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高眼压的关系。方法:对200例397只眼,单眼或双眼存在眼压高而前房轴深约3 mm的患者行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查高眼压眼的前房、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的结构。结果:UBM检查高眼压眼397只眼中分别有218只眼前房角开放,房角呈宽角,有40只眼前房角虽然开放,但呈窄角。上述258只眼房角开放但高眼压眼UBM检查均探及其睫状体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睫状体囊肿。另外有139只高眼压眼前房角也呈开放状态,均为宽角,但UBM未探及上述眼有睫状体囊肿。此139只高眼压眼中有7只眼UBM探及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结论:部分高眼压患者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存在,睫状体囊肿的数量和大小或与眼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囊肿; 高眼压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72
青光眼病,作为目前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视觉健康,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视功能障碍是其最终严重的后果。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是青光眼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2]。UBM也是B型超声的一种,不同之处在于UBM换能器的频谱高,一般在40 mm Hg以上。因此与普通的二维超声相比较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组织结构的观察更详尽,可以获得类似低倍光学显微镜的图像特征[3]。青光眼和高眼压的患者可以应用UBM详尽地了解房角的情况。对虹膜后结构的检查是UBM的优势特点,在现有仪器和设备中,UBM是唯一能够在活体状态下了解后房和睫状体的检查方法[4]。
从本院2008 -2010年的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中发现患有高眼压的患者中探及有睫状体部有囊肿的病例为数不少,遂整理本院2008-2010年就诊患者中双眼或单眼眼压高并且进行过UBM检查的患者眼部检查资料,选取了上述200例高眼压的患者做详细的分析,得出眼部睫状体囊肿与高眼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的双眼或单眼高眼压患者的眼部检查资料,其中病历中眼科眼部检查的前房描述约为3 mm的作为选择对象。前房轴深<2.5 mm或房角镜检查已经明确查明为房角关闭,房角检查描述为狭窄的患者不作为选择对象。共选择200例高眼压患者397只眼,结合临床眼科病历和UBM检查的图像进行分析。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43岁,其中男87例,女113例。眼压范围为23.5~46 mm Hg。
1.2 方法 使用国产天津迈达眼科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时已详细记录检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并已详细记录了受检眼的眼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虹膜形态等临床资料。检查前常规给予受检眼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行表面麻醉三次,待麻醉后给受检眼做360度方位全眼超声扫描。测量及记录超声生物显微镜扫描的前房深度,房角的形态和角度;虹膜的形态;睫状体的形态;超声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时记录囊肿的位置、大小和个数。探查后房及周边玻璃体的情况并记录。
2 结果
检查397只高眼压眼有258只眼房角开放并探及睫状体部有睫状体囊肿存在。258只眼中有40只眼房角虽然开放但房角局部呈狭窄状态,狭窄处可探及的睫状体囊肿直径>2 mm。其余139只高眼压眼房角开放,也未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存在。这139只高眼压眼中有7只眼探及到存在房角后退。上述397只高眼压眼前房深度测量为2.57~3.41 mm,虹膜平坦,周边玻璃体部分混浊。
3 讨论
超声生物镜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超声检查仪器。该技术具有无损伤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动态性和简便易行的特点,已成为眼科临床对一些眼前节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5-6]。UBM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眼外伤、葡萄膜疾病、晶状体疾病、角膜疾病、脉络膜等眼前节疾病,能为患者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该项检查是一种超高频,无损伤的超声检查方法,可在静态下观察到虹膜根部的附着位置和观察房角的形态,眼科超声生物镜最主要的优点是观察睫状体的位置和形态。随着UBM的临床使用,睫状体囊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常由非色素上皮增生而成,其囊壁是由成熟的上皮细胞组成,囊腔内有液体,主要发生于虹膜后和睫状体区。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由于虹膜的遮挡,用眼科的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而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偶有患者体检时发现眼压偏高于正常范围,无眼部不适症状才做进一步检查[7-8]。所以睫状体囊肿的患者会常常造成漏诊。虹膜睫状体囊肿除因手术、外伤引起的植入性囊肿外,还有一种因胚胎时期眼泡发育不良所致的原发性囊肿,有生长倾向,达到一定程度后,将虹膜根部顶起,使房角关闭,较多发生青光眼(图1);也可多发,以瞳孔缘、虹膜根部或睫状突部位多见(图2)。本院上述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有近半数患者为体检时发现眼压偏高而就诊。原发性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常伴有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往往主动就医易于被诊断及治疗。而单纯睫状体囊肿的患者,眼压升高不明显,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延误治疗。据临床上研究睫状体囊肿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三方面:(1)囊肿刺激睫状体细胞分泌房水量增加;(2)囊肿分泌黏液等物质沉积于小梁网,阻碍房水流出;(3)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周边虹膜向前推移,房角变窄或关闭[9-10]。
