替少女拔去针头,也将少女从梦魇中拉扯
人生路上有太多荆棘,不慎受伤,重新站起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纵然伤痕累累,那也是宝贵的经历。  从呱呱落地起,我就踏上了这趟旅程,一路上有泪水也有汗水,有美妙的风景,更有温暖的亲情,还有良师为我洒下的雨露……这一切,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脚下的路。  我不就像只小小的蜗牛?不停地跌倒,爬起,又继续努力地向前爬去。脚下的路在延伸,我怎能轻言放弃!失败算什么,跌倒算什么,既然选择了一条路,不管多难都要坚持走
人们都说,《呼啸山庄》与爱情有关,但在我看来它所讲述的却是一场关于青春的旅行。  《呼啸山庄》一书以凯西和希斯克利夫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两个家族的兴衰史。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原有一对儿女,儿子叫亨德莱,女儿叫凯瑟琳(昵称凯西),后来他在一次出差途中收养了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孩儿,为其取名为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饱受欺辱,只有凯瑟琳愿意和他当朋友,终于有一天他离开了这个充满可怕回忆的家。
转眼,我踏上了初中生涯,进入了新的学习旅程。我就读的是一所全封闭式管理的中学,每周只能在家里呆上一天。  我家门口有一棵老桂花树,风一吹就下“桂花雨”,香气袭人。那次回家,我站在桂花树下,接住几片桂花花瓣在手心,含一片桂花花瓣在嘴里,感觉一股清香盈满口腔。  一阵秋风吹过,冷飕飕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冷了吧?”话音刚落,一件外套就披在了我身上。  我回头一看,是妈妈。  “你妹妹听说你回来,
凌晨三点半,村里的公鸡都还在打盹。  他起床上厕所,看见邻居家的灯亮着,照出一个佝偻的身影,那人左手拿着一个干瘪的编织袋,右手“吱呀”一声推开门,走出去。  那是他的邻居丁老头。丁老头独居多年,听村口王师傅家的媳妇说,丁老头以前也有媳妇,还生了个女娃娃,可惜那女娃娃好像得了什么病,一两岁就没了,他媳妇也没熬住,过几年也跟着去了。丁老头经过这两件事后一蹶不振,五十出头就白了头发。丁老头平时神神秘秘的
《火流星》是导演陈浩威继《雪豹》后的又一力作。在各种抗战戏充斥荧屏的今天,陈浩威当年凭借一部《雪豹》在众多同类型的剧作中杀出“一条血路”,让观众眼前一亮,不仅看到了一部风格完全不同的抗战戏精品,还对剧中演员的出色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  《雪豹》获得成功后,陈浩威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接连拍摄了电视剧《火流星》,这部剧能不能继续《雪豹》卷起的热潮?导演和制片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火流星》一定能超
“淡极始知花更艳”原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咏白海棠》一诗中的句子。依红学家的观点,此诗颇符合宝钗娴静稳重、喜好淡雅的性格特点。而我,更愿意把这一句单独拿出来品味。在我看来,这句诗不但富含哲理,而且提出了 一个新颖又不令人陌生的审美命题,那就是“素淡之美”。  提到“素淡”,你也许会联想到“清静”、“闲逸”、“典雅”等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素淡之美”往往与“繁华之美”相对。尽管这两者并无高低
新时代的我们,正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莫隐逸,勇敢地挑起大梁,坚守信仰,骄傲地面向世界吧!  我坚强,我是一个独行者,爱挑战,爱刺激!我知道,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努力向前,实现人生目标。  我奋斗,在青春路上也许有许多选择,但我选择了奋斗。奋斗的生活是孤独又充实的,如《追梦赤子心》中所唱:“关于理想我从没有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