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对我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明显的提升,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除了经济效益,我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土地整理的特点,分析了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为我国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效益分析;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是人们最基础的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对土地的整理,能够实现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产效率的提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村、林、路、水、田进行综合性的整理,保障土地可以被合理的利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土地整理的基本概述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的土地进行集约化和节约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但土地的改善并不能有效的帮助农村进行生活环境的改变,效果不佳。近几年土地整理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早期的传统土地整理转变为村、林、路、水、田综合性的整理。土地整理可以使整理区域的土地实现合理化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价值。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能力,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粮食产量。
二、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
土地整理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利用对村、林、路、水、田的整治,来实现土地的节约和合理运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让所有土地都可以发挥出价值。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多元化、动态化和差异性等特征。
1.多元化
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的目标就是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价值,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地,提升耕地面积。对农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立。对中低产业田地进行改进,提升农田的生产量,保障耕地可以生产足够的粮食,对景观进行优化,利用对土地的平整来科学的进行绿色植被的规划,做到生产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农村的建设水平,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2.动态化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里对土地的整理重心都不一样,整理的内容和目的在一直的变化,体现了动态化特点。我国最初的整理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不断的进步。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做到了对村、林、路、水、田的综合整理,通过这些事物的整治,不断的对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进行改善,保障土地可以被合理的利用。
3.差异性
结合整理的目标各异,土地整理的目标和内容都不同,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地的调查,对整理目标进行分析后,再结合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项目在具体的实施之后,因为会提升农产品和工程的投入,从而会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利用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和土地平整上面的投资,能够有效的对管理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较好的运用农业机械化进行工作,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提升集约化的运用效果。在土地进行整理之后,一般情况会把原先就存在的荒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旱地等直接转变为水浇地,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生产量。利用对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对水利设备进行改善,尽最大可能的体现出热、气、肥、水的优点,对灌溉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提升土地的生产力。在工程实施之后,会将田间道路转变为生产路和为生产服务的田间路,这样可以使道路和农田相互连接,能够有效的对交通进行改进,比较适合运用到农业机械化的工作中去。因此,土地整理项目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产量和工程的投资和回收上面。
2.社会效益
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区域内的耕地数量的平衡政策。贯彻落实了《土地管理法》,加强了对耕种区域的保护力度。在土地整理项目完工后,有效的提升了项目区域内农户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对地区间贫富差异的减小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利用多项经营的来战,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劳动力的合理运用,科学的减小了就业的压力,加强了民族间的互助團结精神,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并且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战略。加强了区域内农业生产的效益,发展了区域特色,帮助区域内农民摆脱了贫穷。可以运用区域内的人均收入数据,来当作衡量土地整理项目对社会效益增加的数据信息。
3.生态效益
因为土地整理项目会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工程项目针对村、林、路、水实施综合性的整理,在进行整治时,很容易就会对项目工程周边的土壤、植被造成影响。(1)土地整理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从数量上来看,工程项目区域的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和植被的覆盖率也有所增加。从空间上来看,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田间工程和林区在布置上相互融合,布置设立林业带的结构。自从项目完工之后,作为生态防护林的林地就能够有效的对小气候进行改善,维持防风固沙能力,保障水土不会流失,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2)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壤的影响。因为土地整理会加大对土地平整的实施,转变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还会持续的加入有机化肥,渐渐的提升了土壤的肥力。提升了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尤其是生态防护林区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把土壤渐渐的转变为可以生产大量作物的肥土。科学的排水和灌溉技术方法,也会对土壤的此生盐渍化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3)土地整理项目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之后,可以增加林地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对气候进行调节,降低风速,实现了空气的净化作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之后,农业生产的结构有了快速的调整,避免了水土的流失和土壤的沙化现象,植被的覆盖率有速提升,保障了农业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较好的循环。可以把森林的覆盖率,当作衡量土地整理项目对生态效益提升的数据信息。
总之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转变传统的土地整理思想,突出和谐理念。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是极为繁琐的工作,但是这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最终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分析和总结土地整理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找出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解决,保障土地整理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J].陈超,李晓敏,钟毅,陈建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5)
[2] 基于省域差异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J].李少帅,鞠正山,张晓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3] 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J].陈超,刘明亮,钟毅.国土资源导刊.2008(02)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J].李梦娜,刘琳,张永芳,刘蕾,武彦斌.中国农学通报.2018(02)