虹膜睫状体囊肿体积较大时,导致虹膜形态改变明显,或囊肿与虹膜完全游离,脱位于前房内时用裂隙灯显微镜可做出诊断,但对于小的囊肿,不引起形态改变的则不能发现(图3)。特别是较小的多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也可引起类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由于UBM的应用,这些病例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为今后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将睫状体肿瘤导致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出来提供了依据与方法。直观的二维图像,不仅可以明确地分辨病变的囊性或实性,而且还可以对囊肿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测量,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图1 睫状体囊肿
注:直径大于3 mm,虹膜被推挤变形,房角关闭,其旁可见卫星样直径小于2 mm睫状体囊肿
图2 睫状体多发性小囊肿
注:挤压虹膜,虹膜膨隆,房角狭窄
图3 单个睫状体囊肿
注:直径大于2 mm,挤压虹膜根部,虹膜变形,房角关闭
总结以上的分析及结果,笔者认为高眼压患者检查UBM十分重要,睫状体囊肿的发现对于临床高眼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睫状体囊肿会导致高眼压这一结论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石忠鑫.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图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6.
[2]郭永红,赵瑞博.双眼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9.
[3]蔡小于,刘杏.原发性睫状体囊肿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J].广东医学,2004, 5(15):773.
[4]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6.
[5]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5.
[6]王宁利,刘文.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56.
[7]李美玉.青光眼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8.
[8]吴中耀,杨华肥.虹膜睫状体肿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2(23):154.
[9] 刘玉清,候四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虹膜睫状体囊肿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41):4.
[10]周以淅.继发性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4-346.
(收稿日期:2012-12-04)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睫状体囊肿; 高眼压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72
青光眼病,作为目前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视觉健康,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视功能障碍是其最终严重的后果。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是青光眼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2]。UBM也是B型超声的一种,不同之处在于UBM换能器的频谱高,一般在40 mm Hg以上。因此与普通的二维超声相比较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组织结构的观察更详尽,可以获得类似低倍光学显微镜的图像特征[3]。青光眼和高眼压的患者可以应用UBM详尽地了解房角的情况。对虹膜后结构的检查是UBM的优势特点,在现有仪器和设备中,UBM是唯一能够在活体状态下了解后房和睫状体的检查方法[4]。
从本院2008 -2010年的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中发现患有高眼压的患者中探及有睫状体部有囊肿的病例为数不少,遂整理本院2008-2010年就诊患者中双眼或单眼眼压高并且进行过UBM检查的患者眼部检查资料,选取了上述200例高眼压的患者做详细的分析,得出眼部睫状体囊肿与高眼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的双眼或单眼高眼压患者的眼部检查资料,其中病历中眼科眼部检查的前房描述约为3 mm的作为选择对象。前房轴深<2.5 mm或房角镜检查已经明确查明为房角关闭,房角检查描述为狭窄的患者不作为选择对象。共选择200例高眼压患者397只眼,结合临床眼科病历和UBM检查的图像进行分析。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43岁,其中男87例,女113例。眼压范围为23.5~46 mm Hg。
1.2 方法 使用国产天津迈达眼科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时已详细记录检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并已详细记录了受检眼的眼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虹膜形态等临床资料。检查前常规给予受检眼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行表面麻醉三次,待麻醉后给受检眼做360度方位全眼超声扫描。测量及记录超声生物显微镜扫描的前房深度,房角的形态和角度;虹膜的形态;睫状体的形态;超声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时记录囊肿的位置、大小和个数。探查后房及周边玻璃体的情况并记录。
