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坤是我们班一名“特别”的学生。
有一次我出去听课,还没到家,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气愤地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您看看,这哪行啊!他一回家就跟我说,一个孩子把他推倒并打了一顿,还说就看他不顺眼才打他……把孩子放在这种环境里我一点都不放心……”跟我哭诉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下午不在学校,只能先安抚家长,并答应第二天进行调查。谁知,第二天我刚到班里,还没开问,就有孩子找到我,跟我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我了解了大致情况:原来,课上小坤一直在骂这个同学,这个同学没有理他,并告诉了老师。下课后小坤就把这个同学的彩笔抢走了,同学管他要,他还把同学手咬红了。于是,我把小坤叫过来问他:“为什么咬这个同学的手?”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说要打我。”我接着问他:“那你怎么跟妈妈说的?”他就不说话了。
原来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还是他自己,只不过出了问题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别人身上,跟家长说的时候根本没有说自己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把红笔油弄得满身都是,说是别的孩子画的;把同学眼镜打掉地上,说是因为某某指使他打的,碰坏了就应该某某去赔;因为组长检查饭盒发现他剩饭了,他就把饭倒在别人桌子上,还把擦桌子的纸塞到别人嘴里……
看来这件事的原因一个在他自己,一个在家长,家长听到孩子受了委屈就愤愤不平,二话不说就找别的家长,找老师,甚至找到别的孩子去骂。孩子尝到甜头,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如果直接跟家长说,家长就会认为“班主任也向着其他孩子,跟我家孩子过不去”。关系一旦恶化,对孩子更没什么帮助。于是,我先跟孩子聊天,找到他的错误所在,让他亲口承认错误。放学的时候,我拉着他的手走出去,看到他的妈妈黑着脸等着我们,脸上还隐隐露出“你要不给我好好解决,我就跟你没完”的表情。看来不把他妈妈说服了,后面还有的是事等着我,于是,等其他孩子走得差不多了,我拉着小坤跟家长说:“今天老师可批评小坤了,昨天让妈妈着了那么大的急,生了那么大的气,自己说说吧!”等他把事情叙述完了,我就露出一副特别生气的样子跟孩子说:“你看,这回你可把妈妈给害了,你都没把事情跟妈妈说清楚,妈妈就气得找老师,我了解妈妈,知道妈妈是个讲理的人,你说这要不了解妈妈的,以为妈妈多无理取闹呢!”他妈妈听了这话,脸色立马就变得和气了,先冲着孩子恶狠狠地说:“你怎么不跟我说清楚呢?”转过头来特别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您看看,这事闹的,朱老师,谢谢您啊。”说完拉着孩子就走了。
经过这件事,我也算是摸到他和他妈妈的“脉门”了,虽然家长比较极端,不让孩子受委屈,但还是很顾面子的。所以,每当小坤在学校犯了错误,我就引导他找自己的错,即使他死不承认自己有错,也通过别的例子引导他承担责任,只要他认为自己错了,就不会回家跟家长“告状”。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家长协助时,就先表扬,再批评,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坤妈妈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这学期还主动制定了一个评比表,每天放学都要询问我小坤一天的情况,并打出相应的分数。我每天放学路上也会跟小坤一起总结当天情况,并给他提出新的目标。从一开始我跟家长交流,到后来他自己跟妈妈汇报分数,妈妈找我核实,到现在只有出现问题我才跟妈妈沟通。虽然每天我都会比别的老师晚走十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但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小坤妈妈曾经说过,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一个朋友都没有,考试的时候没有笔用都没人借给他,现在回家经常跟家长说,我和谁谁是朋友,我跟谁谁(曾经的“仇人”)和解了,今天谁谁给了我一根铅笔,我今天帮助谁谁了等等。家长每天接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一起跟我说声“谢谢”。虽然现在他在班里还是个“另类”,但他的进步是大家公认的,甚至选升旗手的时候还有孩子提议由小坤来担任呢!我认为这只是孩子们看到的表面现象,真正进步的还是他的妈妈。
