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121554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假如想提升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一定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力量,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里,一定要注重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所以,提升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是提升我国特殊教育质量的关健所在。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 现状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60;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59-01
  一、特殊教育教师常见的专业困境
  1.专业化程度不高
  多项研究表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想等专业素质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服务性是专业的重要特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服务特殊儿童,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绝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已经尽心尽力,但专业成员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是做好专业服务的前提条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足势必导致他们不能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
  2.教育场域复杂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场域较为复杂:一是特殊儿童构成复杂,班级中通常兼有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二是特殊儿童障碍程度不同,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三是特殊儿童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导致教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就特殊教育教师而言,对于特殊儿童的管理充满伦理冲突。从行为动机上看,如果特殊儿童有意违反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适当惩戒是必要的,也会起到警示作用,但特殊儿童的干扰行为往往由障碍所致,而非故意。管与不管,如何管,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采取措施,不仅内心伦理冲突强烈,而且难免出现偏差行为。
  3.教学效能感低
  由于特殊儿童自身障碍的原因,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劳动效率不高。特殊教育教师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导一个特殊儿童,却收效甚微,尤其是那些具有某种严重障碍而学习能力较差的特殊儿童,如“针对有些学生的教育,教师经过十数次甚至是数十、上百次的训练,学生仍然难以接受”。所以,特殊教育教师普遍自我教学效能感较低。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枯竭。职业枯竭的特征是工作满意度低,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离职意向或离职。因此,职业枯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情感依赖、离职倾向及行为,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1.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从业标准,而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教育师资均要求达到大学水平,在培养规格上普遍实行“学历证书+教师证书+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模式。制定专业准入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关,是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大学的教育学院与特殊教育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康复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专业发展一体化,持续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重视特殊教育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是使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逐渐确立专业理想、深化专业情感、提高专业技能,完成专业化自我建构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2.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实践标准
  针对特殊儿童的专业实践,仅凭特殊教育教师个体的职业良心和人道主义情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伦理的实践标准。一个切实可行的专业伦理实践标准,能使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判断与决策有据可依,充分体现其专业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性,从而保持专业团体的社会威望和名誉。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针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的相关规范,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早在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就制定了美国特殊教师准备与资格的国家标准,并于1996、1998、2000、2003及2009年进行了五次修订。2010年和2012年,CEC分别颁布了新修订的“特殊教育教师伦理准则”。所以,针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等专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和困境,制定专业伦理实践标准势在必行。
  3.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是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意识,内化专业情感,积极践行专业伦理行为,获得专业幸福感和荣誉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自我专业修为养成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既要重视职前教育,也要重视职后教育。职前专业伦理教育,应以服务性、规范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以伦理规范和特殊儿童预防、评估、教育训练、交往、公益活动伦理为内容,结合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思考本专业中的伦理问题和面临的伦理困境,主动寻求正性有效的解决策略,达到培养和提高准特殊教育教师伦理素养的目的。职后专业伦理教育,一是应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使之认同自己的特殊教育者身份。角色意识是特殊教育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特殊教育职业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具有指导作用。二是体验幸福,提高职业承诺水平。特殊教育教师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既是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
  三、结论
  如今,中国特殊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阻碍了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專业化训练,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贺荟中,李卓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J].教学与管理,2013,36
  [2]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马曼曼,程新童,周陈磊,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初探——以阜阳市为例[J].科教文汇旬刊,2016(1):25-27
  [4]李转.南疆地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喀什大学,2015
  [5]王雁.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现状研究[C].2012年“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2012
其他文献
针对微型泵参数单独优化存在的不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将有限元、粗糙集理论、多元回归分析及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综合优化设计新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大量虚拟微型泵的设计实例进
同济大学郑应平教授是我刊的审稿专家,最近向我刊提出了关于办刊的建议,我们认为很好,现将郑应平教授的意见刊登如下。愿广大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积极出谋划策,为办好本刊而共同
摘 要:该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历,探讨了中职学校《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过程,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内容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启发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简实践过程,优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中药制剂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
【摘 要】初中历史是教育中最基础且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育学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培养当代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现今的历史课堂中,许多教师没有课文知识与社会教学相结合,从而导致了历史教学出现了教学效果差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关
【摘要】英语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在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院校要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从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15-02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评价高职院校的就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环节,对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作业趣味设计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增进中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喜爱,使他们乐于做数学作业、善于做数学作业。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 数学作业 趣味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60-02  
为了使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灵活地适应不同行业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变化所引起的系统变化,提出了从功能、数据及业务流程3个基本方面的可重构性进行分析和控制.提出了基于反射式消
最喜欢的事就是种出美丽的大花球,然而总觉得花球缺少点什么,为什么明明养的比国外宣传图片还要美了,可还是感觉图片差了点什么,后来才意识到是花球拍照时的背景太随意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