2 结果
检查397只高眼压眼有258只眼房角开放并探及睫状体部有睫状体囊肿存在。258只眼中有40只眼房角虽然开放但房角局部呈狭窄状态,狭窄处可探及的睫状体囊肿直径>2 mm。其余139只高眼压眼房角开放,也未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存在。这139只高眼压眼中有7只眼探及到存在房角后退。上述397只高眼压眼前房深度测量为2.57~3.41 mm,虹膜平坦,周边玻璃体部分混浊。
3 讨论
超声生物镜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超声检查仪器。该技术具有无损伤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动态性和简便易行的特点,已成为眼科临床对一些眼前节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5-6]。UBM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眼外伤、葡萄膜疾病、晶状体疾病、角膜疾病、脉络膜等眼前节疾病,能为患者提供精确的检测结果。该项检查是一种超高频,无损伤的超声检查方法,可在静态下观察到虹膜根部的附着位置和观察房角的形态,眼科超声生物镜最主要的优点是观察睫状体的位置和形态。随着UBM的临床使用,睫状体囊肿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常由非色素上皮增生而成,其囊壁是由成熟的上皮细胞组成,囊腔内有液体,主要发生于虹膜后和睫状体区。好发于虹膜睫状沟和睫状冠,由于虹膜的遮挡,用眼科的常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而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偶有患者体检时发现眼压偏高于正常范围,无眼部不适症状才做进一步检查[7-8]。所以睫状体囊肿的患者会常常造成漏诊。虹膜睫状体囊肿除因手术、外伤引起的植入性囊肿外,还有一种因胚胎时期眼泡发育不良所致的原发性囊肿,有生长倾向,达到一定程度后,将虹膜根部顶起,使房角关闭,较多发生青光眼(图1);也可多发,以瞳孔缘、虹膜根部或睫状突部位多见(图2)。本院上述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有近半数患者为体检时发现眼压偏高而就诊。原发性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常伴有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往往主动就医易于被诊断及治疗。而单纯睫状体囊肿的患者,眼压升高不明显,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延误治疗。据临床上研究睫状体囊肿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三方面:(1)囊肿刺激睫状体细胞分泌房水量增加;(2)囊肿分泌黏液等物质沉积于小梁网,阻碍房水流出;(3)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周边虹膜向前推移,房角变窄或关闭[9-10]。
虹膜睫状体囊肿体积较大时,导致虹膜形态改变明显,或囊肿与虹膜完全游离,脱位于前房内时用裂隙灯显微镜可做出诊断,但对于小的囊肿,不引起形态改变的则不能发现(图3)。特别是较小的多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也可引起类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由于UBM的应用,这些病例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为今后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将睫状体肿瘤导致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鉴别出来提供了依据与方法。直观的二维图像,不仅可以明确地分辨病变的囊性或实性,而且还可以对囊肿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测量,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图1 睫状体囊肿
注:直径大于3 mm,虹膜被推挤变形,房角关闭,其旁可见卫星样直径小于2 mm睫状体囊肿
图2 睫状体多发性小囊肿
注:挤压虹膜,虹膜膨隆,房角狭窄
图3 单个睫状体囊肿
注:直径大于2 mm,挤压虹膜根部,虹膜变形,房角关闭
总结以上的分析及结果,笔者认为高眼压患者检查UBM十分重要,睫状体囊肿的发现对于临床高眼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睫状体囊肿会导致高眼压这一结论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石忠鑫.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图谱[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6.
[2]郭永红,赵瑞博.双眼睫状体囊肿继发青光眼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9.
[3]蔡小于,刘杏.原发性睫状体囊肿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J].广东医学,2004, 5(15):773.
[4]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6.
[5]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5.
[6]王宁利,刘文.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56.
[7]李美玉.青光眼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8.
[8]吴中耀,杨华肥.虹膜睫状体肿物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2(23):154.
[9] 刘玉清,候四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虹膜睫状体囊肿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17(41):4.
[10]周以淅.继发性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4-346.
(收稿日期:2012-12-04)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