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的活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提 要?演 所谓学生“学的活动”,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适宜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情、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的具体困难来建构,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表现为学生“学”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学生“学的活动”,了解学生在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情况,这样才能够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教学,免于造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与“事实上的教学目标”的差异,真正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眼关键词?演 学的活动;问卷调查;结论
  ?眼作者简介?演刘卫琴(199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穴江西南昌 330013?雪
   自2001年以来,我国新课程已实施了13年之久,各地的学校、老师也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师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设计,不再是以前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设置很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但是效果如何?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做到老师期待的那样主动地探索、学习知识?答案也许并不乐观。其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教师怎么教”、“教师希望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真正能学到多少,学生有没有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适应学生的学情。所以尽管教师的“教的活动”一环扣一环,条理逻辑都无懈可击,但是它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活动”仍然是传统的“听”、“看”、“回答问题”,而这些活动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不连贯、不完整。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来展开教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学生“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要组织学生“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就是要围绕学生“学的活动”来展开。
  本次调查内容重点是针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学的活动”所包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学的活动”教学现状,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1个问题,其中选择题10个,自主问题1个,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6份。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重点是针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学的活动”所包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调查与分析
  如下表所示:
  从表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60%的学生会主动预习课文,30%的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感兴趣程度偶尔会主动预习,然而也有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预习作用不大,基本不预习。
  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有一半的学生会先与同学讨论然后再请教老师,15%的学生会直接向老师提问,而35%的学生会将问题放在一边,不去深究。
  在上课过程中,只有22%的学生基本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有50%的学生对学习目标这块感到很模糊,知道一些但是很零散,而有28%的学生不了解学习目标,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对于上课时老师是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只有15%的学生认为上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35%的学生则认为要看具体课文的难易程度,而50%的学生仍然认为上课依然以老师讲为主;在老师在要求自主讨论时,有36%的学生表示乐于参与,47%的学生表示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有17%的学生经常在沉默应对,基本不参与;在老师提问或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因学习配合度、学生基础以及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35%的学生认为基本充足,55%认为比较紧张,而10%的学生认为很紧张,基本不能完成。
  (二)对学生学习方法调查与分析
  在学的活动中,只有21%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指导学习方法,62%的学生认为老师会指导但是不会经常强调,17%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注重指导学习方法。38%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经常会带着问题听课,57%的人偶尔会,而5%的几乎没人带着问题听,上课比较随意;在自学课上,只有8%的学生基本能回顾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自学任务,9%的人几乎不能完成,而83%的人则表示要看文章及问题的难易程度。
  (三)对学生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
  就学习效果而言,我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课后能否总结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基本能总结出的只占12%,会总结,但是总结内容比较零散,不清晰的占67%,而21%的学生几乎不会主动总结;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否归纳出学习初中出现的不同文体的一般方法,基本能归纳出的有6%,能归纳某些文体的有79%,表示自己不能归纳的有15%。
  三、调查结论
  通过对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学生“学的活动”在课堂中总体不够完整。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然而在正式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课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而且提问式的课堂给学生思考时间不足都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有所欠缺,以致学生在上完课后,从课文中走出来但并不能走入新的文本。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一是由于上课老师仍以“教的活动”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情,从学生的具体需要设计学案。完整的“学的活动”应该要让学生明确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独立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阅读教学必须了解学情,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从学生的角度逆向设置教学目标,给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出问题的时间,老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备课,根据现实的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学自问,主动思考问题,对于那些不能解决需要合作处理的学习任务清晰区分出来,教师要事前准备充分,以期在课堂上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对话。
  ?眼责任编辑:邵猷芬?演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施工的效率。现场施工管理是针对现场施工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能够监控施工项目等各方面有条不紊的开展,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
付检的社会科学理论的真假和实践的成功与否常常不对应.二者的关系极其复杂。分析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就可发现导致检验复杂性、可错性的种种因素。只有对检验过程作全面深入的
提 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重要的社会治理价值,可以了解社会公众的需求,掌握社会舆情与民意,并预测人们的各种行为,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同时,只有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优质数据分析人才,并建立起大数据管理机制,才能促进大数据的合理挖掘和运用。  关键词 大数据;社会矛盾;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姚 亮(1978—),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