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挤出重点班之后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时,女儿分在一个重点班,到了四年级,学校从这个重点班抽出一部分学生和转校生组成一个新班。这个新班家长并不看好,认为这个新班教师的水平和敬业态度稍差一些。几个同事的孩子原先也在重点班,为了防止孩子分到新班,他们提前疏通关系,后来如愿以偿。而我没有去疏通关系,女儿从重点班被挤出到了新班。同事的孩子对女儿说:“你到了新班,成绩会直线下降的。”
  开学之初,妻子还想找人疏通关系,让女儿回到重点班。我说:“顺其自然吧,关键是孩子自己的意见。”可女儿不想回原来的班。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尊重女儿的意愿,过一学期看看再说。
  转眼间,期中考试到了,女儿的成绩如她同学所说,下降了不少:语文以前都考95分左右,数学考90分左右,可这次两门都只考了80多分。我和妻子都狠狠地教训了女儿,女儿委屈得哭了。
  平时,我也知道要尊重孩子,可是当我想到一个作文非常好的孩子怎么连语文都没考好,又听说同事的孩子数学考了98分,心里就更来气了。女儿却哭着说:“你们只要分数,希望我没有朋友是吧?”听了女儿的话,我认真整理了一下思绪,将女儿从重点班出来后的得失进行了比较。
  从学习上看,女儿的成绩下降不大,学习时间也减少,以前花3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现在只须花1个小时就完成了,新班的老师管理比较松。从人际交往方面看,女儿的朋友比以前多了。女儿内向、害羞,在新班由于老师的重视当上了班干部,胆子比以前要大,变得活泼了。女儿原来的同学对她说:“想不到以前你那么文静,现在却变成了‘霸王龙’。以前你发言就脸红,现在在电视台参加比赛,声音响亮而且不慌张了。”
  女儿玩的时间也比以前多了,现在还有朋友打电话来交流。以前在重点班,老师叫她发言的机会不多,连个小组长都没当上,而且老师很严厉,女儿有些压抑。但重点班老师的教学水平较高,态度一丝不苟,作业精批细改。
  到底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以不同的标准来比较,将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以学习成绩来比较,无疑女儿在重点班是成功的,在新班是失败的。分数至上,这是一种传统观念。如果从成长的变化来看,女儿在新班是成功的,在重点班是失败的。因为现在女儿变得比以前快乐大胆活泼了。可是很少有家长会关注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长,一切以分数为指挥棒,认为胆子再大考不到高分也是白搭。
  这样一比较,我清醒了许多,并不为当初的选择而后悔。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因为童年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分数只是其中一种色彩,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精神面貌是人生发展的基石。知识的欠缺可以弥补,而人格的欠缺会贻误终身。
  【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纵观传统习作教学,教师是学生习作的唯一“裁判”。教师改得晕头转向,评得套话连篇;学生看得懵懵懂懂,写得敷衍了事。因此,改革这一费时低效的作文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习作教学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评改,明确提出要求,“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
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成长,成长的主旨是更为优质的经验的重建。在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词,即经验和优质,强调的是学习起始和终结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