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居民区的规划当中,生态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生态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清新自然的环境,而且对于城市整体的美观性也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居住区规划生态设计。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环境规划
近几年,在城市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设计越来越成为规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优秀的住宅区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提高,而且也能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优雅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居住区的生态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城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 城市景观和住区设计
城市的生态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居民住宅的生态设计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城市中的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指定事物的设计来实现。在很多城市的设计和规划中都用城市当中的园林景观来凸显城市的生态设计,能够很好地利用高度较低的建筑对整个规划进行生态改造,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生态性,在设计时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自然环境进行仔细考量,对规划要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对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绿色处理,同时还要在居住区增加植被数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1.2 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发展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多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都是运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来进行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其中的缘由是大自然缔造的环境和分为是任何人工环境都无法营造出来的。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一定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在对环境进行有力保护的前提下还要采取一定的技术举措来不断提高自然环境所能产生的生态效益,在生态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特色,而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2.1 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居住区的总体布局
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仅要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也要能够更好地促进任何人之间的沟通和融洽,所以在功能划分上不能只是着眼于居住的性能,更要更多地体现出基本功能之外的性能。
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的协调上应该更加注意居民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仔细的考虑,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和阳光等因素来创造一种相对较为轻松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还要充分对当地的民俗、传统和宗教等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居住区生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城市生态建设的持续性。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尽量要选择公交方式出行。居住区的生态设计中应该将出行交通工具也列入其中,将居民区设计在交通相对较为发达,靠近公交车站或者是步行街的地点,这样就会给更多人乘坐公交车提供了便利,使更多人选择用公交车出行。同时,也要加强步行道路的完善,如果能够以步行方式出行,就不要选择出租车或者是私家车,这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 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使建筑融入自然,如同生长出来一样。建筑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空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空间自然化。结合地形规划。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居住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结合气候规划。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等没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为主,形成了双层墙、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等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能够为整个空间环境做一次大型的“美容”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对居民区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中一定要对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能够使许多的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自然景观的美,同时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住户能够在自己的家中享受到充足的阳光,通风的条件要好,冬季时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暖的作用,对噪声也要有很好的削弱作用,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是非常舒适的。
2.3 生态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居住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居住区道路系统实现,同时生态居住区内部建筑单体也是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生态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中,小汽车和货车从居住区边缘进入,并在边缘处停车或存车;居住区出人口附近应设置公交车站,使居住区能通过公共交通与外部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在居住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居住区,消除乍辆与行人的冲突。结合生态廊道规划。道路设计还应与绿道、蓝道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步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回归步行道中,丢下汽车,重新发现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悠闲与愉快。道路还应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输送线路结合起来,形成“联合走廊”。“联合走廊”是特殊的开敞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极大提高居住区风景的价值。
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基于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住区,动静交通组织日益复杂,住区内不应苛求绝对的人车分流。首先应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通过对住区道路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住区内的车速,达到人车和谐共存;同时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限制车的行驶速度,减少对人的过分干扰。其次,在强调人车和谐共处的同时,道路布局要灵活,使车可以停到每个组团的边缘,大大减少业主步行距离,使出入更加便利。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建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中一定要更加重视生态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位城市的居民营造更加优美的居住环境,促進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西丽,彼特·斯约斯特洛姆.风景园林介入可持续城市新区开发瑞典马尔默市西港Bo01生态示范社区经验借鉴[J].风景园林,2011(4).
[2]艾淑平,黄平槐.从城市认知地图到社会认知地图的思考—试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认知地图的存在及其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6).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环境规划
近几年,在城市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城市规划尤其是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设计越来越成为规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优秀的住宅区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保证城市整体环境的提高,而且也能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更为优雅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居住区的生态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 城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 城市景观和住区设计
城市的生态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居民住宅的生态设计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城市中的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对指定事物的设计来实现。在很多城市的设计和规划中都用城市当中的园林景观来凸显城市的生态设计,能够很好地利用高度较低的建筑对整个规划进行生态改造,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生态性,在设计时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自然环境进行仔细考量,对规划要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对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绿色处理,同时还要在居住区增加植被数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1.2 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发展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多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都是运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来进行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其中的缘由是大自然缔造的环境和分为是任何人工环境都无法营造出来的。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一定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在对环境进行有力保护的前提下还要采取一定的技术举措来不断提高自然环境所能产生的生态效益,在生态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特色,而且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
2.1 生态居住区总体布局居住区的总体布局
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给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仅要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也要能够更好地促进任何人之间的沟通和融洽,所以在功能划分上不能只是着眼于居住的性能,更要更多地体现出基本功能之外的性能。
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的协调上应该更加注意居民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仔细的考虑,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和阳光等因素来创造一种相对较为轻松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还要充分对当地的民俗、传统和宗教等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居住区生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城市生态建设的持续性。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尽量要选择公交方式出行。居住区的生态设计中应该将出行交通工具也列入其中,将居民区设计在交通相对较为发达,靠近公交车站或者是步行街的地点,这样就会给更多人乘坐公交车提供了便利,使更多人选择用公交车出行。同时,也要加强步行道路的完善,如果能够以步行方式出行,就不要选择出租车或者是私家车,这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 生态居住区环境规划
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使建筑融入自然,如同生长出来一样。建筑形式、布局、室内外空间组合应与不同时空充分联系起来。力求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空间自然化。结合地形规划。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居住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结合气候规划。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避免不同气候条件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不适。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等没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为主,形成了双层墙、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等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能够为整个空间环境做一次大型的“美容”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对居民区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中一定要对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能够使许多的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自然景观的美,同时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住户能够在自己的家中享受到充足的阳光,通风的条件要好,冬季时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暖的作用,对噪声也要有很好的削弱作用,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是非常舒适的。
2.3 生态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生态居住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居住区道路系统实现,同时生态居住区内部建筑单体也是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生态居住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中,小汽车和货车从居住区边缘进入,并在边缘处停车或存车;居住区出人口附近应设置公交车站,使居住区能通过公共交通与外部形成便捷的交通联系;在居住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居住区,消除乍辆与行人的冲突。结合生态廊道规划。道路设计还应与绿道、蓝道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步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回归步行道中,丢下汽车,重新发现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悠闲与愉快。道路还应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输送线路结合起来,形成“联合走廊”。“联合走廊”是特殊的开敞空间,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极大提高居住区风景的价值。
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基于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住区,动静交通组织日益复杂,住区内不应苛求绝对的人车分流。首先应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通过对住区道路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住区内的车速,达到人车和谐共存;同时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限制车的行驶速度,减少对人的过分干扰。其次,在强调人车和谐共处的同时,道路布局要灵活,使车可以停到每个组团的边缘,大大减少业主步行距离,使出入更加便利。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不断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建设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中一定要更加重视生态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位城市的居民营造更加优美的居住环境,促進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西丽,彼特·斯约斯特洛姆.风景园林介入可持续城市新区开发瑞典马尔默市西港Bo01生态示范社区经验借鉴[J].风景园林,2011(4).
[2]艾淑平,黄平槐.从城市认知地图到社会认知地图的思考—试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认知地图的存在及其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