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外化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英语课堂 转变 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
研究性学习不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的,也不是限制在教师指定的某个内容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外化形式,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积极情感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小学生也能探究英语教学吗?探究不是成人的专利,儿童也想并且也能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关键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学生探究的课题有多大的价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多少科学性,探究结果是否有社会效益,而是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意识,是否参与探究过程,是否获得积极的体验,是否学会认识世界的一些方式。那么如何把研究性学习带入小学英语课堂呢?
一、实现师生的转变
1.转变学生单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动口等自主学习为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传统及眼下的英语教学整体上仍限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仅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脱离实际生活,而且掩盖了外语教学的本来面目。为了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教育观念①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②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求者。③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方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程。
2.转变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强调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和人文性。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3.转变以往单一的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建立起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英语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评价方式必须重视体验过程,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强调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除了兼顾其他学科的共性,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之外,还要特别凸显英语的特性。
二、研究性学习给英语课堂带来的变化
1.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同时,儿童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从课堂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且,儿童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和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
2.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提供给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在以往的学科学习中,尽管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讨论,但是,学习小组的成员几乎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而且何时讨论,讨论什么,也是教师规定好的。而在研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地组成学习小组,可以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并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3.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①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都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和协同者。②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就可能是让一个无法充分准备的教师去面对一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学生。研究性学习非预设性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③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儿童的学习来说,教师只是一个顾问,参谋、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每个学生努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英语课堂 转变 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
研究性学习不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的,也不是限制在教师指定的某个内容里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外化形式,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积极情感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小学生也能探究英语教学吗?探究不是成人的专利,儿童也想并且也能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关键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并不是学生探究的课题有多大的价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多少科学性,探究结果是否有社会效益,而是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意识,是否参与探究过程,是否获得积极的体验,是否学会认识世界的一些方式。那么如何把研究性学习带入小学英语课堂呢?
一、实现师生的转变
1.转变学生单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动口等自主学习为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传统及眼下的英语教学整体上仍限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仅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脱离实际生活,而且掩盖了外语教学的本来面目。为了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教育观念①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②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求者。③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所在。自主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方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程。
2.转变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强调英语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和人文性。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3.转变以往单一的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建立起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英语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评价方式必须重视体验过程,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强调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除了兼顾其他学科的共性,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之外,还要特别凸显英语的特性。
二、研究性学习给英语课堂带来的变化
1.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同时,儿童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从课堂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且,儿童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和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
2.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提供给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在以往的学科学习中,尽管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讨论,但是,学习小组的成员几乎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而且何时讨论,讨论什么,也是教师规定好的。而在研究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地组成学习小组,可以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并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
3.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①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都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和协同者。②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就可能是让一个无法充分准备的教师去面对一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学生。研究性学习非预设性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③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儿童的学习来说,教师只是一个顾问,参谋、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每个学生努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