(作者单位:1.日照市国土资源局东港分局
2.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效益分析;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是人们最基础的保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对土地的整理,能够实现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产效率的提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村、林、路、水、田进行综合性的整理,保障土地可以被合理的利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土地整理的基本概述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的土地进行集约化和节约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但土地的改善并不能有效的帮助农村进行生活环境的改变,效果不佳。近几年土地整理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早期的传统土地整理转变为村、林、路、水、田综合性的整理。土地整理可以使整理区域的土地实现合理化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价值。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能力,增加了耕地面积,提升了粮食产量。
二、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
土地整理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利用对村、林、路、水、田的整治,来实现土地的节约和合理运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让所有土地都可以发挥出价值。土地整理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多元化、动态化和差异性等特征。
1.多元化
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的目标就是对土地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价值,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地,提升耕地面积。对农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立。对中低产业田地进行改进,提升农田的生产量,保障耕地可以生产足够的粮食,对景观进行优化,利用对土地的平整来科学的进行绿色植被的规划,做到生产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农村的建设水平,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2.动态化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里对土地的整理重心都不一样,整理的内容和目的在一直的变化,体现了动态化特点。我国最初的整理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不断的进步。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做到了对村、林、路、水、田的综合整理,通过这些事物的整治,不断的对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进行改善,保障土地可以被合理的利用。
3.差异性
结合整理的目标各异,土地整理的目标和内容都不同,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地的调查,对整理目标进行分析后,再结合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项目在具体的实施之后,因为会提升农产品和工程的投入,从而会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利用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和土地平整上面的投资,能够有效的对管理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较好的运用农业机械化进行工作,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提升集约化的运用效果。在土地进行整理之后,一般情况会把原先就存在的荒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旱地等直接转变为水浇地,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生产量。利用对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对水利设备进行改善,尽最大可能的体现出热、气、肥、水的优点,对灌溉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提升土地的生产力。在工程实施之后,会将田间道路转变为生产路和为生产服务的田间路,这样可以使道路和农田相互连接,能够有效的对交通进行改进,比较适合运用到农业机械化的工作中去。因此,土地整理项目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产量和工程的投资和回收上面。
2.社会效益
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区域内的耕地数量的平衡政策。贯彻落实了《土地管理法》,加强了对耕种区域的保护力度。在土地整理项目完工后,有效的提升了项目区域内农户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对地区间贫富差异的减小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利用多项经营的来战,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劳动力的合理运用,科学的减小了就业的压力,加强了民族间的互助團结精神,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并且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战略。加强了区域内农业生产的效益,发展了区域特色,帮助区域内农民摆脱了贫穷。可以运用区域内的人均收入数据,来当作衡量土地整理项目对社会效益增加的数据信息。
3.生态效益
因为土地整理项目会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工程项目针对村、林、路、水实施综合性的整理,在进行整治时,很容易就会对项目工程周边的土壤、植被造成影响。(1)土地整理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从数量上来看,工程项目区域的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和植被的覆盖率也有所增加。从空间上来看,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田间工程和林区在布置上相互融合,布置设立林业带的结构。自从项目完工之后,作为生态防护林的林地就能够有效的对小气候进行改善,维持防风固沙能力,保障水土不会流失,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2)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壤的影响。因为土地整理会加大对土地平整的实施,转变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还会持续的加入有机化肥,渐渐的提升了土壤的肥力。提升了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尤其是生态防护林区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把土壤渐渐的转变为可以生产大量作物的肥土。科学的排水和灌溉技术方法,也会对土壤的此生盐渍化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3)土地整理项目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之后,可以增加林地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对气候进行调节,降低风速,实现了空气的净化作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之后,农业生产的结构有了快速的调整,避免了水土的流失和土壤的沙化现象,植被的覆盖率有速提升,保障了农业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较好的循环。可以把森林的覆盖率,当作衡量土地整理项目对生态效益提升的数据信息。
总之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转变传统的土地整理思想,突出和谐理念。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是极为繁琐的工作,但是这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最终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分析和总结土地整理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找出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解决,保障土地整理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研究[J].陈超,李晓敏,钟毅,陈建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5)
[2] 基于省域差异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分析[J].李少帅,鞠正山,张晓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3] 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J].陈超,刘明亮,钟毅.国土资源导刊.2008(02)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J].李梦娜,刘琳,张永芳,刘蕾,武彦斌.中国农学通报.2018(02)
(作者单位:1.日照市国土资源局东港分局
2.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