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管理思想不先进、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缺乏等诸多问题,与我国高职实训课教学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我国高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高职实训的新方式,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块。
关键字:实训教学 改革探索 对策研究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训教学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模式。以至于培养目标脱离了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缺乏、思想不先进等诸多问题,与高职实训教学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
一、高职实训教学的含义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每个岗位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在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实际环境中,结合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高职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教学目标不清晰
实训教学目标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实训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可以说,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实训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管理水平,在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起到了驱动作用。
如今的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目标大多都定位在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上面,而且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保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种培训或是单一职业培训模式上面,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能力的意识还不够明确。比如说,单项的技能如车、铣、刨、钻、焊,设备的调节、维修、安装等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很多单纯的个体活动常常会被一些集体活动给代替,许多岗位存在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新机制的出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这些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上这些能力是在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所培养出的更高层次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法单一
实训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实训教学目的,在实训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它是由教师、学生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目前,实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训课程越来越重视,不仅实训课程有所增加,对实训设备的投入也有所加大,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和本质缺乏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课后的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情况,甚至有很多传授实训课程的老师都认为实训就是练习,以至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都是围绕专业知识体系给予设计,先由教理论的老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以后,再由教实训的老师在实训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为在实训前的课堂上,还是以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在实训现场,实训老师会把操作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清清楚楚地告知给学生,学生仅需要机械性地完成操作即可。由于理论教学的老师和实训教学的老师往往不会是同一人,以至于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往往许多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将理论知识给遗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硬件缺失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程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实训教学评价是指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技术与手段,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主体多方面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其次,评价内容的单一化。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考核更多的还是局限于一般的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价值观念等等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评价方式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事后评价,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段,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高职实训教学的改革之路
为了适应时代对高职实训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与完善。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现代科技革命以及产业结构变革的态势下,以强调专业技能为特点的基本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将更加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实训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 完善实训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能力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将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职实训课体系,从而满足产学结合的需要。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分解的时候,设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要根据培养目标对本学科设立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单元模块,并考虑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衔接和配合,使学生具有能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对系统而完整的专项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训教学相联系,不能脱节,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做到“学、用、新、实”。
(三) 实训教学硬件的建设
努力塑造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强调职业情境对实训教学的影响,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四) 构建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仅包括学生自己,还应包括学生相互间的评价。与此同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包括学校内部的实训老师,还应该包括学校外部的企业等。评价的内容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该关注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既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进行量化测量,同时还应该采用定性的价值工具,包括运用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璐.袁野.高峰.高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8)
[2] 李名梁.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0(12):31-33
[3] 江仿勤.陶波.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3):191-193
关键字:实训教学 改革探索 对策研究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训教学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模式。以至于培养目标脱离了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缺乏、思想不先进等诸多问题,与高职实训教学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
一、高职实训教学的含义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每个岗位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在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实际环境中,结合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高职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实训教学目标不清晰
实训教学目标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实训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可以说,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实训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管理水平,在整个实训教学体系中起到了驱动作用。
如今的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目标大多都定位在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上面,而且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保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种培训或是单一职业培训模式上面,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能力的意识还不够明确。比如说,单项的技能如车、铣、刨、钻、焊,设备的调节、维修、安装等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很多单纯的个体活动常常会被一些集体活动给代替,许多岗位存在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新机制的出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这些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上这些能力是在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所培养出的更高层次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法单一
实训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实训教学目的,在实训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它是由教师、学生和周围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目前,实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训课程越来越重视,不仅实训课程有所增加,对实训设备的投入也有所加大,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和本质缺乏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课后的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情况,甚至有很多传授实训课程的老师都认为实训就是练习,以至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实训课程的设计大多都是围绕专业知识体系给予设计,先由教理论的老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以后,再由教实训的老师在实训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为在实训前的课堂上,还是以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在实训现场,实训老师会把操作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清清楚楚地告知给学生,学生仅需要机械性地完成操作即可。由于理论教学的老师和实训教学的老师往往不会是同一人,以至于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往往许多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将理论知识给遗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硬件缺失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程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实训教学评价是指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技术与手段,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主体多方面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其次,评价内容的单一化。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考核更多的还是局限于一般的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价值观念等等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评价方式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事后评价,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段,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高职实训教学的改革之路
为了适应时代对高职实训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深化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与完善。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现代科技革命以及产业结构变革的态势下,以强调专业技能为特点的基本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将更加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实训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 完善实训教学方式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能力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将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职实训课体系,从而满足产学结合的需要。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分解的时候,设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要根据培养目标对本学科设立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单元模块,并考虑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衔接和配合,使学生具有能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对系统而完整的专项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训教学相联系,不能脱节,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做到“学、用、新、实”。
(三) 实训教学硬件的建设
努力塑造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强调职业情境对实训教学的影响,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构建“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四) 构建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仅包括学生自己,还应包括学生相互间的评价。与此同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包括学校内部的实训老师,还应该包括学校外部的企业等。评价的内容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该关注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既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进行量化测量,同时还应该采用定性的价值工具,包括运用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璐.袁野.高峰.高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8)
[2] 李名梁.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0(12):31-33
[3] 江仿勤.陶波.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3):191-193