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行流域面源氮污染负荷估算和关键源、区识别,推进流域面源污染的溯源和控制,可为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模型数据库构建、流域空间单元划分以及参数率定和验证建立老鹳河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以2017年的气象资料为背景,设置4种情景模式,模拟估算流域不同面源氮的入河量,分析和识别不同污染源的关键期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污染源.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和大气沉降是老鹳河流域面源氮的主要污染源,分别贡献了47.6%和38.6%;大气沉降、畜禽养殖和化学
【机 构】
:
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郑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流域面源氮污染负荷估算和关键源、区识别,推进流域面源污染的溯源和控制,可为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模型数据库构建、流域空间单元划分以及参数率定和验证建立老鹳河流域氮污染过程的ArcSWAT模型;以2017年的气象资料为背景,设置4种情景模式,模拟估算流域不同面源氮的入河量,分析和识别不同污染源的关键期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污染源.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和大气沉降是老鹳河流域面源氮的主要污染源,分别贡献了47.6%和38.6%;大气沉降、畜禽养殖和化学氮肥施用入河氮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农村生活入河氮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4类污染源入河氮量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雨季是老鹳河流域控制面源污染氮的关键期;减控的关键污染源旱地、园地和水田是化学氮肥施用,林地和人居地分别是大气沉降和农村生活.应分时、分区、分类制定老鹳河流域面源氮污染减控方案,对于人为氮源(化学氮肥施用、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还要关注在作物播种期和生长季节进行减控.
其他文献
以海鲈鱼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分析鱼肉蒸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采用GC-IMS法从海鲈鱼肉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等.不同蒸制时间下海鲈鱼肉的风味物质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鲜鱼肉中3-甲基丁醇、二甲基二硫和丙酸等物质的含量较高,经蒸制后鱼肉中的辛醛、壬醛、3-甲基丁醛、(E,E)-2,4-辛二烯醛、苯甲醛、2-庚酮、2-
选择11种可能参与美拉德反应产生郫县豆瓣特征香气的氨基酸,构建单一氨基酸/复合氨基酸-郫县豆瓣水提液美拉德反应模型,探究外源氨基酸对郫县豆瓣特征风味的贡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将11种单一氨基酸与豆瓣水提液进行美拉德反应后,得到17种郫县豆瓣关键香气化合物.根据11种单一氨基酸对郫县豆瓣关键香气化合物的贡献程度,选取其中的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Met)、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赖氨酸(Lys)与亮氨酸(Leu)6种复合氨基酸进行模型构建,以感官评价为主,关键化合物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夏季一芽二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工艺引入红茶加工的干燥工艺中,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成分和香气品质成分3方面探讨毛火初干后的闷堆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相比,毛火初干后闷堆3h,能显著提高红茶品质,滋味醇爽,汤色红橙明亮,甜香显露;茶样中茶黄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由0.41%增加到0.62%;醇类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由52.25%上升到57.33%,酮类香气物质增加了具有果香的1,3,7-三甲基-3,7
基于免疫磁珠高通量自动净化的前处理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测定.首先将免疫磁珠与玉米赤霉烯酮的反应时间、样品提取液和不同粮食基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优化.经方法验证,超高效液相色谱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5 μg/kg和12.0 μg/kg.在优化条件下,全麦粉和玉米全粉阴性样品的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9.04%~109.26%之间,变异系数不大于6.88%.玉米全粉、全麦粉、糙米粉、小麦粉等粮食基质中玉米赤霉烯酮成分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在标准值及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