有一次我出去听课,还没到家,他妈妈就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气愤地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您看看,这哪行啊!他一回家就跟我说,一个孩子把他推倒并打了一顿,还说就看他不顺眼才打他……把孩子放在这种环境里我一点都不放心……”跟我哭诉了半个小时。因为我下午不在学校,只能先安抚家长,并答应第二天进行调查。谁知,第二天我刚到班里,还没开问,就有孩子找到我,跟我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我了解了大致情况:原来,课上小坤一直在骂这个同学,这个同学没有理他,并告诉了老师。下课后小坤就把这个同学的彩笔抢走了,同学管他要,他还把同学手咬红了。于是,我把小坤叫过来问他:“为什么咬这个同学的手?”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说要打我。”我接着问他:“那你怎么跟妈妈说的?”他就不说话了。
原来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还是他自己,只不过出了问题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别人身上,跟家长说的时候根本没有说自己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把红笔油弄得满身都是,说是别的孩子画的;把同学眼镜打掉地上,说是因为某某指使他打的,碰坏了就应该某某去赔;因为组长检查饭盒发现他剩饭了,他就把饭倒在别人桌子上,还把擦桌子的纸塞到别人嘴里……
看来这件事的原因一个在他自己,一个在家长,家长听到孩子受了委屈就愤愤不平,二话不说就找别的家长,找老师,甚至找到别的孩子去骂。孩子尝到甜头,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如果直接跟家长说,家长就会认为“班主任也向着其他孩子,跟我家孩子过不去”。关系一旦恶化,对孩子更没什么帮助。于是,我先跟孩子聊天,找到他的错误所在,让他亲口承认错误。放学的时候,我拉着他的手走出去,看到他的妈妈黑着脸等着我们,脸上还隐隐露出“你要不给我好好解决,我就跟你没完”的表情。看来不把他妈妈说服了,后面还有的是事等着我,于是,等其他孩子走得差不多了,我拉着小坤跟家长说:“今天老师可批评小坤了,昨天让妈妈着了那么大的急,生了那么大的气,自己说说吧!”等他把事情叙述完了,我就露出一副特别生气的样子跟孩子说:“你看,这回你可把妈妈给害了,你都没把事情跟妈妈说清楚,妈妈就气得找老师,我了解妈妈,知道妈妈是个讲理的人,你说这要不了解妈妈的,以为妈妈多无理取闹呢!”他妈妈听了这话,脸色立马就变得和气了,先冲着孩子恶狠狠地说:“你怎么不跟我说清楚呢?”转过头来特别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您看看,这事闹的,朱老师,谢谢您啊。”说完拉着孩子就走了。
经过这件事,我也算是摸到他和他妈妈的“脉门”了,虽然家长比较极端,不让孩子受委屈,但还是很顾面子的。所以,每当小坤在学校犯了错误,我就引导他找自己的错,即使他死不承认自己有错,也通过别的例子引导他承担责任,只要他认为自己错了,就不会回家跟家长“告状”。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家长协助时,就先表扬,再批评,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坤妈妈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这学期还主动制定了一个评比表,每天放学都要询问我小坤一天的情况,并打出相应的分数。我每天放学路上也会跟小坤一起总结当天情况,并给他提出新的目标。从一开始我跟家长交流,到后来他自己跟妈妈汇报分数,妈妈找我核实,到现在只有出现问题我才跟妈妈沟通。虽然每天我都会比别的老师晚走十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但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小坤妈妈曾经说过,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一个朋友都没有,考试的时候没有笔用都没人借给他,现在回家经常跟家长说,我和谁谁是朋友,我跟谁谁(曾经的“仇人”)和解了,今天谁谁给了我一根铅笔,我今天帮助谁谁了等等。家长每天接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一起跟我说声“谢谢”。虽然现在他在班里还是个“另类”,但他的进步是大家公认的,甚至选升旗手的时候还有孩子提议由小坤来担任呢!我认为这只是孩子们看到的表面现象,真正进步的还是他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